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三国

文科生的三国

44、纪灵忠勇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在各方的拉拢之中,盘踞宛城的赵家兄弟还未曾有任何回应,无论各方给出了多好的条件,赵匡胤一律都是暂时不予回应。

袁术固然会败亡,但现在还没有,至少在袁术还在的时候,以他的威望想带着军队公然自立会弄巧成拙,所以他只能等,等到战局初见分晓。

现在,他四面受敌,东北方向曹军一步步迫近,南面的文聘猛攻不退,就连西面的汉中都想来插一手,派了一支部队屯驻上庸,想在南阳分一杯羹。

这样的局面下,就算曹军和孙军打到寿春城下,他也有理由不出兵援救,何况他手中的数万人马去救寿春?那不是有去无回么?

在淮南亲自布置的李君羡得知了南阳的情况后,将情况禀报给了远在北平的陈非。

出于搅局的目的,陈非做主以朝廷的名义给了赵匡胤一个右将军、宛城亭候,接赵匡胤是不会接的,就看袁术得知了这件事后,会不会对赵匡胤产生猜忌,然后给赵匡胤找事。

如果袁术要动赵匡胤,不出意外赵匡胤就会被逼反,袁术势力就会彻底没有了后路,加速自己的败亡。

陈非预料得不错,赵匡胤没有奉诏,但袁术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还是对赵匡胤产生了猜忌,想直接拿掉赵匡胤的南阳太守之位,但其属下臣子们劝他不可临阵换将,他就将这件事交给了自己的大将军纪灵。

纪灵深思熟虑以后,决定召赵匡胤来议事,若是赵匡胤短时间内来到,就证明赵匡胤对主公依旧忠诚,若赵匡胤推脱不来,那他就亲自前往宛城清理门户了。

宛城,赵匡胤大营。

大帐外一亲兵快步进帐禀报道:“禀将军,纪灵将军接到陛下诏令,将领兵回援寿春,纪灵将军请将军去汝阴大营议事。”

赵匡胤闻言神色不禁一喜,但重活一世的他阅历也增长了太多,纪灵这时候召他前去目的不言而喻。

这一瞬间他想了很多,这有没有可能是纪灵想打压自己,借机将自己的兵权夺取下来,架空自己呢?此时,他倒是深感有谋士的好处,在这种时候,他需要有个能帮他分析利弊的人了。想了想,赵匡胤点头回道:“本将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诺!”

待亲兵下去后,赵匡胤再次陷入思忖,片刻后,他对赵光义说:“二弟,为兄恐怕得去一趟,宛城这边就交给你了,方才为兄细想之下,也是想通了,既然袁术败亡将至,我们也是该择良木而栖了。你记住,若我三日内未曾传回消息,便是我已经有了性命之虞,你无须管我,只要接受北平朝廷的诏书,带着兵马在宛城莫要轻举妄动,坐观各方成败即可,切记莫要冲动!”

赵光义听后一阵感动,想不到大哥这个时候都是为自己着想的多一些,笃定道:“大哥莫要如此,若大哥不归,小弟必然提兵前去汝阴,誓当与大哥同生死,共患难!”

赵匡胤一时无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欣慰地点点头,便去准备行装去了。

“检测到赵匡胤与赵光义激活‘断金’属性,由于初次触发,二人四维属性永久+1,该属性只会在拥有血缘关系的特定对象之中随机产生,可同时被多人拥有,拥有该属性的每组对象当处在同一战场时,武力随机增加1-3点。”

陈非听到这个消息,只是稍稍有些意外,对于赵匡胤的加强,他看在眼里,可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不出意外,赵匡胤和他永远不可能有交手的机会,想一想曹老板,陈非认为赵匡胤想胜过曹老板比较困难。即便是赵匡胤来自于后世,那又如何?重生到已经被改变得七零八落的汉末,别说系统没保留他们的记忆,就算是有,在这个面目全非的世界也没用了。不然,作为同样重生的“天可汗”,早就提兵出关,平定四方了。

