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挣扎求活

三国之挣扎求活

第二百一十九章南鲁之争(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转眼赤乌六年(公元243年)过去了,迎来了新一年的到来。

马淳在这一年仍打算继续苟在崖洲岛搞自己的经济建设,不去管外界的风风雨雨。可是事态的发展不是以他的意愿为转移的,一封信的到来,打破了崖洲岛的宁静,将马淳牵入到一个著名的事件当中。那就是影响了东吴国运的南鲁之争。

事情的起源还要往前推三年,赤乌二年(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逝世,在他的临终推荐下,孙权立皇三子孙和为新太子,入住南宫。

可是孙权也非常喜爱皇四子孙霸,于是在第二年又晋封孙霸为鲁王,与太子孙和同居一宫。孙权不但更宠爱孙霸,还让他的待遇和太子孙和一样,这样一来,朝中局势就比较微妙起来,原本对太子之位根本没有想法的鲁王孙霸,慢慢的也萌生了夺储的心思。

孙和与孙霸是同母兄弟,二人的母亲王夫人以貌美而深受孙权宠爱。可能老头年纪大了,长子孙登又因病过世,让老头心疼不已。再加上其他的儿子年幼不懂事,孙和孙霸兄弟正当少年,聪慧伶俐,让他有些割舍不下,所以把他们两个放在自己身边,不愿意任何一个离开。

可是老头英雄一世,临老却忘了天家无亲情,他这么一弄,却让原本和睦的兄弟两个有了隔阂。

孙权为了培养下一代是不遗余力的,立了孙和为太子之后,又任命朝中著名的儒学大家中书令阚泽和选曹尚书薛琮分别担任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教导孙和。还选了江东名士,吴郡张氏嫡子张纯为太子辅义都尉,与另外几个名士蔡颖、封俌、严维一同陪孙和读书,培养他的治政能力。

只是没想到阚泽和薛琮在两年后身染时殁一病不起,没几日就过世了。这二位熟知朝堂局势,又是著名大儒的老臣过世,一下子就让孙和失去了最重要的老师和指路明灯。光靠一个世家子弟出身的张纯,以及几个官场新丁辅佐,孙和又怎能真正了解东吴的朝堂和大臣们的真正心思意图。

更何况张纯虽然出身东吴最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的张氏,却别忘了张氏在十几年前因为暨艳事件,家主张温罢官免职,受罪下狱,险些丧命。张氏一蹶不振,早已淡出东吴朝堂,根本影响不了多少朝中官员。

这时孙霸却趁势崛起,他积极结交知名人士,曾亲自光临官署与官员亲近。得到全琮次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孙辅之孙孙奇、诸葛恪之子诸葛绰、才子杨竺等年轻人的争相依附。

就连朝中重臣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也都支持他,声称鲁王孙霸聪颖果决,最有皇帝孙权之风,或可代替太子孙和继承大统。

不过这时候还是有不少重臣支持太子孙和,特别是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是仪等都支持太子。

是仪上书孙权道:“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意思是说上下有别,孙霸既然封了王爵,就应该出宫就藩,要是长住宫中,会影响国事。

孙权虽然听从了是仪的劝谏,但还是不愿意孙霸离开京城,于是另外给孙霸在建业建了一所王府,仍然让他居住在京师建业。

孙霸心中恼恨,更加联络朝臣,想要和孙和夺嫡,争夺太子之位。

赤乌六年,也就是今年年初,为东吴操劳了大半辈子,兢兢业业一心为国的丞相顾雍,也终于油尽灯枯,染病而亡。

于是孙权下诏,令上大将军陆逊入京担任丞相,主持朝中政务。可是因为武昌前线尚有许多军情需要陆逊处理,是以陆逊上书要求只能入京半年,随后返回武昌。等前线军情稳定,他才能再次回京赴任,孙权手里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也就答应了陆逊的请求。

当陆逊进京以后,才发现他面临的却是一副烂摊子。朝中众臣为了太子之位已经斗的不可开交,原本相对和睦的士族官员分成了两派,互相攻旰,几乎势同水火。

而且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为两宫营造声势。但是陆逊发现,鲁王孙霸的势力竟然隐隐已经超过太子孙和,另立储君的呼声竟然得到大多数朝中官员的响应。

作为东吴名臣和天下名将,陆逊深知储君之位的重要性,在太子孙和并没有多少过错的情况下,如果另立储君,将导致国家动荡。甚至会引来强敌曹魏的趁虚而入,有灭国的危险。

陆逊与大都督全琮交好,便请他入府商议。全琮是个比较矛盾的人,他是钱塘人,和皇族孙氏同乡,又是官宦之家出身,是典型的世家豪族子弟。

全琮年轻时父亲全柔还是会稽郡东部都尉,专事征讨山越。孙策攻略江东,全柔见孙策势大,便领兵归附孙策,被孙策表为丹阳都尉,仍然领兵对付山越。

当时丹阳兵也是天下雄兵之一,徐州刺史陶谦就是丹阳人,他征发了许多丹阳人入伍去了徐州,使得丹阳少有青壮,百姓生活比较困苦。

全琮一边跟随父亲征讨山越,一边赈济当地困苦的百姓,倾尽家财赈济灾民,贫富与共,于是远近显名。一时间拥有了仁义的名声,被孙策任命为奋威校尉。随后又因为募兵镇守牛渚有功,迁为偏将军。在与曹魏的历次战事中,全琮的战绩还是比较多的。

随着名将们的故去,他逐渐成为东吴中生代核心将领之一,进封钱唐侯,授九江太守。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迁东安郡守。在石亭之战中,与陆逊配合默契,两人由是结交。

但是这么多年的官场沉浮,全琮也渐渐有所改变。特别是芍陂之战,他自以为功劳很大,却得不到多少封赏,心态已经开始失衡。丞相顾雍的两个孙子顾谭顾承以及张昭之子张休都因芍陂之战封赏超过了他,于是全琮对这三人更是恨之入骨。

而且张休是现太子孙和的丈人,所以他其实对孙和也不太满意,况且自己儿子全寄与鲁王孙霸交好,孙霸时常过府看望自己,内心当中并非没有支持孙霸的想法。

不过作为父子两代都是江东重臣的他来说,维护东吴国祚几乎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他全氏世代官宦,哪能不知道储位之争对国家是何其危险的大事,故此他并不敢轻易下注。而且皇帝孙权还在位,他要是摆明姿态,有可能会给全氏一族找来祸患。

可是丞相陆逊相召,全琮不得不往,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丞相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