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杰

汉杰

第21章信都郡的机会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提着油桶的小吏给藏书室的油灯中添了两勺膏油,昏黄的灯光在腐朽竹子的气味中摇曳。

赵多枝板着脸,跪坐在草席上,静静地听着自家苍头的汇报。

可能是乐洛解题速度太快的缘故,苍头找不到合适的形容方法,因而解释的时候话语简短,让在场众人产生了一种一知半解的感受。

赵多枝惊容未消,声音沙哑:

“吾记得昨日下午令人摘抄的题目,今日上午便被人解开,究竟是哪位学子在数道上有极致天赋?汝可知解题人的姓名?”

“家主恕罪,奴不知。”

赵多枝冷目,不悦道:

“吾记得昨日嘱咐包括你在内的七个苍头,每人负责几个学子的饮食起居。一夜过去,尔等竟然还没记住学子的名字?”

苍头吓得伏在地上,颤巍巍道:

“家主息怒,解题那人今日上午才至学堂,昨日家主分配任务时,那人并未参与其中……”

“今日刚来?”

赵多枝左眼皮连跳三下,额头的肌肉快要拧成一根麻绳了,皱纹在脸上张扬:

“其今日何时到的?”

“巳中。”

“题目何时解开?”

苍头回忆着乐洛的行径,头压的更低了:

“那人至学堂后,和李季交谈几句,便索要竹简、毛笔开始解题……用了大约三十个呼吸的时间,便得出结果……随后就吃饭去了。”

“三十个呼吸?哈哈哈哈哈……”

赵多枝听了,不怒反笑,老龙吟鸣般的声音回荡在藏书室内:

“今天是什么日子?尔等这是觉得吾老了不成?竟然拿这种玩笑话搪塞!有趣,有趣啊!”

陡然间,这位讲郎的目光表面仿佛结了一层冰,给被注视之人带来一种体寒般的恐惧。

手中的竹简丢在地上,砸出一道哗啦的清脆声。

赵多枝枯槁的泛黄的手旋即指着前来汇报的苍头,暴声诘问:

“说!是谁让汝来试探本官的愤怒,亦或是陷害他人?”

苍头快哭出来了。

说实话不信?

天理何在!

哐哐哐三个响头:

“家主明鉴,小奴说得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分隐瞒。”

白公脸色平静,在一侧压下赵多枝气的上下颤抖、皱纹遍布的老手:

“赵兄冷静,观其貌,不像在说谎,可能是真的。”

“不可能!”赵多枝摇头否定,很是坚决,“那道题选自古文九章,怎么可能有人在三十个呼吸之间解开?”

“兴许解答之人看过原题呢。”

“廷尉别开玩笑了,此题,是我为了提升信都郡学子数术水平,特意在一个月前,派人去长安太学求得,据说此题乃太学学子岁试考核原题。”

赵多枝苦笑摆摆手:

“前不久岁试,此题作为压卷题放在最后,听闻入选之前,乃褚师兄亲自挑选,董师观看验证。廷尉,汝可知这道题的来历?”

白廷尉笑着拱手:“愿闻其详。”

赵多枝仰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怀念的神情:

“当初董师尚且在广川授学时,韩婴来访,与师尊切磋儒术。韩婴来前,曾先去北平侯国求得古文九章原本。他阅读七天,摘抄十题,这道求甍积之题便是其中一道。”

“吾尤记得当初切磋内容涉及到教学能力,韩婴门下大弟子赵子与师兄吕步舒同时得此题,同时开始计算。吕步舒用时将近六日,赵子用时七日多,方得结果。”

赵多枝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冷冷的看着苍头:

“我儒家未来两位扛鼎级的天骄尚且用时六天左右,怎么可能有人在三十个呼吸间解答?”

“家主不信,可回郡学一观。”

苍头急得满头大汗,生怕被一棍子打断腿:

“吾记得那人报道那天最后一个到,好像是乐乡侯国的宗亲,有这种身份,说不定看过类似的内容,亦或是……”

“等等……”赵多枝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抬手打断苍头的话,凝神正襟道:“汝刚才说什么?那个人是乐乡侯国的人?”

“报道那天他是这么说的。”

“嚯!吾好像知道汝说的是谁了……”赵多枝忽然笑了,随手拿起一旁的竹简,捏在手里,“怪不得今天到……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白公懵逼挠头:“赵兄这是……”

赵多枝扭头笑道:“廷尉可还记得奏谳椽叮嘱的事?”

“哪件事?引漳十二渠?”

“送信!”

白廷尉闭上眼睛,回忆片刻:

“好像有这么回事……这两天一直忙着搜寻引漳十二渠的设计资料,差点把这个事给忘了。”

“哈哈,我这不也是差点忘了嘛。”赵多枝尴尬笑笑,“实不相瞒,那小子是我郡学的学子……既然有幸和奏谳椽书信往来,想必有很深的交情吧,可能在闲暇之余,听倪公说过这道题吧。”

白廷尉不敢苟同,笑道:

“为何不可以是他自己解出来的呢?能被倪公看重,肯定有过人之处。”

“……”

赵多枝耷拉着脸,忽然沉默了,呼吸变得急促。

这个可能……或许有,但他不敢想。

三十个呼吸便完成了吕步舒六天的成果……

哪怕孔夫子在世,墨翟复活,都做不到吧?

吕步舒怎么说也是董师悉心培育的堪比大儒的儒生,虽然在辽东高庙事件后就被剔除董仲舒弟子圈,但才能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

“赵兄,这里有我,不如,你先回去看看……如果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对整个信都郡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白廷尉声音急切:

“近几年,朝堂上的官吏要么来自关中,要么来自梁国,除此之外,便是儒生。如果能趁此机会安排人进入太学,进而迈入朝堂,我广川国的话语权,会大大提升啊。”

作为郡廷尉,他很清楚广川国面临的困境。

大河在濮阳决口之后,东郡下游直接沦陷一半,信都郡的邻居魏郡也未能幸免。

谁能保证,接下来会不会蔓延到信都?

一旦遇到那种情况,就必须有人在朝堂上发力,求钱、求人、求粮以治灾。

因而,早做准备总是好的。

这也是为何他会力挺效仿蜀郡文翁石室,建立信都郡学的缘故。

赵多枝也感受到其中的紧迫,放下手中的竹简,叹了口气,站起来:

“廷尉,吾回去看看。”

“嗯,有事情派人通知我便可。”

“知道了。”

在苍头的搀扶下,赵多枝快速离开藏书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