陈非自然只会让这一世的三国的水更浑一些,这样超前于所有后世人的他,才能最终凭借着先知和系统这两样“大杀器”完成一统天下的雄图霸业。

赵匡胤的考虑其实是人之常情,但待到赵匡胤到了纪灵大营,才发现是自己想太多,高看了纪灵一眼,纪灵根本没有骗他赵匡胤前来趁机软禁的魄力,反倒因为他的到来,使得纪灵对他的信任更加深厚了。

这一次,纪灵是真的放心把南阳交给赵匡胤掌管的,这让赵匡胤不禁松了一口气,心中也万分火热起来。

宛城,纪灵大营。

“元朗,雷薄将军在合肥被斩,寿春危在旦夕,此番本将率军回援寿春,这里便拜托你啦!”纪灵接过亲兵递过来的三尖两刃戟,翻身上马后再次交待道。

赵匡胤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回答:“大将军放心,有末将在,南阳便在!”

“好!”纪灵便是有再多的不放心,寿春还是要救的,也不在多说什么,带着手下的十万大军便回援寿春去了。

赵匡胤在纪灵走后,立刻召来返回了宛城,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大变。

“如今,大哥你手握七万雄兵,大半个南阳尽在大哥之手,未来可期啊!”赵光义见到大哥顺利渡过了纪灵这一关,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赵匡胤倒是淡笑道:“二弟休要胡言,如今南阳四面皆敌,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何谈未来啊!”

“大哥,你离开前交待说若是你没了音讯,便投靠朝廷,如今我们手握大军,何须投靠朝廷?!”赵光义豪言道。

赵匡胤虽然不似赵光义那般,却也同样认为如今手握雄兵的他没必要投靠朝廷,反倒是投奔曹操会更有出路。

曹操在占据兖豫两州全境后,曹仁领兵兵临鲁阳,对南阳的窥视不言而喻,很明显曹操是想在南阳还在袁术名下之际,拿下南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与势力范围达两州之地,治下人口已达六百万的曹操相比,天高皇帝远的朝廷就相应见拙,该如何选择赵匡胤心里早就有了计较,只是现在他初掌大军,不可操之过急了。

“我们暂且看袁公路何时败亡,待大局已定,我们再做计议!”赵匡胤平静地道。

还是那句话,不到最后一刻,赵匡胤不会公开站队,谁都不知道带着淮南最后的主力军回寿春的纪灵能坚持多久?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话分两头,没有亲临南线战场的赵匡胤并不知道那里的残酷,孙军凭借强大的攻城器械,一路血战,在曹军前面打到了寿春城下,而曹军直到挡在北线的纪灵挥军南下援救寿春之后才得以继续南下进军寿春。

七月底,曹孙两军二十多万大军会师寿春城下,曹操和孙策约定拿下寿春后,袁术的国库财货全数交给曹军,以换得孙策拥有九江和庐江两郡,曹军则取得其他的袁术势力的郡县。

此时的寿春仅有纪灵百战余生的十余万人,寿春百姓为躲避战火,早在淮南大战开始时,就逃走了大半,此刻寿春等同于一座空城。

“纪灵将军,我曹操素来敬仰似你这般的英雄,如今袁公路败局已定,以将军之才,为似袁公路这般庸人而害乃天下人的遗憾。如将军能弃暗投明,我曹操和孙将军愿联名奏请朝廷,为将军加官晋爵,朝廷会成为将军施展才能的地方,将军以为如何?”曹操在攻城前,向城楼上喊话,试图劝降纪灵。

城楼上的纪灵却朗声回道:“某家多谢曹公和孙将军看重,只是某家深受仲氏皇帝知遇之恩!自当效忠于仲氏皇帝,只有战死的纪灵,没有投降的将军。”

纪灵的话震撼到了曹操和孙策,以及曹孙两家的将领们,众人为之感佩。

“袁公路何德何能有纪灵这等忠勇之士效忠与他,岂非是明珠暗投?!”孙策素来敬仰光明磊落的大英雄,纪灵宁死不降的气节令他由衷钦佩,感慨道。

“不错!可惜了这般人才,我等攻城吧!”曹操点点头,不无遗憾地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