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历史使命

非历史使命

第四章:一门亲戚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历史记载:李自成正月初一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虽然把朝廷最能打的战将孙传庭都干掉了,暂时没有了威胁,也占领了湖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几个省的地盘,拥兵过百万,但李自成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啥?不要认为兵多了是好事儿,李自成现在占领的地方都是连年战乱,连年闹灾的穷地方,没有钱、没有粮食拿什么养活这么多的军队?

于是,正月初五,李自成召集手下开会商议东征的事情,两个目的,一是要出去抢点银子和粮食,二是周边好多的地方还控制在明王朝的手里,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所以,李自成年也不过了,命人打造木船准备东渡黄河。

二月初二,李自成率领兵马四十万,号称百万从沙埚口度过黄河开始了东征,当天便攻下汾州、阳城、蒲州三城,第三天便攻下攻下河南西北部的怀庆府,杀了卢江王朱载堙。

二月初五,李自成兵临山西首府太原城下,太原守备牛勇,副将王永魁率领五千人出城与农民军野战,被李自成全部消灭,初八,以太原守将张雄作内应,李自成炮轰破城,山西巡抚蔡懋德上吊自杀。

在太原休息了八天,从巡抚仓库搜出来八十多万两银子,又从晋绅们的手里弄了五百多万两,李自成率领农民军继续向北攻击,当天便攻下忻州,但在代州却遇到了三关总兵周遇吉的拼死抵抗,双方在代州城下大战十余天,别看周遇吉的手下只有七八千的人马,但周遇吉和周遇吉的手下很能打,李自成的人被干掉七八万人。由于兵少、粮食快吃完了、援军迟迟不到,周遇吉退守宁武关。

宁武关在代州的正西边,相距约一百二十里,杀红眼的李自成非要把周遇吉弄死不可,立即带兵追到了宁武关下,双方接着开打,最后周遇吉没有火药了,带兵出城与农民军野战最后战死,据说周遇吉死的时候身上中箭一百多支,被射成了刺猬,周遇吉的老婆刘夫人蒙古人,性情刚烈,城破便带着二十多个军嫂上房射箭,又射死了李自成的手下几百人,李自成的农民军一时拿刘夫人等人没办法,就抱来大量的柴火点火烧房子,最后刘夫人和二十多个军嫂全被烧死了。

宁武关下,李自成又损失了兵马十来万。

这仗没有办法打下去了,一个周遇吉,只有七八千的兵马,十几天就干掉了农民军十几万人,再往北还有明王朝的十多万边军呢,接着打下去还不把老本拼光了?屠城后,李自成就准备收兵回陕西了。

李自成的判断是准确的,大明王朝虽然像一个行驶在狂涛巨浪中的破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王朝在南方不仅有大量的军队,北方还有一支强大的边军,这边军可不是一般的军队,战斗力惊人,连满洲鞑子都不得不尽量避开与明边军对阵死战。

明军队由老督师孙承宗着手组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大将袁崇焕的手里发展壮大,这只军队的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是辽人,他们长期生活在战争环境中,养成了彪悍英勇的性格,这只军队战斗意志特别的坚定,武器装备也是一流,大凌河、锦州保卫战曾打的满洲鞑子丢盔弃甲,己已之变,袁崇焕带领不足一万关东铁骑硬是打败了六万满洲鞑子的精锐,取得了广渠门、永定门大战的胜利,有名的战将,祖大寿、满桂,曹文昭、曹变蛟、卢象升,赵率教、周遇吉等,都出自这只军队。

己巳之变,袁崇焕被冤枉死,这支军队一分为三,一部分继续留在山海关外抗击满洲鞑子,一部分派遣到其它的地方守边,一部分受命镇压农民军,在过去的作战中,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谁曾在边军的手里占过便宜?两三千的官军就能打败他们几万的军队追杀几十里,而前面守卫大同的姜瓖、守卫宣府的王承胤,守卫居庸关的唐通都是出自关东铁军,李自成岂能不害怕?

