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个皇帝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

第二十一章孟加拉首府达卡恶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祝由琅看到城墙塌,他不会让人攻进去,因为城里太密集,派人进去损失很大。他就先让火炮先炮轰半小时,等到半小时后打出了15轮火炮,900颗炮弹,整个北面城墙倒塌,城里一片火海,但是看到不断的从缺口后出现军队堵上缺口就让他难办了,900颗炮弹最起码炸死几千人,可是这对达卡首都九牛一毛,没有伤筋动骨。祝由琅也不着急,别看你守军多,但是你坚守不出,我就一直炮轰,看你什么时候出来。

制作炮弹充足,前几次战争都没用过多少,这次他带了5000发开花弹,1万枚铜丸,1.5万枚铁丸,和3万石丸炮弹,祝由琅这些炮弹就是一直打也能打27个小时,如果真的打完这些炮弹,估计孟加拉首都达卡就会彻底成为废墟。6万颗炮弹最少能带有十几万人死伤。

经过2个小时不间断炮轰,炮管都烧红了,只能间歇开炮,攻击下降,祝由琅没办法,只能来硬的了,安排56万番兵冲击城墙缺口进城猛攻,17万骑兵埋伏在南门防止他们逃跑,2000象兵进城进攻,火枪兵则是登上城楼占据有利的地点对着城内守军进行射击,火炮也暂时失去作用。城内的厮杀时间从上午杀到下午,从下午杀到第二天凌晨。整个达卡城厮杀的士兵密密麻麻,倒下尸体数以万计,达卡城成了一个百万人厮杀的绞肉机,最后达卡城几十万守军抵挡不住猛烈的进攻纷纷从南门溃逃,被在南门埋伏蒙古骑兵攻击,达卡总督和20多万守军被17万蒙古骑兵兵包围最后投降,达卡城逃了10万多溃兵,而城内守军被俘虏25万,死了10几万莫卧尔军队,祝由琅番兵死亡5万多,骑兵死了5千多,算是损失不小。但是终于经过一天一夜战斗歼灭孟加拉省主力军队,孟加拉省军队无力再战,现在剩下城市基本基本上没有守军,可以直接派兵接收。

祝由琅经过1个月时间终于吞并孟加拉省所有土地城堡以及几十万的俘虏番兵,剩下就是准备在达卡城外面3公里处挖了3道战壕驻守,随时准备迎接莫卧尔帝国反扑。只要能够守住这次反扑整个孟加拉省就会属于大明王国所有。

一时间整个孟加拉省达卡城外战壕里驻守了75万番兵(其中收拢20万俘虏)驻守,骑兵军团驻守在阵地的两翼兵力30万(13万骑兵俘虏),祝由琅把60门龙息炮放在城墙上,2.35万火枪兵被他放在前面战壕里驻守,如果阵地被突破,他会让火枪兵撤回城内。这是他最重要核心力量。

莫卧尔帝国奥朗则布现在正在莫卧尔帝国首都德里等着他,委任的孟加拉副王米尔·朱姆拉带来他即位以来第一次向外扩张战争,没想到在3个月后传来孟加拉副王米尔·朱姆拉战败被俘,而更让他震惊的整个孟加拉省全部陷落,连整个孟加拉省明珠首府达卡陷落,达卡总督同样被俘,整个孟加拉70万军队力量,只逃跑10来万骑兵。剩下不是死就是投降。

这给了即位以来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一个沉重打击,但更多的是感觉羞耻。在他即位时期就会出现这种滑天下之大稽事情。

奥朗则布随即命令帝国政府向全国各省发布军令,征集150万大军来袭,准备一举歼灭大明王国主力。莫卧尔军队有骑兵军团,火炮军团,步兵军团,象兵团,还有后勤马队和骆驼队。

其中骑兵军团占主要战力有40万骑兵,骑兵永远是莫卧儿军团中最重要的部分。最精锐的是重装骑士,他们中很多人都取得了军官的品衔,并处在一名高级贵族的统帅之下,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饷官员。他们的任务包括担任帕迪沙的助手,传递重要的信件及守卫皇宫。精锐骑兵的薪水比最低级的军官要低,但却高于那些一般的骑马列兵。

