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狗腿子

大明狗腿子

第216章 恢复藩王护卫,外镇番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一个月后,奉天殿

今天早朝,气氛十分凝重。

虽然,一众文武官员与张山风的意见,很多时候有不小的冲突。

但是,有一件事,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

对外态度!

大明对外方面,有着很强的控制欲,以及优越感。

他们普遍认为周边的番邦蛮夷,必须臣服。

这一点从洪武和永乐朝,已经历经百年有余。

然而,这一点现在被打破!

番邦对于朝廷的政令,集体玩沉默!

甚至,有些杀了使臣!

内阁首辅徐溥禀告:“启禀陛下,云南六百里加急回报。

布政史刘元受朝廷之命,派往周边番国的使臣,基本都已经回来。

其中大部分的番国,无视了朝廷诏令,对于修路一事,百般推诿。

十多个番国,只有占城愿意全力配合,愿举全国之力,修筑官道;

暹罗和兰纳,表示愿意支出朝廷修路所用钱粮,但是拒绝出动壮丁。

其他诸国, 不是推说连年灾荒, 就是借口收成不好。

百般推诿,就是不愿意出力, 搪塞敷衍朝廷。

大古剌和底马撒两国,更是杀了大明的使臣,罪不容诛!

请求陛下,发兵攻打!”

徐溥很少动怒, 几乎从没谈过刀兵。

他这是愤怒到了极点。

因为, 大古剌和底马撒在永乐朝,频频向大明朝贡。

永乐还将两地,封为宣慰使司,隶属云南布政史司!

注意:不是类似安南和占城, 这种称臣的属国。

而是, 与云贵土司一样,让当地人治理当地人!

其名义上,是归属大明的!

现在, 两地的不仅不尊朝廷的政令,还杀了使臣!

这等同于土司造反!

所以,徐溥才会如此愤怒。

一众文武,也非常的气愤,纷纷表示要出兵征讨。

你丫的,几十年都不朝贡,也就算了。

大明还没找你算账,已经是格外开恩。

现在, 朝廷派个人去, 好好跟你说话,你把人给杀了。

当然愤怒, 必须打一顿!

张山风咧着嘴, 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

上个月,他说打, 一个个的还装模作样, 拖拖拉拉。

说什么有伤天和, 有损上国仁义, 还以为一张嘴,就能让所有人臣服?

请问:你的嘴, 开过光没有啊?

这会儿,朝廷被砍了使臣, 打脸了,倒是不装了。

呸!

假仁假义!

愚蠢至极!

外交是靠打出来的!

从来不是靠说出来的!

大古剌和底马撒两国,已经几十年不来朝贡,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他们已经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还傻乎乎的以为,别人会永远臣服吗?

别人又不是天生的奴隶,喜欢玩臣服。

只是,当初打不过,迫不得已罢了!

土木堡之变, 两国立马变脸,自然不买大明的面子了!

朱祐樘似乎并未听到, 众臣的请求,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次辅刘健, 感觉不对劲了,止住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讨伐之声。

然后,他轻声呼唤道:“陛下, 陛下……?”

萧敬一看朱祐樘神游了,连忙在朱祐樘耳边,轻声叫醒了他。

朱祐樘回过神来,有些恍惚的问道:“额,诸位爱卿说的对,必须出兵!

灭了两个番邦小国,以正大明天威。

不过,朝廷大军就算打下了大古剌,以及底马撒两国,也不是长久之计。

大明不可能频繁出兵,屡屡劳民伤财的展露雷霆。

刚刚, 朕想起了永乐皇帝,封宣慰使, 以夷治夷的方法。

所以,有些走神。

朕并不赞同,永乐皇帝的做法。

番邦距离大明太远,像土司和宣慰使, 毕竟是外臣。

时日一久,他们就恢复本性,忘了大明交托的重任。

将朝廷放在了脑后,做起了土皇帝。

朕认为,所有臣服的番邦,必须要有像云南沐家,交趾平交侯,来镇守。

只有这样的忠臣世家,历代镇守番邦,才能长治久安!”

封一个外蛮首领,始终不是好办法。

他活着,或者大明强大的时候,的确是很老实的,年年跑来朝贡,马屁给你拍上天。

但是!

一但,这个首领死了,或者大明对外战争,稍微有点不如意。

比如,宣德年间征安南失利,大明周边的一众番国,就开始不老实了。

这时候,不进贡还是小事。

问题是,有事没事的,还在边境搞事情,恶心你一下。

虽然,都是三五亩地,打几个人。

但是,时间久了,对大明百姓是很大的伤害。

同时,也让番邦之民,更加肆意妄为。

所以,才会出现,这次的弑杀使臣的事情!

如果,能有一个大明的悍将,统领一支兵马,长期驻守。

就如同一支利刃,悬在这些番国的头顶!

那么,事情就会好很多。

无论是镇压叛乱,还是监督番国,都是非常有用。

只是,问题来了!

谁愿意去?

张山风瞟了一眼满朝文武,尤其是武官一列。

还真有人,跃跃欲试。

这可是佣兵一方,比藩王还牛屁!

