大明最后一个皇帝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

第十八章孝庄的震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当吴三桂带着礼亲王和莽白从热带丛林里出来,已经过去了3个月,3个月前他们被大明王国永历皇帝打败,逼入丛林中溃逃,进入丛林中有满清6万人和莽白2万人,但是三个月后,他们落荒而逃,粮食等都被丢弃,他们逃到丛林中逃生,经历饥饿,经历瘟疫,经历丛林土著袭击,经历蚊虫叮咬和毒蛇猛兽,死的死,伤的伤,最后活着走出丛林的只有4万人,还有4万人死在丛林里,现在活着的想想都是噩梦,满清大军在宫榜王国再次停留两个月修养,宫榜王国莽白尽心服侍。

等到满清大军走了以后松了一口气,他还指望着如果祝由琅打来,还要满清给他拉一把。

礼亲王经过2个月后回到紫禁城,再次来到京城,还恍如隔世,进了宫拜见太皇太后,孝庄听说远征的大军回来了,礼亲王求见,就传了他进来,只看礼亲王足足瘦了一大圈面色蜡黄,像是大病了一场,礼亲王把他远征过程前半截照着实际说,最后说自己兵力和明朝兵力差不多,大家冲杀在一起,打了个平手,两方死伤惨重,都奈何不得对方,最后因为粮草耗尽才不得不退军,孝庄也是震惊不已,明朝还有这么厉害的精锐,竟然拼掉了八分之一大清八旗大军,什么时候明朝士兵这么能打了,孝庄震惊不已,不过想到南亚热带丛林光是士兵得瘟疫就死了几万在丛林,这影响八旗子弟武力,水土不符。

孝庄通知军机大臣前来议事,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不久后前来,看到礼亲王样子也是吃惊不已,这才大半年就瘦了这么多,随后就听到远征大军因为热带丛林死伤无数,又得了瘟疫战力下降,和明朝的大军对半打,打了个平手,死伤惨重,因粮草不足只能退兵,最后听到出征的10万八旗子弟,死了8万,最后活着的只有两万,显然是大军元气大伤,无力再战。

四大顾命大臣,最后商量了半天,就说到礼亲王毕竟带领的将士死伤惨重,这个责任是脱不了干系的,四大顾命大臣只说这么多,其他的都不多说。孝庄听了,感觉这四个就是老狐狸。最后说到恶人还得由我来当。礼亲王罢职回家静养身体吧,毕竟是****,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就直接杀了他。

罢免了他的职务,让他当个闲散的王爷,找个替罪羊,要不然没办法向八旗子弟交代。礼亲王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就领旨谢恩退了出去。

等礼亲王走后,孝庄直接问道,事情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四大顾命大臣其实早就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就说到礼亲王大概说的就是事实,因为经过热带丛林,死伤无数,八旗子弟水土不服,发挥不出实力是第一点。但是最后确实8万骑兵在马背上被明军用火炮鸟铳打败,确实占着火器的威力,一定是明军和洋人有勾结在一起,是他们提供火器。

孝庄想想也觉得事实就是如此,一个被打的落荒而逃残军,实力不过是仗着火器犀利,才取得胜利,这个当初打汉人城堡时就体会过汉人火器威力。看来还得大大掌握火器才行。

随后就让军机处多多铸造火炮枪械,装备大军上,封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亲王,镇守云南,防备残明的偷袭。就让军机大臣退下去了。

孝庄是想着等装备火器,再去出兵追杀残明的军队。不然再派兵,也是白搭。

礼亲王率大军攻打残明的军队死伤无数的消息传出,引起整个满清王朝朝野震动。满人的大人物们纷纷叫嚣着要把统兵大帅礼亲王满达海去职查办,但是满清朝廷仅仅只是罢职了事,显得有点敷衍。

满清鞑子大军大败而归,死伤无数传到民间,令心向皇明的民间老百姓和广大的仁人志士鼓舞不已,反清的活动更是频繁,给满清鞑子的统治,造成很大困扰。

这时候台湾郑氏家主郑成功却在同年5月病世,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根据地。郑经在接到消息说到大明军队歼灭满清鞑子大军主力,满清八旗军死伤无数,元气大伤,甚是鼓舞,忙派人到南亚去拜见大明皇帝永历帝。

祝由琅在打败了满清联军后又驻守了两个月,防止满清鞑子再次从热带丛林中返回进攻,一连坚持了两个月,才见到再没有人出来,就肯定满清鞑子退走,就专门安排5千士兵在此设立大营驻守,一来防止敌军进攻能够防御,二是能够巡查边界,及早的发现敌人的进攻。