但事情旺旺就有戏剧性,就在李自成的军队准备撤退回陕西时,当天晚上镇守大同的姜瓖派人送来了降书,宣府的王承胤还派了二百人来迎接李自成,于是李自成又改变了撤退计划,决定继续向京畿进发。

关于姜瓖、王承胤为什么在李自成还离的很远就投降了李自成,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李自成虚张声势,四十万人马就敢吹嘘成一百万,姜瓖和王承胤害怕了,二是这一路上李自成的农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让姜瓖和王承胤造成了错误的判断,第三,最重要的是有可能这两个人对明王朝也丧失了信心,第四,朱由检从来不信任武将们,他们和朱由检并不同心同德。

关于这些问题,时下我是没有时间去想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先逃出去保住性命,一旦丢了命,我这个刚刚冒名顶替的还没有发过一道命令谁也不知道的假皇帝多冤枉呀!

路上,仍有农民军的骑兵拦截我,我想这农民军的将领都不是废物,肯定是留下大军围困京城的同时,也派了大量的人马占领周边的州县。

还好的是我骑的这匹马很给力,一路有惊无险。

一个多小时后,估计跑出了百十里地,再没有遇到农民军的士兵,我感到没什么危险了,就放慢了速度,又走了十来里,判断农民军的人还没有到这里,就下马休息。

不休息也不行,胯下的马已经汗流浃背身上全湿了,脚步也慢了,显然跑不动了,而我的大腿根的皮都被马鞍子磨破了,钻心的疼。

一望无边的荒野,很好地都荒芜着没有种,个别种上了的冬小麦也是稀稀拉拉的毫无生机。

马儿倒是有吃的了,我却饿的肚子咕咕叫。

这时候去哪里弄点吃的?我知道哪里也弄不到,老百姓都像没了头的苍蝇到处乱窜,乡下的人往城里跑,城里的人往乡下跑,到处都能遇到慌里慌张的拖儿带女逃难的人,问一下路都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人愿意搭理。

没办法了,等马儿吃了一阵子后我继续赶路,反正有一点是明白的,必须向南跑。

中午,我赶到了一个村庄,不管怎么样,现在我必须想办法弄点吃的,马儿也需要喝点水。

在村子里转悠了半天,终于见到人了,当我看到这家大门上的牌匾时,我极度纳闷了,因为这家的大门头上挂着的牌匾写着荣昌大公主府,牌匾虽然有点旧,但保存的很好。

我是学历史的研究生毕业,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专题就是研究明史,立刻就知道这是谁的家了,这特么的是万历皇帝大闺女荣昌公主的驸马杨春元的家。

挖槽!自己人呀!

但我觉得还是要小心点,我现在的这颗项上人头很值钱的,万一有人贪图富贵把我抓了献给李自成咋办?

一个四十来岁的壮汉真指挥装车,有两辆车已经装好,捆扎好了绳子,旁边站着十多个老人、妇女和小孩。

我觉得要点吃的,吃饱了就走是最好的决策,“劳驾,我想问一问这是什么地方?能不能给我一点吃的?”

壮汉看着我,脸上露出很意外的样子,“你是从哪里来的?去哪里呀?”

我只好半真半假的说道:“我从京城来,去南方。”

“京城?”,壮汉看着我,“京城怎么样了?”

我实话实说,“京城已经破了,丢了。”

那壮汉听到我说的话,上来便抓住了我的脖领子,“说,皇上怎么样了?”

我猜这个壮汉应当是很关心皇帝一家的安稳的,心中有点高兴,“估计殉难了。”

壮汉听到我说的话就急了,“你特么的胡说!”

我想从壮汉的手中挣脱出来,这家伙的手劲儿太大弄的我脖子生疼,“我没有胡说,确实是那样。”

没有想到壮汉虽然松开了抓着我的手,却极悲伤的哭了,“皇上!皇上啊!”

旁边的老汉也走过来了,两眼盯着我,掉了门牙的嘴有点跑风,“你说什么?皇上没了?”

我点点头,“是!”

更没有想到的是这老头直接一屁股坐到地上呜呜的哭了,哭的很伤心,旁边的女人们也跟着哭了。

少几,老头说道:“杨继,咱们不走了,回家支灵堂,祭奠皇上。”

壮汉听了老头说的话就准备往家里走,我还饿的肚子咕咕叫呢,问道:“能不能给我弄点吃的?”

旁边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过来就踹了我一脚,“滚蛋!皇上都不在了,你特么的还惦记着吃?找打!”

我估计大腿被这年轻人踹青了,心里却很高兴,“朕便是当今皇帝!”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