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重生2008:我阅读能赚钱

第367章 大佬眼中的大佬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新电机的研发工作由公司负责永磁同步电机的项目组负责,主要研究方向为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的市场规模只有伺服电机的十分之一,并不是它用得少,而是价格相对于伺服电机来说,要便宜很多。

相同功率和扭矩,步进电机的价格只有伺服电机的三分之一。

除了电动机,轴承和丝杆也是沐阳目前的重点研发工作。

沐阳搞了几天电动机研发工作之后,他就把精力转移到轴承研发上面。

轴承应用广泛,比如我们的自行车,前后轮就安装有轴承。

70年后80后小时候踩的自行车,用了多年之后,轴承珠子掉落,发现磨损非常大。

自行车都是低速行驶,没行驶多少公里就磨成那样,这种技术制造的轴承肯定不能用在重要设备上。

轴承的市场规模很大,比伺服电机大很多。

2011年,我国轴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08亿元,轴承产量为160亿套。能够生产小至内径0.6毫米,大至外径11米!

没错,外径不是1.1米,而是达到夸张的11米,类型为剖分推力球轴承,瓦轴集团生产,用在最大吨位的取料机上。

轴承虽然成为标准件,但品种也繁多,共计多达9万多个品种规格的轴承。

但是,世界轴承市场70%以上的份额,被八大跨国轴承集团公司所占据,包括锐典的斯凯孚,得国舍弗勒集团下的ina和fag,岛国恩斯克、恩梯恩、光洋精工、美蓓亚、那智不二越,漂亮国的铁姆肯等,高端市场也是被这些企业所垄断。

至于中低端市场份额,被哪国占领?

主要集中在华国。

这可以从华国的轴承进出口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来。

在2011年,我国进口18.75亿套轴承,出口达到48.99亿套。

但是,进口额达到41.7亿美刀,而出口额为45.1亿美刀。

可以看出来,我国高端轴承还是依赖进口。

所以说,我国虽然已是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轴承生产强国,我国轴承行业的产业结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效率效益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论轴承应用行业,目前全球轴承主要运用于汽车行业,占轴承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也是高端轴承主要销售领域。

星海集团研发生产轴承,还是有搞头的。

一是可以向悍马汽车供应,二是可以外销。

当然,沐阳研究轴承,并不是为了这,而是解决数控机床的轴承问题,也是为了未来不被国际轴承龙头卡住。

卖轴承,只是顺带的,还能打破国际轴承巨头的垄断,一举多得。

如果星海集团研究出世界顶尖的轴承,可以从进口41.7亿美刀那咬一大口,然后再从国际市场上再咬一口,不敢说多,毕竟型号规则太多,再牛比也不可能垄断完这个轴承市场,但怎么也能咬下至少五亿美刀的市场份额。

那么,星海集团进入轴承的技术切入口在哪里?

什么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轴承的问题,其实就是材料的问题,他要研究的丝杆亦是如此。

想要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度和高可靠性的轴承,就必须优先发展轴承钢冶炼技术,提高轴承钢的品质。

材料,就是最基础的。

其次,才是热处理工艺的问题。

星海集团在生产钛合金、铝合金方面是强项,但在生产合金钢上,特别是轴承钢上,没有经验。

钛合金、铝合金和合金钢,他们属于异性材料。

他们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差异很大,并不是说能生产钛合金就能生产高强度钢,这是不对的,两者关系不大。

当然,知识点是相通的。

研究钛合金,再研究合金钢,当然容易上手。

材料品质的差异,那么在转速、耐磨、疲劳强度、抗高温蠕变性能等性能方面就相差许多,直接影响到轴承的寿命。

国外深沟球轴承的台架试验寿命一般为计算寿命的8倍甚至十几倍以上,可靠度达98%以上;

国外圆锥滚子轴承一般为计算寿命的4至6倍,甚至8倍以上。

举个产品例子,在后世,我国的动车和高铁厉害吧,但是,轴承还是依靠进口。

可以说,传动基本上是依靠国外技术,比如锐典skf、得国fag。

传动才是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轴承,别说动车行驶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质量安全都不能保证。

我们在吹牛比的时候,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动车的关键零部件还得依靠老外。

寿命比不上进口轴承,其他的性能也是如此。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国内轴承寿命这么差?轴承是怎么样被破坏的?

不是说我们国家设计水平很厉害嘛,我们国家那么多设计师,轴承应该不会差吧?

这跟轴承工况有关,轴承在周期负荷的作用下,特别是高速高压环境下,接触外表很轻易发作疲惫破坏,即涌现龟裂剥落,这是轴承的重要破坏情势。

因而,为了进步轴承的工作寿命,轴承钢必须具备很高的接触疲惫强度。

实际上,除了要求设计合理之外,要求表面质量好,材料的韧性好,表面强度要高,采用高频淬火、渗碳、氰化、氮化等热处理措施,以提高构件表层材料的抗疲劳强度能力。

材料不达标,热处理工艺再好也没用,材料永远是基础工程。

所以说,轴承钢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达不到要求,是我国与国际巨头拉开距离的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并不是机加工问题。

机加工当然会影响轴承的精度,但国内机加工基本能满足要求。

更不是设计问题,跟设计根本没有什么大关系,现在轴承已经形成标准化了。

谁说我们国内的设计不行?

扯澹!

国内外轴承设计根本没有多大的差异。

当然,同样的载荷,同样的转速,我们就算用国内生产的轴承,但规则尺寸都要比进口的大,那当然也不是问题。

强度不够,数量来凑!

数量不够,尺寸够厚!

有时候,如果不考虑空间的话,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就像咱们的国产车,钢板强度比不上岛国的,但咱们的钢板厚呀!

只是说,在目前流行紧凑型设计,特别是高精密设备上,想依靠数量和尺寸取胜,那是行不通的,这样很快会被市场淘汰的。

华国工业从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凝结了多少先辈们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从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华国制造以至于未来的华国创造无不反射着国家的崛起和强大,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国防还有君工甚至是工业制造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