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兰推理学院

洛兰推理学院

推理作者——陈浩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嘶~”中年人看着手中的文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过了一会才疑惑的问边上的评委“给我们稿件的人,应该已经查过这些作品的原创性了吧?”

边上的评委坚定的点了点头道“嗯,所有作品都是原创的”

“是吗?”中年人又翻到最前面,仔细的看了一眼这个文章作者的名字。

陈浩基!

大家好,俺是穩!

之前给大家浅谈了一下,日本三大幻神,今天给大家浅谈一下中国推理作者T0级别的人物。

1975年香港岛西边,陈浩基出生了。

陈浩基曾在意大利教会创办的学校就读,学校里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教,这让他从小浸在各种国家的文化里。

而在不上课的日子里,母亲去买菜时,会把他丢到书店,一个小时之后再来接他,他就在里面看一小时的书。

在陈浩基小学时便读了福尔摩斯等推理作品,从那时喜欢上了推理。

而日本推理作家横沟正史给了陈浩基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中学时期,陈浩基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考大学时就选择了相关专业。

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兴起,陈浩基没有对未来做过清晰的规划,只是觉得读理科的学长们大多数都去了工程或计算机专业,自己也当如此。

到了香港中文大学,他看到有

S论坛内开设了创作版面,他去试了试,写写短故事发出去当作消遣。

毕业后,他辗转在一些软件公司,成了一名普通上班族(码农)

2008 年,他决定从 IT 行业抽出身,先休个长假(打算自修一些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以换换工作环境)

在假期中,陈浩基巧合的看到了台湾推理协会征文奖的公告又一次勾起了他写推理的冲动。

陈浩基从小就是推理爱好者,再加上征文要求的是短篇,对于一个写作新人来说,更容易操作。

为了参加活动,他开始着手编织故事,写着写着,发现剧情有点失控。

陈浩基往书架上扫了一圈,桐生操的《令人颤栗的格林童话》和一本漫画《火凤燎原》映入眼里。陈浩基脑中一亮,这漫画重编了《三国演义》,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用写实的角度重编童话?

陈浩基索性把童话《杰克与魔豆》改编成侦探悬疑作品《杰克魔豆杀人事件》,满足了自己对童话和推理的双重热爱。

童话推理作品入围第六届“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决选

《杰克与魔豆》改写版

2008年第六屆徵文獎

總投稿件數36篇

書名:

《魔鬼交易》

《謎霧殺機》

首獎:知言〈ABSINTHE〉

入圍者/篇名:

知言〈ABSINTHE〉

林佑叡〈房家莊〉

文善〈多馬〉

陳浩基〈傑克魔豆殺人事件〉

在那之后,他又写了一篇续作《蓝胡子的密友》和犯罪推理《窥伺蓝色的蓝》,同时入围2009年第七届“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蓝胡子的密友》拿下首奖。

接下来,陈浩基连续参加了几个比赛(推理《合理推论》获得了“可米瑞智百万电影奖”第三名;科幻短篇《时间就是金钱》拿到第十届“倪匡科幻奖”三等奖)

三年后凭借中篇《遗忘·刑警》赢得第二届“岛田庄司推理奖”首奖(这个奖是“日本推理之神”岛田庄司为了促进本格推理的发展而建立的,拿下它就相当于在推理圈站稳了脚跟)

这时陈浩基开始转行做起了全职作家。

但是全职作家的生活并不好过。

刚开始时,全部精力都在参赛,第一年基本是零收入,比赛的奖金要第二年才能拿到。

大约有五年左右,陈浩基几乎没去过电影院,娱乐支出能省就省,DVD和CD都只买一百块三片的特价品。

《13·67》的创作,是在一台两千元港币的小笔记本电脑上完成的,要不是有一些积蓄,他想自己可能很快就放弃了。

陈浩基不会按时起床,也不会给自己限定每天要完成多少字。

设计写作大纲,雷打不动要占据创作时间的六成以上。

由六个中篇故事组成的《13·67》,差不多是花费时间最长的,每篇几乎都用了两个月时间来设计,再撰写一个月,纯写作用了六个月,而大纲耗费了一年。

而最后还是创作了,长篇力作《13?67》!

(《13?67》获得2015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诚品书店“阅读职人大赏”、“第一届香港文学季推荐奖”,售出美、英、法、加、意、荷、韩等十多国版权,日文版获2018年“周刊文春推理海外部门 BEST 10”与“本格推理 BEST 10”第一名,前者是排名榜设立四十余年来首次有亚洲作家入选,电影版权由王家卫取得。)

虽然这时已经转行做全职作家好几年,但是陈浩基还是给人一种程序员的既视感——T 恤/格子衫/帽衫、牛仔裤、运动鞋,再配上黑框眼镜和降噪耳机。

陈浩基的作品另外有科技推理《》(合著)、科幻作品《暗黑密使》(合著),异色《幸存者》《气球人》《魔虫人间》,奇幻轻《大魔法搜查线》,《山羊狞笑的刹那》《网内人》等。

……

阙政:陈浩基老师有没有比较关注的国内推理家?是否觉得港台和内地的推理创作各有其特点?

陈浩基:……,不久的将来日本可能会继法国和北欧推理热潮后,出现中文推理热,就看我们能否继续努力,每年都出版好作品了。

有些人说中国的推理作者有很多都变成了中国版东野圭吾,或者是日本推理界百家争鸣的创作中,中国推理却迟迟未走出自己的路,没有一个拿旗的人,而我想说的是……

陈浩基虽然还不能拿着旗带着大家向一条新的路跑,但是陈浩基却可以是中国推理之路上的一盏明灯。

——洛兰推理学院/创作部部长/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