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在下唐僧,随身一个小世界

西游:在下唐僧,随身一个小世界

第48章玄奘四句与地上神国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得到一碗众筹而来的灵米饭,戒智呵呵一笑,然后对一旁的小沙弥说道:

“去取纸笔来!”

小沙弥闻言,立即将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拿来。

戒智摊开纸,挥墨纸上。

随后笔走龙蛇,纸上显现出四句话来。

众僧迫不及待地凑进来看。

就在众人看到纸上内容的瞬间,房间里满是倒吸凉气的声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何等狂傲大气的道心,但又不禁心向往之!”

“为万世开太平!怎一个好字了得!”

“有如此佛心,难怪能被菩萨选为取经人。”

“……”

大多僧人只是看了一眼,便被纸上的横渠四句所震惊。

霎时间,厅内满满都是赞叹之音。

看到同门师兄弟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戒智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己路上憋了这么久,总算能找机会,把这四句话给透露出来了。

……

戒智身为慈云寺高僧。

游历回来,自然要前往官府拜访一番。

他与洛阳县令私交不错,过了午斋便来到官府。

与洛阳县令一番寒暄,戒智终于引到自己的游历见闻上。

他刚想说出目睹陈玄奘渡劫一事,却见县令捋着胡须,笑道:

“戒智大师名声远扬,你在鹰愁涧上聆听玄奘四句一事,我已有所耳闻了。”

“真是羡慕大师,能现场听三藏法师立下道心,真乃三生有幸。”

戒智长老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此刻他却无比郁闷。

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

……

出乎戒智法师与慈云寺一众高僧的预料。

他们将陈玄奘渡劫与玄奘四句,传播出去不过一天。

整个洛阳城上上下下,都已经知晓了玄奘四句。

甚至抄写这玄奘四句的人太多,洛阳集市上的纸都涨价了。

此番景象,大与当年左思写《三都赋》时的情景类似。

没过几天,上到八十老头,下至黄发小儿,都能吟上两句玄奘四句。

而这股传播玄奘四句的热潮,正在向全国蔓延。

戒智法师这几天有些郁闷,又有些开心。

因为作为玄奘四句的唯二亲证者,这几天有太多人上门拜访。

甚至有不少洛阳以外的官员来访。

几天下来,慈云寺可谓是人山人海。

来往香客众多,连寺庙门槛都矮了一截。

戒智虽然也很喜欢,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

但一个故事讲了几千遍,就算再有趣也都烦了。

不过还好,来到寺庙听故事的香客,临走前也没忘记给上一笔善缘。

戒智也不知道数额有多少。

反正方丈长老这几天,是乐得合不拢嘴。

就在戒智将玄奘四句讲到麻木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让他脱离苦海。

随着一声“皇帝诏书”,戒智得了安宁,离开洛阳。

虽然还是讲故事,但这一次,他只需要将玄奘四句讲上一遍。

他坐上了马车,正前往长安,准备面见当朝皇帝,李世民。

马车上,戒智心中也纳闷。

这玄奘四句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让整个大唐都为之疯狂?

但仔细想来,戒智便稍有思悟。

从水陆大会上观音菩萨现身,到唐王李世民派唐三藏西天取经算起,这才半年不到。

这段时间,刚好让这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而李世民在民间威望甚高。

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以李世民皇帝的喜好为尊。

他与陈玄奘结拜兄弟的事情人尽皆知。

陈玄奘也因此成了大唐上下人人称道的人物。

水陆大会上的风波刚刚平息,尚未过去风头。

如今又有如此惊人之句传来,又怎么不让人为之疯狂?

戒智思悟至此,暗暗点头。

他此番进长安面圣。

一定要将这玄奘四句诵得慷慨激昂。

……

长安。

太极宫。

戒智法师跪地,拜见皇帝。

得到李世民允许,戒智法师抬起头,打量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唐皇帝。

只见李世民高大威武,长相可见青年时的俊秀不凡。

此时,这位传奇帝王正和颜悦色地看着自己,问道:

“戒智大师,听闻你游历四方,遇见朕三藏御弟渡劫,立下四句道心。”

“可有此事啊?”

戒智立即答道:

“此事不假,贫僧在西行途中,亲眼目睹。”

李世民微微颔首:

“戒智大师,还请将朕御弟立下的道心,念来一听。”

戒智顿时清了清嗓子,发挥出近来提升不少的诵诗水平,朗声道:

“此玄奘四句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李世民听话,顿时喝了一声“好”!

他这些天也听了不少遍这玄奘四句,但还是在戒智法师这里,听到的原句最有滋味。

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李世民当即决定赏赐戒智法师,问道:

“诵得好,大师远方游历,将朕御弟这玄奘四句带回,辛苦万分。”

“你想要什么赏赐?”

戒智出家之人,别无他求。

他当时想到慈云寺年久失修,便合掌道:

“贫僧斗胆,希望陛下重修慈云寺。”

李世民颔首,说道:

“自然可允,不过大师这赏赐,既因玄奘四句而得。”

“朕想,便等玄奘法师取经回来,让他为你主持寺庙重修一事,你看可好?”

戒智听了,心中甚是欣喜。

他知道,皇帝陛下这是在另加赏赐。

陈玄奘被称为“圣僧”,在大唐内威望十足。

能有他主持慈云寺的重修,这对寺庙声望有莫大好处。

虽然陈玄奘踏上西行不久,但是他已过渡劫。

想来西行纵然万里,也可安然回朝。

虽然不知要等多久,但为了慈云寺再延续百年香火。

这时间,可以等!

戒智领赏离去后,李世民取来笔墨纸砚。

将那玄奘四句,挥墨纸上。

看到这玄奘四句后,李世民感慨道:

“此番玄奘御弟,真是给朕涨了面子。”

“来人,命人将这玄奘四句制成牌匾,挂在大殿之内。”

“我要让文武百官,日日体会这玄奘四句!”

随着李世民的一道令下。

朝中文武百官,即使是程咬金这类粗人,也仔细研读起玄奘四句。

更别说那些参加进士科的学子了。

随着越来越多人研读这玄奘四句。

很多人深深为之折服,感慨他的道心,为公为民。

甚至有些读书人找了长安的画师,以陈玄奘的容貌立像,日夜参拜。

不过一月有余,陈玄奘已然成为大唐上下,人尽皆知的人物。

而这一风潮的作用,还要等到十四年后,陈玄奘取回了无字真经,回到大唐建立第二佛门,打算将大唐打造成地上神国时,方可揭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