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兰推理学院

洛兰推理学院

浅谈推理写作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大家睌上好!?(???w???)?

我是穩(wen)

今天是我的第一次给大家授课,有点小紧张,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大家可以提出来?????

今天要教大家如何写好文或写好案子,大概会分三个阶段

首先

要想写推理必须先搞清楚,推理的各个类别

(图)

现在推理类别大概为这几类

从上往下解释

1,悬疑派

就是将一个大迷题,案件作为主角的核心,在破解其他案件中,主角慢慢发现自己经历的那个巨大案件正在浮出水面,结尾处就是这个巨大故事的结局。

说实话,我觉得(仅代表我个人)悬疑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推理,而是犯罪文学类别

2,本格,社会,新本格

我在这举个例子

假如有一天,本格,社会,新本格在路上走着,突然看到一扇没有上锁的门,本格说“我们来比试一下,看看谁有本事在屋内没有人的情况下,把这扇门上锁了”

说完本格便上场,然后花了几个小时,做了一套极其复杂的机关设施,然后想要关门上锁

结果那么一试

诶,门缝不够宽

完犊子了

社会往边上一看,有一张招租广告,然后社会用手机拨打了上面的号码,对电话那头的房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大声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之后希望房东可以把钥匙借给他

房东稀里糊涂听了半天,说了句“有毛病啊”就给电话挂断了

新本格看两人没办法了,大步走向前,直接在门外挂了把锁,然后大声宣布“现在外面的空间就定义为室内”

讲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

本格

本格便更注重古典推理,密室演绎,密码等方式,多以密室手法呈现,严谨缜密的逻辑,通常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站在一个平面上,拥有相同数量线索。

推荐书:《狱门岛》

社会

社会派更注重社会环境,社会和人性的阴暗,社会派比本格派小叔更贴近与现实。这也是社会派主张的,排斥名侦探和在现实中不存在的高级手法,注重人性的描述。

推荐书:《绝叫》

新本格

新本格则在本格的基础上加入一种颠覆的世界观,诡计脱离了现实而逃到一片荒芜的地区,新本格作家们就在这里创造自己的世界

也有观点认为“新本格”一词的诞生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非其他,这点我也很认同

推荐书:《占星术杀人魔法》

变格

变格大多数内容都阴森恐怖,荒诞不经,手法夸张,更主要的则是变格推理是把逻辑推理放在次要的位置或根本就没有逻辑推理

(在这多提一嘴,“变格”这一词最早是由江户川乱步提出来的)

推荐书:《脑髓地狱》(狗头保命)

硬汉

通俗点来讲就是警察一边和罪犯打着真人CF一边破案的故事

这种故事一般欧美作者写的比较多

推荐书:《寒栗》

法庭

辩护双方的激烈争执,一般重点倾向于体现证据的收集和严密的推理,侦探一般是律师或检察官

好了,到此为止,基本上把世面上的绝大部分推理作品类型解释了一遍,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如倒叙……等

推荐书:《犹大之窗》

我们现在开始第二阶段

如何写一篇好的推理大纲

推理中最关键的是核心诡计,其他只是核心诡计的延伸,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这样。

(图片)

核心诡计在推理中,如同人体的心脏一样重要,空有故事,但没有诡计,那就根本不是推理了。

逻辑推理也是,逻辑推理就像是人的血管一样,从上到下都必须有。

就先拿《十宗罪》来说吧,我当初看它的时候,就把它当做恐怖故事来看(说实话也不恐怖,就有些比较恶心,刺猬男孩呀、鱼鳞……不能再说了,再说我自己都犯恶心了)

说实话,整篇故事下来,没多少逻辑推理,基本上看到的是故事头和故事的尾,但他为什么评分这么差呢?

大概原因是因为他的标签上挂着的是侦探推理类,如果他单纯挂一个悬疑类或变格,评分也不至于这么差,毕竟我看书看了这么久了,能把我恶心到的就只有《动物园》和《肠子》了,外加《十宗罪》

如果你要写一个好的诡计,就必然要是他们没有使用过的,又或者是使用过的人很少,然后在这个诡计上再做一点修改(剧情绝对不要和原来的一样!)

