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小王爷

跑跑小王爷

第25章 长安来客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鄂王妃收了何通的好处主动开口说到:“我儿,之前为娘已经跟你说过跟你定了一门亲事,这位何老爷便是你未来的岳丈大人。”李铭点点头说:“我知道了。”又站起身来向着何通躬身拱手说:“小王见过岳丈大人。”何通也站起身来拱手说:“小王爷不必多礼。”鄂王妃也说:“都是一家人都坐吧。”两人才又落座。侍女也给小王爷递来了茶汤。李铭虽然喝不习惯但也确实有点口渴。端起来喝了一口。侍女给鄂王妃和何通添完茶后又要给李铭添茶。李铭说:“不必了,给我送一杯冷开水吧。”侍女点头应是,不一会就上了一杯冷开水来并换下了茶汤。李铭早已对属地内所有人下过命令不准喝生水。虽然不能禁绝,也要最大限度限制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军队里执行的更加严格。何通见此说:“小王爷喝不惯茶汤吗?”李铭说:“确实,茶汤里佐料的味道太重掩盖了茶叶本来的味道,失去了本质。”何通说:“小王爷言之有理。”鄂王妃说:“何老爷有什么事就直接跟我儿子说吧,马上你就是他的岳丈大人了,不用跟他一个晚辈客气。”何老爷说:“我这一次来这第一是看一下我的好女婿,第二呢也是有事相求。”李铭也改口说到:“岳丈大人有何事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帮的尽量都会帮的。”于是何通又把海盗劫掠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期望的看着李铭。李铭思考一番后说:“按说岳丈大人有所求,我必应义无反顾地帮助岳丈大人解决问题,但是我的鄂军没有训练过海战,短时间内恐怕还无法直接去剿灭海盗,但这事可徐徐图之。”何通说:“那贤婿需要多长时间准备?”李铭说:“鄂军都是水中健儿,稍稍训练便可,只是需要能够出海的海船,据岳丈大人说海盗至少有100人,那么我们远道出征一定要准备充足,我看至少也要500名士兵才行,还不包括船工水手后勤等人员。这是一次大行动。我想岳丈大人应该和其他几家商人协调一下,不但要资助鄂军军需粮草等后勤也要提供船只船工水手协助出征。我看这样吧,岳丈大人邀请跑江南的几家商人来王府共同商议一下。并同时调来大船供鄂军训练海战。”何通说:“还是贤婿想得周到,是我想得简单了。”小王爷说这些话显然是已经答应了出海征剿海盗。而且岭南男儿几个不会水性?训练海战应该也用不了多久。自己回去得尽快联络各商家前来商议,希望能尽快订好出征日期。接下来三人就邀请接待几大商家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筹划。等事情全部计划好天色已经暗了,鄂王妃挽留何通留府歇一夜再回去。何通以大事重要连夜赶回去了。当然鄂王妃的挽留也是礼节性的。双方身份决定了留宿不合适。大家都知道。

何通走后,李铭将扩大将军府,接雪儿过去住的事跟母妃说了。母妃虽然有些不舍儿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但也知道孰轻孰重,让冬雪近身照顾也好,顺便也要派些丫鬟仆人。感觉就像分家似的。鄂王妃一边按排一边伤感着。然后李铭把王府搬迁,新建大码头,建设大街等事项说出后。鄂王妃才又恢复振奋起来。招人,尽量招人,拼命招人。要把儿子提的事项尽快启动起来。为此鄂王妃还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派刺客去长安工部偷一份皇宫建造图纸出来。现在的鄂王府显得太土气了。不过这个想法随即就被她的睿智压了下去。现在是低调发展的时候,尽量不要引起长安的注意。嗯,低调发展这个新词也是自家儿子发明的。我儿真是天才,说不定还是未来天子呢。嗯,发展,招人。

这天东江口汇集了大批工匠劳工开始了兵营的建造。李铭也先期派出了500名鄂军士兵来镇守。第一时间先修建了简易军营安顿众人。而杨国忠的探子竟混进了劳工队伍。这个探子名叫杨三。杨三的目标本来是鄂王府的。可是不要说进入鄂王府,就是鄂王封地他都进不去了。现在进入鄂王封地都必须要有熟人带领或介绍信,介绍信还得对照王府设立的关卡里的指纹。王府属民都留了好多份指纹归档,各关口,王府,将军府都有档案。另外每人都有一个身份牌,身份牌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还得加上自己的生日才对得上档案里的完整数字。这种制度敏感时期进出就用得上了。不相干的人几乎已经混不进封地了。更何况王府。正当杨三无计可施的时候碰到王府的人在东江沿岸招收劳工。杨三就这样混进了劳工队伍。还为自己编了个贬官亲戚的身份以掩饰自己的关中口音。但他不知道已经被鄂王府监察司的人特别关注了。这个监察司就是由老亲卫军的军训不合格的侍卫加新兵训练中成绩不太好的新兵一起组建的。老侍卫必竟是老式军人出身,年龄也普遍大了些。太多军训不合格的,不好按排,但忠心度却很高。所以李铭决定以他们为骨干,配上成绩差的新兵组建了监察司,监察王府势力范围内的民情。在军队的督导员督察也有监察军情的责任。

