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战记:弯刀与箭痕

蒙古战记:弯刀与箭痕

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光(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傍晚已过,夜幕初临,帖木真正带着蒙古部使团众人,和克烈部的桑昆等人一起,游走在柔远县热闹的街道上,博儿术、忽必来也“押着”木华黎跟了上来,这小子的脸色森冷,丝毫没有受到街道人流穿行、喧哗的氛围影响,不过,木华黎也没有要跑的意思,因为今晚的灯会一过,明日上午过后,使团就要离开柔远县了,对于他来说,既然已经知道了纥石烈鹘眼就在柔远,那么,等使团出了柔远后,自己脱离使团,晚一天再报仇也没什么,在他心里,还是不愿拖累救了自己出铁血忘忧阁的帖木真的。

至于帖木真带着木华黎出来,也是有着一番道理的,因为据耶律阿海与他下午闲聊时告诉他,纥石烈鹘眼今晚不会出现在灯会上,这家伙昨日在县衙跋扈嚣张,喝的着实有些多了,此时多半是正在自己的豪宅里趴着醒酒呢,只不过,对外,他的跟班稍合住却说自家的万户大人是在城西的军营中忙于“军务”,与军士同乐,就不参与灯会了。只是以耶律阿海及高县令等人的聪明,又怎会猜不到他不来的原因呢。

所以,纥石烈鹘眼不来参与灯会,帖木真自然也就放心带着木华黎出来了。不过说到这今晚的灯会,却是也有着一番说法的。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本来嘛,灯会通常乃是元宵佳节才有的大型活动,怎么这柔远县却在深秋时节也会举行灯会呢?经耶律阿海及高县令在昨日里的一番解说,帖木真才算知道了今晚灯会的由来。

话说,两千余年前,包括柔远县至桓州之间的数百里土地上,有着一个名为鬼方的强悍游牧部族,鬼方人彪悍善战,性好劫掠,时常南下寇掠殷商北方百姓的村落,给商朝北方边境带来巨大隐患,万幸,当时的商王武丁有雄才大略,神武不凡,他亲自带领殷商军队,历时三年,大小数十战,最终在一个深秋时节,于漠南柔远、桓州间的一处旷野上击灭了鬼方部族的主力,使其精壮死伤过半,剩余的鬼方人仓皇北逃,远遁千里,从此不敢再南下寇掠商朝北境。

而武丁在大败鬼方部族后,他扩展了商朝的北部边界,移民实土,从此不断有殷商百姓被迁移至当下的柔远、桓州之间,使得华夏文化进一步在北方传播开来。

所以,为了纪念武丁伐鬼方取得的大胜,两千余年下来,直至今日,无论商朝之后历经多少朝代,哪怕是被匈奴、鲜卑、契丹等诸游牧民族统治时期,柔远、桓州间的汉民百姓,每年深秋时节,依然全都会在同一日自发的开展灯会活动,以此来感激商王武丁北伐鬼方、保卫家国百姓的盛大功业,也是为祭奠数千年前血洒在这片疆场的商朝阵亡将士,为他们誓死血战、保家卫国的不朽英灵祈福。

至辽朝时,为笼络北地汉人,收汉民百姓之心,辽朝朝廷开始让官府参与进来,由辽朝在柔远、桓州间的地方官府出面,规定灯会日期,于同一日举行大型灯会活动,地方官吏皆要出席,以视与民同乐,如此一来,有了官府的参与和支持,这深秋灯会就变得更加盛大了,而继辽朝之后,当下的大金国,也继承了这种官办灯会的传统。

不过,初期所谓的“灯会”,却是无灯,乃用火把、大篝火照明以为祭奠,人们夜晚举火、绕火举行各类祭奠活动,后来至南北朝时,才逐渐从火把、篝火发展为制灯,从那时起到如今的金朝,灯会活动不断发展,内容上又增加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天下太平等精神内涵,也才有了如今名副其实的千灯燃放之会。

所以今日,除了柔远县外,桓州等地亦有灯会,这个特殊的灯会,据说要到子时才算达到高潮,说是有千灯齐放,燃于浩瀚夜空,缓缓升起,而后官吏、百姓狂欢至夜半才能结束,而这灯会恰恰被帖木真等漠北使团众人给赶上了,也就怪不得,高县令要力邀他们参与,并热情的让他们明日正午过后,再行往中都赶路了。

帖木真走在喧哗热闹的柔远县南北主干道上,目光所及,皆是一派喧哗热闹的景象,百姓穿行、颇为拥挤,整个城内的两万余民众,今晚都涌上了各条街道,忙碌了一个白天的人们,开始享受这一年一度的盛大深秋灯节了。

街道两边,沿路商铺张灯结彩,各类花灯犹如百花争艳,各具情态,有传统的走马灯、玉兔灯、孔雀开屏灯、子牙封神灯、武丁破阵灯、三战吕布灯、大闹天宫灯等诸色花灯,恍惚间令人置身于一片神话世界,还有各类果蔬、动物形态的花灯,如白菜灯、葫芦灯、西瓜灯、猫儿灯、狗儿灯、羊羔灯、娃娃灯,也是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特色。