辅助骑兵是由国家供养的,这些骑兵军团经常包括他们的追随者,例如当这个骑兵是一名亲王时。在奥朗则布年间,这支部队大约有4000人。大多数辅助骑兵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军官统治之下的。一些辅助骑兵也会被派去给其他军官效劳,这些军官在其他情况下由于品级限制不允许征募额外的追随者。

那些由各级军官私人征召的,构成了第三类骑兵。其大多数都为骑马列兵,不同的骑手的训练和装备情况都有着不小的差异。他们效忠的对象首先是那些招募他们的人。在阿克巴统治年间,骑马列兵被证明是骑兵军团中最可靠的组成部分。

第四类也就是最后的一类骑兵是那些非正规骑兵团。这些骑兵团是为各种各样的封臣和部落酋长所指挥的,其自治权被莫卧儿皇廷认可。很多都是从向莫卧儿皇室效忠的土著印度教武士阶层中征募的头人。一般情况下,阿克巴身边都会有20名印度教头人及其随从人员充当护卫。

步兵军团占100万,尽管莫卧儿步兵不如其骑兵那样著名,但还是在整个军事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步兵中大多数都是装备很差的农民或市民,应当地***军官或印度教头人征召而出战。唯一的专业步兵是火绳枪手。在莫卧儿历史的早期,仅仅有四分之一的辅助骑兵或常备步兵装备有火绳枪,其余的大部分是步弓手,或者以木匠、铁匠、运水工的身份服务。在16世纪时,也有一些士兵征募自俾路支斯坦的荒山之中,其主要以徒步射击的方式作战,并以骆驼机动。在阿克巴统治期间,很多宫廷中的人员也会被归类为步兵。这些人包括:看门人;从马贼和盗匪中征募的特殊警卫人员;大部分从今天拉贾斯坦征募的徒步送信人;皇廷剑卫;皇廷摔跤手;皇家奴隶;负责搬运杂物的人。所有这类人中,最有特色的“步兵”莫过于负责守卫女眷的武装女兵了。

莫卧儿步兵主要负责攻城作战的任务,这些战斗在很多莫卧儿战役中都有重要地位。莫卧儿步兵的装备十分混杂,火绳枪是备受喜爱的装备,甚至军事精英也如此。在印度湿热多尘的环境下,这种枪械被证明比燧发枪械要更可靠。除此之外,印度的步兵也会装备短剑、盾牌、各式各样的长矛、匕首、弓箭,甚至有时还有弩。中亚细亚威力强大的复合弓在一千年前就已经为印度人所知了,但这种弓却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因此,一种类似中世纪英格兰长弓的单体弓被广泛使用,虽然其效率相对低下。在印度***中,一种“防水的”更适合印度气候的复合弓被发展了出来。到了18世纪的时候,最有效率的莫卧儿步兵征募于阿曼和也门。这些阿拉伯步兵以剑术而闻名,在今天其击剑技巧仍体现在一些西南阿拉伯部落的传统舞蹈中。据传说,这些步兵会在冲锋时发出类似击打小型鼓一般的吼声,还会以杂技表演式的跳跃向前猛扑;甚至还会在原地翻筋斗以恐吓敌人。

莫卧尔炮兵军团1万人,在16世纪早期,葡萄牙人注意到,莫卧儿人拥有非常大型的火炮。他们也注意到次大陆军队的青铜火炮比铁铸火炮更加优异。很多种类型的火炮已经得到应用,包括欧洲的轻型野战炮,一些只需要2个人操作的轻炮,还有一些大口径火绳步枪。巴布尔时期,最重型的迫击炮似乎有1600步的射程,几年之后,胡马雍的军队中拥有700门靠阉牛拖动的轻炮和21门重型火炮。在阿克巴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的炮兵力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得以和奥斯曼并列成为***帝国中的“火药帝国”。阿克巴本人十分熟悉火绳枪,并且以优异的枪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数种当时新式火药武器的发明者:包括可以在行军途中拆卸的火炮;备有17个枪管,专门在大象上使用的重型火绳枪;甚至还有一种靠水牛力量推动的“轮式洗枪机”,可以一次性清洗17门火绳枪的枪管。