杨三细皮嫩肉语言不通,在劳动中吃尽了苦头。常常被他跟着的木匠训斥。训斥又听不懂,怎么做怎么错。杨三都想打木匠一顿。但他不敢,因为他怕暴露自己杨家探子的身份。木匠却忍不了他了。这次拿起一根手腕粗的木棍就要打杨三。吓得杨三屁滚尿流,围着工地逃跑,后面木匠一边追一边骂。两人围着工地绕圈圈引来一大群人围观嘻笑。你看这个关中客又惹木匠生气了。这些劳工祖祖辈辈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原人。所以把新来岭南的人叫关中客,洛阳客等称呼。每次木匠发飙的时候都有士兵阻止。这次不知士兵为什么半天没来。原来是监察司的人观察了杨三一段时间后决定试探一下他有没有身手,会不会武功。最终杨三被木匠打中了一棍。然后竟跪在木匠跟前哭得稀里哗啦。木匠也跑累了坐在地上直喘气。然后两人一阵叽里呱啦什么都没听懂事情也结束了。虽然监察司通过层层关系确定了杨三的身份是假的,但经过此事后监察司的人也没把他当盘菜了。杨国忠的手下确实多,但草包乌合之众也更多。不管杨三是什么人,以后都离不开监察司的手掌了,哪里有活干就把他调到哪里去。杨三由于语言障碍一直也学不到真正的手艺,总是在最苦最累的岗位上。不知过了多久他都已经丧失了逃离劳工队的信心,在一次招兵的时候毅然报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鄂军士兵。不过不管过了多久。他都逃不出监察司的眼睛。本来杨国忠派的是一队探子,可那队探子的老大把杨三送到了一贬官南下的队伍里就算完事了。自己则带着一队人马在洛阳租个院子天天嗨皮。居然没被杨府的人发现。半年后才回杨府复命说鄂王府没有什么异常。而杨府失联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探子,也没重视起来。而就在杨三加入劳工队的那一天,临晋公主的亲信也来到了鄂王府封地。

临晋公主的亲信郑光带着一队公主府的亲兵,一路低调的来到鄂王府封地的关卡前。表明身份后,关卡里派出人飞奔回王府提前报信。本来郑光就要带队直入封地。关卡小兵虽然畏惧公主府使者,但还是壮着胆子拦了下来。因为这么多带刀的人进入王府封地是肯定不允许的。郑光远道而来也知道不宜轻启冲突。只能等在原地。关卡信兵将郑光一行人的详细情况报给了小王爷和鄂王妃。鄂王妃也觉得公主府的人可能被关卡拦下。派出了王府亲信前往迎接,并特许郑光及手下人等带刀进入封地,也提前说明了会在进入王府前暂时替他们保管兵器。郑光没觉得不妥。当然不能这么多人都带着兵器进入别人家的府邸。管家李晨被派往大门前迎接郑光一行。见他们风尘仆仆衣服都有些陋烂了。也想象得到他们经历了几千里路赶到这里真的不容易。于是收了他们的兵器后又安排他们洗漱一番,并给每人拿来两套衣服。给郑光的衣服还是丝稠质地。然后又安排他们吃了一顿便饭。说是便饭都比在王府时还吃得好。把一行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妥当之后鄂王妃和小王爷才在待客的大堂屋接待了郑光。其他人等被安排休息去了。他们千里迢迢来也没有携带什么大件的礼物。郑光进入大堂屋后紧走两步躬敬的行礼问安后也安排了坐位。只是比何通离鄂王妃的位置远了些许。得知临晋公主很是关心小王爷,鄂王妃也很高兴。郑光送上了随身的两个小礼盒。一个盒子里装的全是金元宝。少说也几十两吧。另一盒子里是金银饰品。鄂王妃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其实对这点东西已经很看不上了。但面子上不能表现出来。郑光一行也看出了鄂王府虽然简陋了些。但所有人的精气神都很高昂。郑光很好奇偶尔传来的喊杀呼喝声那里是什么情况,那支军队的喊声也那么激情高昂。少说也有大几百人吧。其实他严重低估了人数。不是大几百,而是大几千,只是军队训练项目是错开了的。郑光又递上了临晋公主给鄂王妃的亲笔信。信中满是对鄂王妃母子的挂念。尤其暗示说想看看小王爷。呵呵,现在我们母子可不愿意回京。即使圣旨来了也不想回。她哪知道。自从李隆基知道有一个亲孙子流落岭南后,第二天又忘记了有这么个亲孙子这回事了。自己有一百多还是不到一百个孙子自己都不清楚。反正喊的就是十子百孙吧。其实好像都有二三十多个儿子呢。哎,老了,记不清了,不管了。李隆基忘了,其他人也不会再提起。临晋公主也不敢提。鄂王府可以继续低调发展。人家几千里路来,鄂王妃当然要挽留人家住些时日。当然军营是不会让他们进的。大炮也哑了。炮兵训练都不发炮了。而鄂王妃派亲信陪同郑光在封地里参观各种建设和商业发展。参观民风民貌。让郑光觉得鄂王府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鄂王府的百姓也安康富足。郑光一路南下都觉得越往南越蛮荒偏野,尤其是进入岭南后不说千里不见人烟,几百里不见几个村子还是很正常的。但来到东江后情况就不同了。尤其是鄂王府封地里几乎都快赶上关中的一个大县城了。尤其是得知大半年前鄂王府封地还是一片农村时就更感慨了。又得知鄂王府刚落脚这里时处处被制肘,不得不在坪坝的边角建设王府。就又有点心酸了,也更佩乎鄂王妃和小王爷了。他决定回去后把自已在鄂王府的所见所闻却详细告诉给公主。为了不负使命,每晚回去后都把所见所闻写下来,以免会忘记。相信公主也会很感动吧。数天后郑光一行离开后,炮兵的训练才恢复正常。辛杰辛汛两个道士也被鄂王府的发展所吸引,完全教会火药坊的人后还俗加入了炮兵部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