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明朝

大革明朝

第2章朝廷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前几日,两京地震,小王子诸部侵犯。

朝廷诸多大臣通宵达旦,即便是几位内阁大学士,也都经常经常忙到了傍晚。

很多大臣刚回去不久,又要坐着轿子被抬着前往紫禁城。

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此刻都是隆起双手,倚着轿壁半睡。

不少大臣刚刚上轿,一晃一晃中才闭上眼睛,就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的马蹄声。

还没有来得及真正清醒,伴随着马匹嘶鸣声,外面传来了传旨人的声音。

“大人慢步,皇帝陛下口谕……”

一问,得知原来是皇帝陛下召集,不少的大臣想了片刻,然后便要求下人加快的速度。

更有性急的、年轻些的直接自己翻身上马。

一时间之间,内城马蹄声不断,甚至于发生了几起马车车祸。

不少的大臣刚来到午门外,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被人招呼了进去。

没有排队,没有唱班,就被太监一个个的请进了奉天殿,只见皇帝还没有来,几位首辅微闭双眼站在原地,其他的大臣议论纷纷。

“听说了,今晚有八百里加急,皇帝陛下今天早上差点晕倒了!”

“什么?是边关之乱还是南方反邪?”

“据说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不是在南京吗?难道?”

众人不由的竖起耳朵,神情严肃,皇帝陛下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皇太子朱厚照。

但,太子殿下前些时候不是去到南京了,莫非太子殿下在南京做了,或者发生了什么的大事?

“保国公朱晖何在?”

皇帝朱祐樘,未见其影,先闻其声。

“启禀陛下,保国公朱晖还未入朝。”

刘健瞅了瞅自己的右边,道:“不知发生了何时事?陛下如此之早便召集诸臣朝议。”

“何事?还不是那个逆子!”

朱祐樘看着刘健儒雅的姿态,不紧不慢的询问,知道自己失态了,便没好气的说道。

“哦,不知道太子殿下在南京干了何事?”李东阳出列,问道。

他原本就是太子殿下的老师,在朱厚照出阁读书的时候,第一位老师便是他。

对于朱厚照,他只觉得那是一个颇为聪明的孩子,未来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

数月前,那位太子殿下在奉天殿哭泣,回去后想到自己患病,却多年于朝廷之上,忽略了家里人。

这短时间除了好好养病之外,倒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如今听到朱祐樘一口一个逆子,便不由的关心了起来,太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祐樘刚想说话,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走了进来,此人正是保国公朱晖,朱祐樘立即道:“保国公朱晖何在?”

“臣右军都督府事朱晖拜见陛下。”朱晖急忙上前,然后跪在了地上。

“命朱晖佩大将军印,统都督李俊、李澄、杨玉、马仪、刘宁五将前往,以中官苗逵监军,分道进兵大同府。命工部侍郎李鐩遂总督延绥边境粮饷,务必要保证大军的粮饷。”

朱祐樘说完,还没有等朱晖领旨,没有等其他文官说话,便再次语重心长的说道:“此次进军,首要之事,务必保证太子安危。”

原本诸位文官听到朱祐樘前半句话,一脸懵逼,怎么好好的突然要大军行进?

鞑靼部落(蒙古)的脱罗干之子火筛,虽说前半年入侵大同,但是已经被游击将军张俊击退,现在怎么主动起兵事了?

但是这前半句话的都不如下一句话来的猛烈,此话一出,大殿成为了菜市场。

什么?

保证太子殿下的安危?

太子殿下不是去南京了吗?

怎么会出现在大同府?

看到下面大臣的面面相觑,朱祐樘叹了一口气,站在旁边的李时太监看到朱祐樘的眼神,补充道。

“太子殿下今日诞辰,于数日前奉旨回北直,昨日刚回到顺天府(北京),又听闻火筛冒犯大同府,一时年轻气盛,便带着一百士兵,北上了大同府。”

李时的话让众多大臣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同府不同其他的地方,这里是大明与鞑靼的交接处,也是北方最为重要的几个防御点之一。

因为此处临近鞑靼,地势又颇为适合骑兵进军,所以常年征战,属于战场最前线,常年有重兵镇守。

众多大臣倒吸一口凉气的原因,是朱厚照,他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唯一子嗣,也是当今大明的皇太子,未来的皇帝陛下。

目前大明的对蒙古策略是非必要的时候,绝对不派遣大军主动入侵,万一出现意外,一旦大败,鞑靼攻入京畿怎么办?

这个策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历史上的一次大败——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接到也先(蒙古部落)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然后匆匆带兵亲征,结果大败,之后整个大明的军队便废了一大半,自此,帝王亲征成为了禁忌。

要是鞑靼听闻他在大同,然后重兵攻破大同,一旦俘虏朱厚照,那么大明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或许还不一定可以救出朱厚照。

至于杀死朱厚照,那么整个大明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和鞑靼死战。

现在可不是土木堡的时候,帝王是在大军中被杀,大战之后无力反击,所以才新立君主,并且制定了目前的国策。

但是现在不同,一是皇帝是上面的这位,他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二是朝廷中已经有不少的人想要复仇,一血往日耻辱。

如果太子殿下真的出事,那么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借口,一旦真的通过,大战一触即发。

很多人乃至于朝廷里的人都觉得大明重文轻武,这话没错,但是也有很多人也忽视了一个问题,国人尚武。

如果不尚武,这硕大的帝国疆域从何而来?

只不过每当谈起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习惯的说道:“不过是四方仰德,心悦诚服罢了。”

但是信了这话的人,就真的是蠢材,孔夫子高八尺尚通六艺,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安睡?

但同时,国人尚武但不热武,有句话叫“天下可传檄而定”,文治大于武功。

很多人并不是不知道尚武的好处,但是更多人的想要体现出自己的文治,统一军破城,怎么会有一纸破城来的厉害?

当然,土木堡之变后,这些年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积攒了些许的基业,这些都是他们上青史的凭证,他们怎么可能能让这再次出现意外?

诸多原因下,大臣站了出来,开始指责朱厚照。

“臣有奏,太子殿下……”有

群臣上奏是有相关的流程,在大殿中直接提出可以视为藐视皇帝,但是今天却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反对。

又一大的大臣站了出来,支持那个大臣。

“臣同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