巴布尔是第一个将炮兵分离为独立兵种的次大陆统治者。在那之后,莫卧儿军队的火炮和炮兵就一直严格的处于一个专门的皇家部门控制之下。一名高级官员专门负责掌管帝国的炮兵部队,其在18世纪的时候显得极其重要。在他之下的炮兵军官是按类似骑兵那样的军官品级划分的。莫卧儿炮兵大约在奥朗则布时期(17世纪下半页)到达了它的顶峰。但与此同时,欧洲的武装商人也开始向各种印度统治者销售劣质火炮。晚期的莫卧儿统治者偏爱大口径的青铜火炮。这些火炮被雕琢装饰的很精致,并被命以响亮的名号。但这类火炮更多的是设计来吓唬敌人的,它们真正的破坏力远远赶不上其硕大的外形和震耳的噪音。一般情况下,一门火炮每15分钟可以发射一次。而那些巨型火炮每45分钟才能发射一次。莫卧儿军团中最精锐的炮手来自奥斯曼土耳其,尽管还有很多阿拉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及荷兰人在军中效力。从17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的雇佣炮手得以在莫卧儿军队中晋升到很高的品级。一个曾在莫卧儿军队中服役了16年的荷兰炮手,在最后离开印度回到家乡后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莫卧尔火炮虽然在当时还可以,但是没有大明王国龙息厉害,射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莫卧尔象兵军团2000头战象,尽管不是最重要的,但战象却是莫卧儿军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军用大象中大多数是负责搬运货物和火炮的母象;数量较少的公象被训练以用于作战。西方观察家一直倾向于贬低战象在战争中的作用。但巴布尔却指出三到四头战象就可以拖动一门巨型的迫击炮,在其他情况下需要400—500人才能实现。尽管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一头大象吃的和15头骆驼一样多。在阿克巴年间所著的阿克巴实录中,也赞扬了战象在莫卧儿军队中的巨大作用:“这种了不起的动物体型巨大,力如山脉;而且和狮子一样富于勇气,作战凶狠。一个有作战经验的印度本地人会认为一头好的战象的价值等同于500匹战马。他们还认为如果这头象被几个无畏的火绳枪手驱赶,其作战的威力还会翻倍。”

战象的主要作用似乎是充当集结点,或者展示军队旗帜的平台,或者仅仅是让指挥官能够站的足够高以观察战场的形式,虽然最后的一点可能会令军队的指挥官处于危险之中。17世纪的波斯统治者指出,“在双方军队交阵的情况下,骑在战象的身上就好像把自己竖起来给所有人当靶子一样”。1526年,巴布尔描述了印度战象攻击敌人骑兵的情形:它击垮了很多战马并使得骑手不得不徒步逃走。这些巨大的野兽很难杀死,尽管它们可能很容易被驱赶。

阿克巴抛弃了那种认为在厩里培育战象不吉利的旧观念。他设置了很多象圈,由各地的治安团长负责训练这些野兽。战象的训练一般开始于10岁,这包括使他们熟悉火绳枪发出的噪音。阿克巴将火绳枪手和弓箭手安置在象背上。有一些年头,甚至有一些具装甲的战象背负着小型火炮作战。

莫卧尔帝国后勤,莫卧儿军队的运输系统组织的相当不错。用来运货的动物包括巴克特里亚骆驼(即双峰驼,巴克特里亚即汉文古籍中的大月氏)、单峰驼、牛及大象。莫卧儿军团中没有专门的军粮供给系统,大部分士兵自己购置所需的粮食和饲料。只有皇帝及亲王们所领有的部队有自己独立的军队食堂。莫卧儿的随军医护系统比起那些早期***军队来说也显得十分粗劣,大多数伤员在战斗过后必须依赖自己的亲属进行救治。

恒河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运输大动脉的角色。阿克巴曾用它运输大量的军用物资以支持在孟加拉的战斗。阿克巴也委派了一名专门负责掌管所有河流运输的官员,其职责包括管理桨夫、海员、河港、渡口及收取航行税等。与此同时,在欧洲人到来前,印度洋一直十分平静。在有沿海战役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型船只被用来调运军事物资。莫卧儿帝国唯一的海军是有750艘船的海岸警卫队,负责保卫孟加拉海岸免受缅甸和欧洲海盗的侵袭。

奥朗则布的150万帝国军队在经过2个月集结在孟加拉省西侧接壤的比哈尔省的首府比特那集结完成,然后在一个月后到达孟加拉省边界。

而这是已经距离上次战争过去半年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