街道之上,还有各类杂耍、小吃、猜灯谜、烟火表演等等娱乐活动,男女老幼笑容满面,时不时还会有为街道卖艺人的表演而传来的喝彩声。

灯海锦簇、万头攒动,金朝大定盛世的繁华一角,就如此展现在了帖木真的面前。

“我们该走了,豁儿赤!”帖木真一把将还流连于糕点摊儿上的豁儿赤给拽了过来,此时,这家伙正一手拿着方形松糕往嘴里塞着,一手还抓着一个圆形的蜜糕。显然,汉人的精巧糕点美食,已经完全征服了他,使得这家伙完全不想再往前走了。虽然吧,在这糕点摊上帖木真也尝了一块儿,确实美味,但时间上,已然不允许他们耽误在这摊位上了,因为子时将至,他们一行还要赶到县城中央,与在那里的高县令汇合,一起见证千灯齐放呢。

所以,在帖木真的强拉下,豁儿赤这个色痞外加吃货,也就只能恋恋不舍的告别了糕点美食,也告别了糕点摊上的那位美貌老板娘,只得跟着帖木真一起,努力往北挤开人群,向着城中央而去了。

帖木真等人历经人潮汹涌,好不容易挤到了县城中央的十字大街上,这里已然层层围拢起了百姓,使得十字大街中央形成了一片空地,由于有县衙公使的带领,稍许特权之下,帖木真他们总算是穿过了围拢的人群,被带到了高县令和耶律阿海跟前。此时,在这片被围拢的空地中央,已然盖起了一座如鳌形的高台,上面悬挂有数百盏花灯,这巨大的鳌山高灯,目测其长可达十余丈,阔至二百余步,端的是壮丽恢弘。

就在帖木真望着鳌山欣赏,感叹着制作此等巨灯的工匠该是如何技艺精湛时,因子时将至,高县令却登上了一座木制高台,开始宣读起了一篇赞扬商王武丁及其麾下勇士的祭文,当祭文结束后,他令人击大鼓传令,在三通大鼓过后,从围拢在鳌山周围的人群开始向外延展,无数手捧祈福天灯的百姓,将手中的天灯缓缓松开了,任由一盏盏天灯向空中渐渐升起,点点红色火光点缀了漆黑的夜空,微风轻起,天灯随之飘扬而上。

当千灯升起之时,人群仿佛突然安静了下来,从十字大街开始往外延伸,有的人双手合十,低头闭眼乞求平安,也有的人仰头望灯默默不语,还有的人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口中轻念着什么,许是想起了故去的亲人、好友吧?

总之,子时到来的这一刻,热闹的灯会气氛为之一顿,安详平和的静谧氛围,却是突然间散了开来。

帖木真望着升起的盏盏天灯,内心一时思绪万千,他想到了前世的父母、亲人、好友,自己不在,不知他们现在是否还好?又想到了诃额伦和孛尔帖,还有自己的两个小崽子,自己不在,他们是否一直安康?还有合撒儿、别勒古台、合赤温这几个兄弟,他们是否团结一心,在他不在时,好好领导着乞牙惕部?没有再遭受其他部落的袭击?总之,他的思绪一时翻涌了起来。

而就在帖木真望着空中不断升高的天灯,而胡思乱想时,突然,静谧的气氛被一阵阵雄浑的钟声给打破了。

怎么会有钟声传来,还如此急促而有力?难道夜半敲钟也是这灯会的传统?帖木真一时收回目光,双眉微皱的想到。

“高县令,此灯会之际,如何会有钟声传来?”站在帖木真身侧不远的耶律阿海,率先皱眉发问道。

“这钟声,是城西大营传来的聚兵示警之钟!”高县令侧耳倾听,片刻后大惊开口道。

“聚兵示警之钟?!值此灯会之际,警钟突然炸响,必有异动,请速派快马往城西大营查探,寻纥石烈鹘眼万户,查明情况,并遣人至外城四门处查看,以防有变!”耶律阿海心中同样大惊,但他的反应速度奇快,面上沉稳的快速对高县令道。

“大人所言极是。”高县令回过神来,快速招公使快马去办了。

“还有,高县令,请驱散百姓,灯会提前结束为好,莫要再庆祝至夜半时分了,外邦使团皆在,我等可先往内城而去,静观其变。”耶律阿海再度沉声道。

此时,那雄浑的钟声同样被百姓们听到了,人群一时骚动不安,百姓皆有惊慌之色。

聚兵示警?难道是有贼寇来袭了不成?帖木真一边招呼使团众人,跟着耶律阿海,往内城疾奔,一边想到。

而当他们一行还未赶到内城城墙时,半路上,有从后追来的公使向高县令报信了,这位公使披头散发,血染衣巾,他扑下了马来,哭嚎禀告道:“县尊,城西大营已被攻破,纥石烈鹘眼万户并不在营内,大股贼寇已然入城!足有数千之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