除了去的地方,有点落后,有点不太行。

其他方面,连藩王都比不了!

这些事情,参考黔国公沐家,就知道了。

镇守云南的沐家,活得不知道有多滋润!

府上金银珠宝,不计其数,治下良田万倾,死了还追封王位!

俨然就是土皇帝!

然而!

一众武将还没开口,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张山风揭过话茬:“陛下,大明周边就有十几个番国,再远还有几十个!

如果遣公侯带兵前往,恐怕朝廷会失去大量精兵良将,无法确保京师稳固。

此举,于远征不利,于朝局不利!”

要是,都跑去番国,当山大王了。

那么,谁留下来给朝廷干活?

而且,这些人,还要带走一大片的士卒!

少说大明立马要少了,十几万的带甲之士,以及十几位能打的公侯!

有伤国本!

肯定是不能这么玩,会元气大伤的。

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也不赞同:“陛下,张公说的有道理!

大明立国之初,兵多将广,名将如云。

不仅能将北元残部,驱逐千里之外,万邦臣服,海内靖平。

而且,沐王爷更是能征善战,治理有方。

沐家不仅能威慑土司,还能劝课农桑,安抚百姓,深得民心。

所以,沐家世世代代,才能永镇云南。

而今,形势不同,乃多事之秋。

鞑靼屡犯九边,番邦怀有不臣之心。

朝廷损失不起,如此多的,能征善战之猛将!”

不管文官有多看不起武将,打起来的时候,还是得看武将。

不巧的是,朝廷能打的武将,还真就不多,就那么几个。

要是全放出去了,回头鞑靼人打过来,大家都要玩儿完!

兵部尚书马文升,也赞同李东阳的说法:“陛下,西南番邦不过鼠辈,无需置气。

朝廷可下旨,申饬一番。

鞑靼屡屡犯境,每年劫掠边关,才是心头之患!”

西南小国,大多也是农耕蛮夷,也就只敢搞点小动作,抢一抢田地,打一打小架。

比起距离京城,仅仅几百里的大同府外,随时可能围困京师的鞑靼人,那都不是个事儿。

大明的劲敌,始终是在北方!

所以,一时间,文武大臣都冷静了下来。

更多人同意申饬一下就算了,想办法自己修路。

朱祐樘冷着脸,淡漠的说道:“朕并不打算派出精兵,也没打算让公侯领兵坐镇番邦。

朕打算恢复藩王护卫,外镇番邦!”

洪武年间,九大塞王都是拥有三卫兵力,也就是一万七千人左右。

其他藩王,最少也有一卫,五千六百人。

然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开始削藩。

这时候,就能看出,三卫明面上是两万人不到。

但是!

军馀算进去的话,数量其实非常恐怖!

那时候的北平,还不是现在的北京,是燕王朱棣的老窝。

朱老四就是靠三卫,挡住了耿炳文三十万大军!

也就是说,三卫真的打起来,将那些候补队员算进去,肯定是十万以上!

否则,不可能打得过,几十万大军!

等到朱老四登基,永乐大帝肯定深深的明白,藩王佣兵的后果。

所以,他将藩王的兵力,一削再削。

从永乐朝开的,只有亲儿子汉王和赵王拥有三卫了。

其他的藩王,已经削到少的可怜的地步。

宣德皇帝登基,经过汉王造反之后,对藩王更加忌惮,又将藩王的护卫砍了一刀。

等到正统皇帝登基,连自己亲儿子都不给太多的护卫。

朱祁镇就派了一千军士,以及几百仆从,给自己的儿子。

算起来,也就一千五百来号人。

而且,有一半还是不能打的!

此时,朱祐樘要推翻几代人的努力,给藩王重新赋予军权!

这是不是有病吗?

你丫的老子,爷爷,爷爷的爷爷,拼命的玩削藩。

你到好一句话,就废了四五代人的努力,全给加上了!

一众文武,直接跪了一地。

群臣痛呼:“陛下万万不可恢复藩王护卫!”

他们都知道,藩王如果拥有兵力,后果多么严重。

那么,皇权在藩王面前,将受到天大的威胁!

谁知道藩王纵兵入京,会发生什么!

他们现在还跟朱祐樘是一艘船,不可能眼看着船要翻了,而无动于衷。

张山风则不然,他瞬间懂了朱祐樘的意思。

于是,张山风出列,赞同道:“臣认为可行!

陛下的意思,并不是恢复所有藩王的护卫。

只是恢复少数几个藩王!

谁愿意远镇番邦,谁就能恢复三卫!

其余诸王,依旧不变!”

此时,大殿上出现了分歧。

徐溥为首的文官,依旧坚持,不允许藩王佣兵。

以张懋为首的武将,则出现很大分歧。

有人和文官一样,觉得藩王坚决不能佣兵,否则后患无穷。

有人觉得可以将藩王踢出大明,会很不错。

随便他们在外面怎么折腾,去霍霍外邦蛮夷,别出现在大明就行。

顿时,意见很不统一。

场面陷入嘈杂,接二连三的有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场面,朱祐樘和张山风就看着他们说,就行了。

反正!

哥俩对视一眼,已经有了决策。

藩王,必须处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