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攻略

天骄攻略

第64章元宵赏灯忆童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钟意在易昕心中的地位太高了,除了母亲向芸,钟意的地位最高,两人之间既有姐弟情,又有知己意,更深处还有隐藏着自己都没发现的别样情感。

当电视里12点的钟声响起的时候,村里传来了放鞭炮的声音,阴历新的一年真正来到了,春晚也到了尾声。

根据中州省的风俗,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也叫熬年,是不睡觉的。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是“灶王奶奶”,她深知凡间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凡间的老百姓。

“灶王奶奶”从腊月23日就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的东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齐,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她会连夜赶回人间,所以,老百姓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

根据风俗,大年初一,在吃过早饭之后,就要到坟地祭祖。

这次祭祖也有规矩,除了供品,还要烧纸钱,而且,买的纸钱不能进家门。

钟明坤夫妇和钟宝元的坟地就在易昕家坟地的西边,两块坟地挨在一起。

易昕是家中长孙,而钟意则是钟家的独女,他们去烧纸钱是最合适的。

两个人各提了一个小篮子,里面放着盘子、水果、糖果。易昕还专门将4块奖牌和自己写的书给带上了。

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纸钱,其实就是黄草纸,然后往坟地走去。

“小昕,我感觉我妈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啊?干娘的伤不是已经稳定了吗?”

“说是稳定,其实是一直在慢慢恶化,现在身体很差,精神也差,真不知道她还能撑到什么时候。”

钟意的表情很严肃,一脸的担心,如果母亲再没有了,她在世上就真的没有亲人了。

易昕没有再说什么,他握着钟意的手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保护好她。

坟地在村南,过了桥再走500米就到了。

易昕先将篮子放在坟地边上,然后将奖牌、书和两刀纸拿着,与钟意一起进了她家的坟地。

在钟明坤夫妇的坟前,易昕帮着将带来的供品放好。坟前有三块砖,立起来形成一个U形,南面缺口,这就是放烧纸的地方。

易昕将自己买的黄草纸打开,分对角折两下,然后掏出火柴点着,两个人就开始念叨:“爷爷奶奶,给你们送钱了。”

刚将纸烧着,钟意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她再坚强,也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女孩子,一年多的辛苦,却只能换来母亲身体日复一日的恶化,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用捡来的木棍拨动烧纸,以利于黄草纸完全燃烧,等纸全部变成灰,两人又到钟宝元的坟前烧。

这边烧完纸,磕过头,两个人又到易昕的爷爷奶奶坟前烧了纸,上坟就结束了。

回到家中,易昕又单独一个人上了山,为先师楼子观上了坟,磕头之后,易昕跪在墓前也郑重表示,一定将长春道派传承下去。

宗国的道教有两大教派,分别为正一教和全真教。

长春道派历代掌教都姓楼,都是由父传子,明显归于正一教,都是不出家的道士,他们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这种道士有个俗称,就是“火居道士”。

所以,易昕说要将长春道派传承下去没有任何压力,他可没有任何要出家做道士的想法。

根据中州省的规矩,过年走亲戚是有顺序的,初一要走干亲,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做干儿子干女儿的要到干爸干妈家拜年。

礼物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时的农村,礼物也就是一些传统美食,比如盐津枣、大桃酥等物品。

回到家,易昕带上买的礼品到了钟意家,还将自己取得的人生第一枚金牌送给了钟意,钟意珍而重之的将金牌放在自己的箱子里。

初二没走亲戚,因为这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他们家用不着走。

初三去了舅舅家,初四姑姑易茂琳一家来了,初五又去了大姨家,初六去了姑姑家,易昕家的亲戚就全部走完了。

易昕的奶奶叫陈二妹,是龙都市平陆县人,十八岁时逃荒逃到了宝林村,嫁给了易昕的爷爷易正声,她还有一个弟弟在平陆县,因为平陆县在龙都南边,龙川县在龙都市北边,两家离得太远,平时不怎么来往,也只有在遇到大事的时候才会互相通知,所以,过年的时候,易昕家不用去舅爷爷家走亲戚。