随后退兵,大宴群臣,论功行赏,自是不提。时间又过了一个月,祝由琅大明王国现在实力威震东南亚,就给现在接壤的四国,宫榜王国,阿萨姆国,莫卧尔帝国和阿拉干王国,四国分别派出使者,其中给阿萨姆王国,宫榜王国,阿拉干王国三国派出使者诏书主要内容就是臣服我,我可以让你自己管理自己国家,但是你要臣服于大明王国。特别是给宫榜王国莽白这个曾经大明番国,更是措辞犀利,如果不臣服就发天兵灭其国毁其爵。

而对于莫卧尔帝国,则是两国交好休养生息。现在是莫卧尔帝国鼎盛时期,莫卧尔帝国主要活动背景是:

在莫卧尔帝国皇帝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贾汗统治。贾汗吉国王(1605—1627年在位)时期,锡克教第五代祖师阿尔琼把教区改为行政机构,向信徒征收赋税。这一举动在莫卧儿帝国内引起震动,它显然具有分庭抗礼的意味。阿尔琼还在阿姆利则建立金店,作为锡克教圣地和行政管理中心。锡克教圣典《阿底格兰特》也成书于这个时期。锡克教过去一直标榜为和平静修的团体,祖师只关心传教,从不干预政治。阿尔琼却卷入了莫卧儿皇室的纷争,庇护叛乱的王子,从而遭到贾汗吉国王的嫉恨,1606年引来杀身之祸。以此为发端,锡克教和平发展时期结束。

1633年,沙贾汗击败并兼并了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然而,这次胜利却激起几股力量的反抗,这些力量将加速莫卧儿帝国的灭亡。沙贾汗于1638年重新占领坎大哈,但于1649年再次失去了它。在一次徒劳无功的攻占撒马尔罕的尝试中,他损失了5000人。他只在南方取得了胜利,在那里,他首先追击一位因被怀疑叛国而于1629年逃到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的将军。沙贾汗在布尔汉布尔指挥军事行动。

1657年,沙贾汗病重,他的四个儿子开始争夺皇位。沙贾汗宠爱他的长子达拉·什克(Dara Shikoh),但他的第三子奥朗则布在诸王子中最有能力,他和达拉·什克特别仇视对方。沙贾汗恢复了健康,但那时他的儿子们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没有回头路的地步,因此他无法阻止家族内部的战争。1658年,奥朗则布获胜,废黜了他的父亲。

17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处在黄金时代。印度人本是杰出的建筑师,皇帝沙贾汗时期,印度建成了德里的红堡等许多著名建筑。在这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最著名的是沙贾汗为其死去的宠妃建造的礼物——阿格拉市的泰姬陵。

奥朗则布是莫卧儿帝国最重要但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他放弃了莫卧儿帝国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时代的宗教宽容政策,加强***教的宗教地位,企图使印度完全***化。奥朗则布恢复对非***征收人头税,将印度教徒逐出政府,并大举拆毁印度教庙宇与神像。这些短视的政策导致帝国境内的非***与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锐起来,并很快演变成武装斗争。坚持自己信仰的锡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为莫卧儿帝国公开的敌人;奥朗则布虽然多次打败他们,却无法彻底消灭其反抗力量。最危险的国内敌人是新兴的马拉塔人国家,它后来发展出可与莫卧儿帝国匹敌的军事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奥朗则布力图消灭他的政治对手,莫卧儿帝国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扩张到最大限度。他长期驻留在德干指挥对该地区各***小国的征服,这些国家是16世纪初德干的***教强国巴赫马尼王朝分裂后形成的。其结果是奥朗则布取得了胜利,将德干地区并入帝国版图,成为印度南方的最高统治者。除了南亚次大陆的南端和马拉塔王国以外,奥朗则布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奥朗则布去世后的莫卧儿帝国称为“后期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都昏庸无能,马拉塔人愈战愈强,大有取莫卧儿而代之的趋势。但是,决定印度命运的因素是新生的欧洲列强。

而现在在位的就是已经登基5年奥朗则布,是一位足智多谋,尤精于武略。曾被赞誉为“帝位之荣缀”。奥朗则布成长于莫卧儿王朝的“盛世”时代,自幼受到宫廷良好教育,学识渊博,通晓经训和***教法。早年任德干副王。在激烈的皇位继承战争中击败了3个兄弟,并囚禁了父亲,终于成为帝国君主。他采用招抚为主武力为辅的手段,将帝国版图扩大到除最南端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和阿富汗,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舍弃了阿克巴大帝以来的宗教宽容国策,对国内的非***征收人头税,并把他们从官僚机构中驱逐出去,从而激化了国内矛盾。

看来这位南亚次大陆皇帝被宗教信仰搞个头昏脑涨啊。祝由琅开心的想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