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一扫天下

明末,我一扫天下

第1章1睁眼李定国被我打了板子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四月初一的昆明,北风轻拂,让人觉得稍稍有些凉意。

正午,广远门外约十五里处的西校场,数千兵马阵列于此,除了偶尔几声马儿的响鼻外,整个校场只能听到点将台上军棍落在皮肉上的闷响。

平东王孙可望戴大帽、着金色山文甲,大马金刀的端坐于点将台正中,默默看向前方军棍下咬牙硬撑着不出一声的安西王李定国,目光中没有丝毫得意之色。

就在几分钟前,李定国愤然卸甲,走上去接受杖责的时候,孙可望的身体被一个来自400年后的灵魂占据,此时的他,已不是原来那个渐生骄奢的大西平东王了。

只用了短短一分钟时间,他就明白了现在的状况:多次整饬纪律的大西军占据云南一年以来,重新任用了原明廷的地方官员,之后以雷霆之势惩治贪腐,荡涤明朝官场遗留的污泥浊水,税收和抚民策略也渐渐稳定,加上粮食丰收,基本实现了百姓丰足,兵民安乐,可以说此时的云南是明末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但在云南之外,千里赤地,兵祸连绵,百姓成了两脚羊,一两银子就可买到五斤人肉。

被拥为汉家正统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畏满清如蛇蝎,无心对抗清军,带着逐渐缩水的朝廷四处落跑,滥封侯爵,甚至发放空白敕书,根本无力节制拥兵自重的各地大员。

永历朝廷的士大夫们要么忙着攀附新主子,以图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要么党同伐异,相互攻讦、拆台,大难到时,只管义正词严地骂上一通,即使丢了脑袋,也落个史书留名,何乐而不为?

至于汉家天下、黎民百姓,在朝廷大员心中就得往后挪挪位置了,不然怎么会海贼守国门,流寇死社稷!

能有现在云南的局面不容易啊,孙可望握紧拳头,连脚趾都已经蜷成了一团。

可笑的是,之前那个“正品”孙可望执意要打李定国的这顿军棍,不过是为了面子,要给素来心直口快、动辄顶撞自己的这个义弟一个下马威而已。

殊不知,这顿杀威棒为日后的联明抗清埋下了极大隐患,说是汉家天下的最后一道长城始毁于此也不为过。

怎么办?像史书记载那样,九年后出卖云贵基业,辫着鼠尾,向满清勋贵摇尾乞怜,最后兔死狗烹,被射杀于猎场吗?

绝不!

孙可望面沉如水,心中焦急万分,有心现在就停住军棍,又担心二弟李定国脾气太倔,搞得火上浇油,兄弟俩直接反目成仇,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

一颗汗珠,从额上滚下,不偏不倚地进了眼角,刺得眼睛又涩又痒,孙可望不得已抬手擦了一下。

旁边同样着金色山文甲的定北王艾能奇见到,侧着身子凑过来,小声笑道:“大哥,别担心,定国皮糙肉厚的,士卒们也不会往死里打,这顿板子算不了什么,得些教训,以后他别顶撞大哥也就是了。”

艾能奇箭术高绝,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骁将,但战场之外太动脑筋的事,就不太指望得上了。

“还是太年轻了啊……”

孙可望心中叹息一声,侧头看向大西四王中这个自己的小迷弟,微微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艾能奇将在下个月带兵北上平叛,在路上被土司禄氏兄弟的伏兵用毒箭射杀,年纪轻轻就断送了性命,其部下将士攻克东川后,激愤之下杀了许多人,使得云南各地抗拒过大西军的土司人心惶惶,过了许久才渐渐安抚下来。

若是自己这个乱入的灵魂真的可以改变历史,首先就得把这员大将的性命保住,试想一下,李定国东征的时候再有艾能奇相助,恐怕就不是两蹶名王那么简单了。

另一边的抚南王刘文秀则坐得四平八稳,目光空洞地看向前方,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察觉到孙可望的目光看了过来,他扭头扯出一个微笑,轻轻点头算打过招呼后,又转回去看向前方不断落下的军棍。

这位大西四王中的老三,性格沉稳,眼光独到,对名与利都比较淡薄,虽政治能力不如孙可望,军事能力亦不如李定国,但在谋略方面一定冠绝其他大西军将领无疑。

当然,这是对之前的局面而言,现在孙可望开了挂,熟知之后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四十九。”

“五十。”

“停!”

令执刑兵卒退后一步后,监刑官立刻小跑过来,双手奉还令箭,禀报道:

“报王爷,安西王爷的五十军棍已执行完毕。”

孙可望飘得很远的思绪被瞬间拉了回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见到李定国直起身来,全然不顾被鲜血浸透的裤子,双眼圆睁,怒吼道:

“孙可望,这下你满意了吧!”

在那个年代,对一个人直呼其名,相当于在今天说“姓孙的”甚至是“你这孙子”,后面不会跟什么好话,对方再回一句难听的话过来,就直接动手了,可见李定国此时已出离愤怒。

可以理解,在自己部属面前被扒了衣服打屁股,任谁的脸上都会挂不住,李定国能强忍着被打完五十大板,已经是从大局出发忍气吞声,胸襟大大的开阔了。

两旁已有李定国的亲随迎上前去,为他披上衣衫,然后被他重重推开。

“说话啊,孙可望,还有什么手段,全拿出来,我李定国一并接着!”李定国目眦欲裂,紧紧握起双拳,伟岸的身躯微微颤抖。

随着这声咆哮,点将台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二人的亲随都不自觉地将手伸向佩刀。

这事绕不过去了,孙可望记得史书中曾有记载,原来的“正品”孙可望杖责李定国之后,假惺惺地抱着李定国掉了几滴鳄鱼泪,说了一通什么“我是出于大义才打你的,之后你我弟兄要精诚团结”的屁话。

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惺惺作态而已,更何况李定国?在另外两个弟弟和其他将领的劝解下,当时李定国咽下了这口恶气,但自此以后,兄弟二人的嫌隙就越来越大,即使老三刘文秀再怎么和稀泥也无济于事。

必须出狠招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