在舅舅家走亲戚时,经过舅舅、大姨等人商量,母亲治病的事情定了下来,如果在4月份,易昕能够拿到4万元的版税,就在5月份做手术,超出的钱就由舅舅、大姨两家先垫付,这让易昕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

元宵节到了,过了节,就要开学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按宗国民间的传统,人们要点灯庆祝。

农村人没有出门赏月的习惯,也没有猜灯谜的乐趣和能力,只有给孩子们买一个小灯笼,放上蜡烛,用棍子挑着在村里转,一直转到灯笼里的蜡烛烧完了,孩子们才会回家睡觉,元宵节挑灯笼可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娱乐项目。

以前,因为家里穷,从来没买过灯笼,现在经济宽裕了,易昕年前就给易晗买了一个灯笼,嫩黄的灯身上画着嫦娥奔月图像,易晗很喜欢。

吃过晚饭,易晗就拿出了自己的灯笼,将蜡烛点着了固定在灯笼里,她挑着去找自己的小伙伴齐瑜和林琳。

在她走之前,易昕专门提醒她,如果有人说你的灯笼下面着火了,可不能惊慌,不然将灯笼里的蜡烛晃倒了可真就烧了。

宝林村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有五百多口人。

村里10岁以下的孩子估计能有40多个,在路上能看到一盏盏灯笼在动,各色各样,再加上无事可做的大人们,所以村路上非常热闹。

在这个缺乏娱乐的年代,元宵看灯也算是一项不错的娱乐项目。

月光很好,加上积雪的返光,村子里很亮,易昕和齐瑛走在路上看灯,还别说,挺有意思的。

易昕看到白海滨正挑着灯笼在前边走,一个大人就和他开玩笑,大声并急切的说:“海滨,你的灯下面着火了。”

白海滨一听,急忙将灯笼猛的向上一提,想看灯有没有烧着,结果灯笼一晃,里面的蜡烛倒了,灯笼烧着,他哇的一下就哭了,大人们在旁边是哈哈大笑。

每年,大人们都会和孩子们开这样的玩笑,即使是小孩子的家长看到灯笼烧着,也不会和开玩笑的人生气。

白海滨哇哇哭着跑回了家,不一会儿,他又提着一个灯笼出来,他十二岁的哥哥跟在后面,一脸的不情愿,看来他把他哥的灯笼给抢过来了。

这时,又有人开他的玩笑,他理都不理,是再也不往上提了,于是开玩笑的人说这小子学精了,又引来了其他人的笑声。

这个时候的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朴实单纯,对生活要求不高,毕竟现在已经能够吃饱饭,过年还能割上几斤肉,和前些年相比,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日子好转,笑声也就多了,所以遇到一件稍微有点儿好笑的事情,大家都愿意笑起来。

大队的小学在村东头,有着三排房子和一圈院墙,但没有大门,也没有门卫。

孩子们也喜欢挑着灯笼到学校里转转,但大人们是不来的,毕竟已经出村了,还不如在街上聊天呢。

易昕和齐瑛跟着小孩子们进了学校,他们俩对学校太熟悉了,也就这么大的地方,闭着眼都不带走错的。

易昕走到教室前面的一棵榆树下面,一根斜向树枝上吊着一段铁轨,每到上课和下课的时间,就有老师拿着一把锤子敲响铁轨,这就是上下课的铃声。

负责敲铁轨的老师叫白国山,是学校的校长,还是一名代课老师。

是的,村里学校没有一个正式老师,全部都是代课老师,老师们上课的时候会把农具带上,等课结束了,还要到田里干活。

如果光靠每月不到50元的代课工资,老师们估计早就饿死了,对于他们来说,当老师得的工资就是额外的收入,毕竟工资都是现金,手上会有个活钱。

你能想象得到吗?易昕小学的老师都是初中毕业,初中的老师有一半儿是高中毕业。

如果你知道了这种情况,就能想象得到,老师们讲课只能照本宣科,至于题目,稍微难一点儿,老师都不能给出解题思路。

这样的学校多不多?

可以肯定的说,多,宗国现在的农村小学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

了解到这种情况,大家就应该对易昕在奇遇之前的成绩感觉惊讶了,他几乎是靠自学就达到了和市里学生同样的成绩。

如果他有和市里同学同样的师资条件,相信他的成绩也绝对是翘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