然后便是逻辑推理,这就需要作者带入进角色,然后去想角色会怎么思考(最好把角色性格也写进大纲中)

就是人物塑造

首先因该,抓住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去写,语言,行动,思考,都围绕这个特点,把这一点放大,成人人物的代表,人物形象就立住了。这时候,再给他加入其他的特点,一些性格的补充,人物形象就丰满了。

主角

1,刻画主角的性情

2,体现出主角的处事原则

3,看自己作品深浅程度,改变主角思考境界

4,为主角设定一个说话风格(不是太必要)

5,如果是长篇连续且用同一主角,主角的成长线一定要心里有数,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

6,至于什么外貌,有几个华生,有几个线人,就看作者自己了。

配角

1,给必要的配角配思想感情(认知,性格,处事手段风格)

2,有必要的配角,要配一下身世背景,更立体

3,配角也有样貌,说话方式:语速快,慢,重,轻,口吃

人物关系链,这个可以有隐藏关系,但不能太过于复杂,否则读者会搞混关系,从而让你的读感下降。

杀人动机,这个也有点重要的,毕竟这里是中国,不是日本,不会出现杀个人进监狱,在监狱拜拜佛像,过了几年就出来这样的情况,杀人者偿命嘛,是不是?

所以要搞清凶手因为什么杀人?为什么会冒着死刑的风险去犯罪?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了。

证据链一定要合理且科学,否则你就加一个柯学的标签吧(狗头)

如果你是时间诡计,那就必须要在大纲上整理一个时间线,凶手几点进入什么地方,干了什么?死者什么时候进入什么地方?……等等,越仔细越好。

写建筑诡计时,可以准备一张平面图如《钟表馆事件》(图片)

然后就是口供,这东西你可以写在大纲里,也可以不写,但建议还是写一下,以免到时候写案件的时候给忘了。

最后还有一个,我也不想多说了,就是剧情大纲,剧情大纲这个,真的必须有,否则就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忘了之前怎么想的,也可以在其中分出几个支线故事(但不要太多,除非你写的是社会派)

接下来还有八戒,分享给写案子的朋友们

1.谜题不能隐瞒任何解谜的条件(线索)

2.推理案子里面,侦探本身不能是凶手或罪犯,侦探的角色(不包括侦探的职业)不能是凶手或其他犯案者本身。

3.凶手或罪犯必须在谜题篇中(解谜篇之前)出场亮相,尽量避免描述凶手的思路。

4.在以密室为考点的案子里,其答案不能以密室中有神秘的房间或信道作为密室的解释。

5.尽可能避免以凶手或罪犯是心理变态来解释犯罪动机。

6.避免出现专业知识太强的解释,避免使用当下尚未发明制产的毒药或者犯案道具,也避免利用繁复难懂、需要长篇解说的器械工具来犯案(例如通过复杂难懂的绕线过程把钥匙送到密室里。或用一些结构复杂的机关来杀人)

7.侦探应避免特意着眼于无关案情的线索,以免误导读者。

8.侦探不能太依赖意外事件和直觉能力来破案。

现在我们大纲已经差不多写完了,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阶段写作。

我现在出个题

(图片)

答案:三个

首先我们要写个好的开头也就是案子介绍(或是现场什么样的),悬疑感越重越好。

之后便是调查阶段,线索一定要慢慢放,不要一股脑的放出很多在同一个地方,否则会减少后面的可玩性,可以在一个地方(人物)隐藏一两个线索,等后面要素达到了再解开,这样也可以提升一点案子的可玩性

口供也是如此,不可能有人一开口便把所有的一切全部都说出来,警察(侦探)也不能在没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用对待犯人的口吻对嫌疑人,到后面有几条线索指着嫌疑人时,可以试着诈一诈但也不要太过,因为如果太过会被定义为刑讯逼供

而这里应该会用到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中,最常见的有五种。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

果戈理在他的《狂人日记》中,写了一段狂人滔滔不绝的独白:“不,我再也没有力量忍受下去了。天哪!他们是怎样对待我的啊!他们往我头上浇冷水!他们不管我,不看我,也不听我说话。我做了什么得罪他们的事情?他们干吗要折磨我呀?他们要从我这个可怜虫那里取得些什么呢?我能给他们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啊。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再也忍受不了他们的这些折磨,我的头在发烧,一切东西都在我眼前打转。救救我吧……”作者借狂人的内心独白对当时不平等的俄国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二、梦境幻觉

