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清当太子

我在大清当太子

第256章汇报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胤礽心里大赞老康上道,有此题名和印章,京报立时就身价百倍。谢恩之后,胤礽又接着道:“南山集一案,现在是朝野上下,官绅士民关注的焦点,皇阿玛对此案法外开恩,定然引起巨大反响,京报首刊,就以此案为头版头条,定能一举打响名声。”

“恩。”康熙爷点了点头,问道:“这京报,你打算卖多少钱一份?”

见康熙爷问起价钱,胤礽欠身道:“回皇阿玛,朝廷发行京报,其用意在于扩大朝廷的政治宣传,正面引导朝野舆论,因此价钱不宜太贵,否则就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再说,京报一出,民间必然会有人跟风,为有效遏止这种风气,儿臣窃以为,将京报亏本发卖,暂定一文钱一份。”

康熙爷原本是担心胤礽把京报当做赚钱的工具,一听要亏本发卖,不由又颇为心疼起来,沉吟着问道“京报定然都是上好的纸张,再加上印刷、运输、专人发卖,一文一份,一年下来,得亏多少?“

“前期的发行量肯定不大,能达到一万份亦算是较为理想的了,以五天一刊,一年亏损预计在五万两左右。”胤礽接着说道,“不过,时间一长,发行量肯定会大增,全国府、县约在二千,预计发行量将固定在十万份以上。”

那一年下来岂不是要贴进去五十万?康熙爷吓了一跳,一个宣传,竟然要投入这么多银子,他有些犹豫起来。

见康熙爷默然不语,胤礽心里暗笑,这价钱他也就是随便估算的,就是想吓吓老康,把京报的控制权拿到手。

“皇阿玛,前期京报的费用就由儿臣垫支了,容儿臣再想妥善的办法,减少这笔开支,随着京报的发行日广,京报定将会成为朝廷最有力的宣传工具。不仅有利于朝廷政令、政策的贯彻、实施,亦可有效的遏制地方官员肆意的盘剥、敲诈地方百姓,实乃利国利民的一大善政,有百利而无一害。”

听胤礽如此一说,康熙爷心里亦是松了口气,老二生财有道,想必能够想出法子,而且京报的作用确实非常大,他也不想放弃,沉吟片刻,他便说道:“这事既是你提出来的,就着你督管吧。”

“儿臣尊旨。”胤礽心里美滋滋的,报纸掌控在手里,可以做的文章可就多了。至于亏本的事,他根本就不曾考虑过,全国目前独一无二的报纸,若是还亏本,他自己拿块豆腐拍死自己算了。

康熙爷很快又转换了话题,“朕前几天仔细看了你在福建时呈上来的折子,有点言犹未尽的感觉,是否在福建招抚感触颇深?台湾移民的情形如何?谈谈你对台湾的真实看法。”

胤礽知道康熙爷迟早要问这些事,自然早有准备,当下就道:“儿臣前往福建招抚时在福建呆了三个月,确实是深受震撼,感触良多,平日在京城、在上海、在江宁,很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

此次在福建,儿臣不仅深入灾区,亦微服深入到灾民中去,亲眼目睹了灾民的情形,深切的感受了民间疾苦,心里亦是极为难受,福建灾民不分男女老幼大都满脸菜色,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者,比比皆是,他们不仅穷、饿,而且满脸的麻木,看不到一点儿生气,感觉上就是一群行尸走肉。皇阿玛,儿臣当时心痛到了极点,恨不得马上将那些懒政不作为的地方官员都抓起来。

后来,走访的地方多了,心里方才平和些,福建人多地少,就连山坡上也开垦出了一层层的梯田,随着人口增长,每年都有不少人漂泊异乡谋生。朝廷对台湾虽然管控的很严,但是每年仍有不少人冒死乘坐小船偷渡过去务工,种地,每年也因此有不少人死于海上。

当皇阿玛允准福建三十万灾民入台的圣谕传到福建时,整个闽南都成了欢腾的海洋,儿臣是第一次在灾民的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儿臣见过的最真诚的笑容。此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灾民拖家带口的到泉州总督府大门口磕头,这让儿臣心里很是不好受。

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而言,温饱是他们最大的追求,他们对朝廷的概念很淡薄,他们接触到的,只是地方小官小吏,在他们眼里,小官小吏就代表着朝廷,地方官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好坏。

儿臣以为,台湾乃是我大清之宝岛,不仅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而且是东南海防的重要基地,亦是远洋舰队的重要补给基地,其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

三十万移台灾民的衣食住宿等等,儿臣全部承担了下来,为防地方官员管理不过来,还着吴六齐抽调福建水师的官兵协助,儿臣计划在台湾建立军港,一则做为日后远洋舰队的补给基地,二则可以有效的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有了新港口登陆,台湾的安全问题,则基本无忧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