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之工业时代

重生香江之工业时代

第109章调整业务架构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两款游戏押后推出本身并不是大事,但这件事却给丁广敲响了警钟,随着公司规模逐步做大,各个部门之间的立场冲突不可避免。

尤其是当一个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垄断者,有稳定的产品和收益模式的时候,商务部门一定会趋于保守。

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可能出现的时候,商务部门往往会积极打压新技术的发展。

这种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但从商业角度并不能提升企业的获利,因为新技术出现首先会大量挤占原有的市场,而不是迅速增加整体的市场容量。

同时,一个垄断企业的内部,一定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管理体系,大量的管理人员依靠这个管理体系获得工作机会和薪水奖金。

颠覆性新技术的出现一定对原有的管理体系造成冲击,这种冲击甚至可能是全方位的,那么原有的管理体系及依附的管理人员自然会全力反对新技术的反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达,丁广前世在网上看到过一份详细讲解柯达历史的帖子,柯达曾经是全球最著名的公司之一,主要经营相机和胶卷。然而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就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破产倒闭。

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数码相机不但是柯达发明的,而且柯达对这个技术并没有简单的冷藏,而是投入了很多资源进行了研发,仅相关专利就有一千多项,但商业上的僵化使得柯达的数码相机产品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最后积重难返,轰然倒下。

商业部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生存的基础,再好的技术也需要经过商务部门的运营,才能转变成企业的收入。

企业的运营需要稳定的商业模式,但商业模式太过稳定了一定会逐步僵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公司病,几乎所有的巨型公司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少数公司能够痛定思痛,涅槃重生,大部分公司都逐步衰老死去。

想想前世看到的所谓科技巨头,基本上都是PC、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公司。

而1960年代如日中天的企业很多都已被世界遗忘,最典型的就是RCA和AMPEX,这两家公司在那么发达的信息时代,反而变得几乎鲜有人知。

再想想智能手机出现之后,MOTO、爱立信、诺基亚居然全部倒下了,甚至连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都已经被关闭了。

现在丁广的几个公司成立的时间还不长,但由于丁广的眼光来自前世记忆,有一些上帝视角的优势,使得冥王星推出的产品已经具有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丁广算算自己的年纪,1956年出生,假设自己能工作到70岁,那也是2026年了,已经过了自己前世的时代。

丁广可不愿意,到那个时代,自己也被当作失败的案例进行讲解。

怎么办,丁广开始重新认真的审视自身的优劣势。

就商业而言,丁广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商业天才,前世也没有什么商业经验,就商业经营而言自己未必能超过劳拉这种华尔街精英,就更不要说那些老谋深算的商业巨擎。

就技术而言,丁广也知道自己并不是正统的科研人才,也没有从前世带来什么技术知识储备。

那么自己的优势就只有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宏观上帝视角这一项了。既然只有这一项真正的优势,那当然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限。

要发挥这种上帝视角的价值,只能依托在不断的技术研发上面,再具体一点,就是对所设立研发中心的绝对掌控。

但研发中心的持续运营需要不断投入巨额的资金才能维持,资金从哪来?只能是研发中心产品的不断商业变现。

这样一来,丁广的思路就明确了。

别人的公司搞技术研发,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可以说技术研发是以商业为导向的。

丁广正好反过来,搞商业是为了维持技术研发,不过是找一群职业经理人去把研发的产品进行不断变现罢了。

只要几个研发中心,不断的有新技术产品推出,哪怕那些变现的公司不能长期经营也没有关系,大不了多开一些公司,让这些公司不断去弱留强好了。

至于这些公司能否赚取每一个铜板,丁广反而并不太关注。丁广并不认同“企业的价值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说法”,前世的世界上实际已经在开始反思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各种弊端了。

基于优势产品的商业变现,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丁广并不想奢求赚取每一个铜板。而且这些赚来的钱,丁广准备全部投入到研发中心之中,一分钱都不准备揣到自己兜里。

就凭丁家在香港已经持有的地皮和物业,已经足够丁广维持顶级豪门的身家了。

到美国一年多了,丁广已经开始想通一些事情,在丁广的计划中,他不会把在美国赚取的金钱汇回香港,而是会把这些钱透过研发中心转换成不那么敏感的民用技术,再把技术转移回香港。

这样即安全又隐蔽,对于香港的贡献也未必比直接汇回美金少。

想通了这些,丁广找来陈永乐,一番密议之后,开始调整丁广美国业务的管理框架。

先成立一个丁氏投资公司,这个公司不做任何具体经营,只是一个持股的母公司和资金的周转站。

NIKE公司被调整成丁氏投资的子公司,未来NIKE公司的分红通过丁氏投资就可以用来投入到科技投资上。

与NIKE公司并列的则是新成立的冥王星科技投资公司,这个科技公司实际上也是个持股公司。

把普林斯顿研发中心、洛杉矶研发中心作为冥王星科技投资公司的直属机构。

至于那些已经成立的商业公司,包括磁卡公司、计算器公司、游戏公司等要么划归冥王星科技投资公司直属,要么挂在两个研发中心之下。

未来这些商业公司的利润,将通过分红的形式全部注入到研发中心去。

至于广进贸易和玛姬电子则维持原有的构架,没有纳入到丁氏投资的构架里来,那面主要做的是代工业务。

理所当然的,丁广的框架调整获得了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的全力支持,这种框架下面,研发中心将直接归属丁广领导,不会受到商务部门的肘挚。

相对应的,那些商务部门的人肯定有所不满,这无形的压制了这些公司管理人员的权限。

对于大部分商业管理人员而言,并不会将研发投入与利润完全对立起来,先进技术带来超额利润的道理大家都懂。

问题在于,新技术研发带来的是远期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稳定商业模式和成熟产品带来的收益是短期可见、伸手就可触摸的。只有当两者有冲突时,商业管理者才需要做非A即B的选择。

但其实大部分时候,这两者并不冲突,对于商业管理者而言,当然希望把这两者都控制在自己的管理范围之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