梦,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是形象化了的心理活动。

它不仅可以的反映人们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测。

比如《红楼梦》82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一节,林黛玉一场恶梦,反映了黛玉平时经常被压抑的矛盾心理状态。作者运用梦境,曲折地反映了黛玉内心的痛苦和她对宝玉至死不渝的爱情。

三、景物烘托

利用环境景物衬托人物心理,比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四、动作暗示

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比如鲁迅先生《药》中写华老栓去法场买“药”,“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这个动作,就把人物忐忑心理精妙地刻画出来

五、通过“意识流”的摹写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

意识流”是近代和当代西方文艺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巧。它导源于现代西方的动荡生活,也直接受到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如英国现代意识流代表作家维古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引起了种种联想:由斑点想到了钉子,由钉子处想到悬挂过贵族的肖像画,又想到这家人的变迁离乱,又想到人生无常……最后又回到斑点本身。

其实,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蜗牛,它本身无多大意义。只是作者要借此显示人物头脑中意识流动的状况,而那个斑点只作为人物心理复杂变化的一种引发物。

充分利用以上描写,就可以把文章写的更美更精彩,比如我现在手上有两个词,柳树,老人

我就可以试着写出

风间的垂柳,摇晃着长青的柳叶,柳树的身子很少挺直也因此,枝条可以长到触摸我的头顶。有点像记忆中早已模糊的老人,不知道,这棵树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的,我只记得它见证了太多。天上的云一层一层的,慢慢唯独的对这里哭泣,这种时候很多人会躲在树下,可是那颗柳树的空隙挡不住雨滴的攻击。但依旧会学其他的树,给过路的行人依靠,乘凉。

那颗老树,我每次见到它,总是觉得像个老人家,白天,晨练似的弯腰,向下舒展着枝条,作为垂柳总是垂下的柳条让人感觉,有些许无力,但也许触碰并照顾什么吧,就像很早以前模糊的老人总是喜欢摸孩子的头顶。夜晚,它又像在守望着什么,在路边不声不响,看着过路的行人,慈祥的给与认可。不知道它在想什么。可能仅仅是想让人们记住吧。

这样子的话

然后便是锁定罪犯,查清手法,说清杀人动机,这个阶段便是全书的高能,收的好便佳作,收的不好便是烂尾

作者的视角和读者(侦探)是不一样的,主要是一个是上帝视角一个探索视角,所以有时候会发生作者觉得读者(侦探)因该知道了,而读者(侦探)并不知道

这时候就需要作者再去翻翻大纲,看看缺少了什么、或者是线索隐藏的太过于深了,最好是找一个人测试一下。

侦探逻辑思维一定要在正常人的范围之内,可以超一点,但不要超太多,比如说一个侦探他是资深推理爱好者,但他却会解剖尸体,正常吗?

所以说人物的设定还是要先定下来的,结尾的推理一定要收的完收的干净,前面的坑不要留除非你要写续作(但如果要写续作最好是在最后的最后挖坑)

接下来我简单整理了一下四大叙事手法的定义及作用。

一,顺叙

顺叙也称正叙,叙事的主要手法。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并描写事件相应的正常线性发展的过程及结果,这种叙事方法就是顺叙。

顺叙的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有头有尾,次序井然,条理清晰,文气自然贯通,文章读起来显得有条理,脉络很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二,插叙

插叙是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科普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会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故事,插叙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应用: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或科普,从而暂时中断叙述

插叙的作用: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三,补叙

补叙: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补叙的作用: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四,倒叙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先写事件的结果或结局,把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某些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该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就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时间顺序是相反的。

倒叙补充

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运用倒叙,非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不可。

3.倒叙的方式在推理中不太适合写本格且作者是新手的情况下使用,社会派也不要轻易尝试(写不好会翻车)

总结一下:倒叙就是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

插叙、补叙这两个叙事手法,都是为了补充顺叙表达的那个最终结果。

当然还有并叙,将两种或多种事物的形态联系在一起一并叙述

——洛兰推理学院,推理课,上课老师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