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

大明:朱棣拜请,保大明万年无恙

第五十七章 令人堪忧的大明财政!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朱棣闻言点点头,这种问题,的确不适合在当时的局面上说出来。

“那少师心中可有答案了?”

“臣愚钝,苦思良久并未想出头绪,想必也只有国师知晓。”

“那还等什么,朕这就去找国师问问。”

朱棣起身就要走,姚广孝刚要开口就听到门外传来小鼻涕的通报:

“陛下,户部尚书夏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吧。”

朱棣又坐了下去。

夏元吉进来连忙跪下:“臣,夏元吉,问陛下万安!”

“朕安。”

“夏尚书可有要事?”

朱棣很满意夏元吉的态度,这儒学无用论对这些人打击不是一星半点,如今乖巧多了。

“陛下,户部没钱了!”

“你说什么?!”

夏元吉一个激灵,硬着头皮道:“原本北征需要征调粮草,就已经花去了二百万两。”

“陛下下旨全国修筑学堂,仅应天府下辖的上元、江宁、句容、溧阳、高淳、江浦、六合八县就已批下了白银九十二万三千七百五十八两三钱。”

“还有苏州府下辖的……”

朱棣听的脑仁子发涨,摆手打断了他道:“行了,朕不是听你报账的,你就直说,现在户部还有多少钱!”

“仅……仅余八万两!”

还不等朱棣发怒,夏元吉赶忙补充道:“所有账目均有太子过目,臣不敢欺瞒陛下!”

朱棣气得牙根直痒痒,自己这还一心兴邦呢,结果后院已经空了。

“你就不能省着点!”

“陛下,天地良心啊,那些人都拿着陛下批的折子来户部领钱,臣哪敢拒绝!”

朱棣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一个月批的最多的就是各地申领学堂银两的折子,为了支持新科举,自己大手一挥就给批了。

好像朱高炽也过来找自己说过这事,被自己直接给骂走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问道:“现如今还短多少银子?”

“还有三府一州等着拨款,少说也要三百万两!”

这个数额让朱棣稍稍舒服了一些。

偌大一个大明,随随便便也能把这三百万两凑出来。

然而,

夏原吉接着又说了一句:“这钱只是修筑学堂,后续还有修缮费用,授业先生的俸禄,学生的书籍,臣估摸着,没有一千万两,这启蒙学堂办不起来。”

说着,夏原吉呈上了账目本。

一千万两?!

朱棣傻眼了。

这些钱,足足占了大明岁入的三分之一。

而如今国库只有几万两,甚至还不如一个富商。

大明,怎么这么穷……

这种时候,朱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高炽。

“你先回去,把太子给朕喊来。”

夏原吉不敢耽搁,赶忙退了出去。

朱棣感叹道:“真没想到,办个学堂竟有这么大的支出!”

姚广孝笑道:“以往是由各地私塾办学,费用都是由学生承担,如今朝廷免费办学,自然花销极大。”

“当然了,相比于好处,这点钱算不得什么。”

“陛下犯愁,是因为你从未操心过此事,太子监国多年,让陛下这个皇帝当的太轻松了。”

闻言,朱棣哑然。

事实正是如此,自从朱高炽监国以后,自己已经多年没有过问财政了。

不论是修运河、编撰永乐大典还是北征草原,朱高炽虽然会发两句牢骚,可哪样不是办的妥妥当当。

“老大这孩子,的确是处理国政的好手。”

“就是太心善了,这点让朕看了就窝火!”

一会儿的功夫,

朱高炽提着衣摆匆匆跑了进来。

“皇上,您找我。”

朱棣直接问道:“现在兴办学堂还需要一千万两,你这个监国的太子有没有什么主意。”

这事在朱高炽早就愁的直上火,摇头无奈道:“儿臣前些日子就和皇上说过此事,学堂虽是利在千秋,可就以大明的财政状况要想短时间开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高炽能监国是不假,可这种花钱的方式,谁来也不好使!

“那你这太子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别和我说这么多天你一点主意没有?”

一听这话,朱高炽差点没背过气去。

前几天自己跑过来劝说暂缓学堂工事,结果被兴头上的朱棣给轰了出去。

现在转头就把问题推到自己身上!

索性就垮着脸道:“干脆先暂缓那三府一州的学堂修筑,等国库富裕再继续。”

“不行!”

朱棣忙道:“朕这圣旨刚颁出去一个月,百姓正是欢天喜地的时候,贸然停止,有损皇家威严!”

朱高炽满不在乎道:“那就提前征缴夏税,以充盈国库。”

“你诚心给朕添堵是吧?强征赋税都敢说得出口!”

这下朱棣也反应过来了,太子这是心中有怨气。

看着朱高炽漆黑的眼圈,明显这段时间不比自己轻松。

朱棣心中一软,将朱高炽扶了起来:

“朕知道你监国很累。”

“可这兴办学堂是大事,不能儿戏啊!”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