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舆神话

坤舆神话

第6章、三楚古肆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为了鼓励龙民们对抗畜生道、饿鬼道,华胥国便允许武学门派和世家大族在偏僻山区开辟山庄和村坞。望羊山亭境内的关雎坞、碧云山庄、及其他两个居民点,都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由私人出资兴建的。这五个居民点皆环绕羊肠湖水库而建。五地各抱地势,风景宜人,自有特色。

望羊山亭共有十四个姓,除了三个姓氏乃是少数民族内迁而来,其余十一姓都是龙汉民族,且都是聚族而居。

其中关宁所在的关雎坞,建筑古香古色,环境优美,乃是数十年前的一位术师所建。如今该术师已然陨落,但其后人已繁衍至第四代,如今依然留守在关雎坞中,对抗妖兽。关宁便是该术师的四代玄长孙。

关宁幼年之时,其父重伤成为活死人,亲姐也不慎失踪,如今与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关宁下学之后,便直接回到了家中,侍奉母亲。

翌日是南方小年,也是母亲的生日。这天早上,关宁便砸开储存了数载的储钱罐,从中取出存了许久的龙民币,离开了关雎坞,来到县城之中,准备给母亲买一份礼物。

就关宁的家庭状况而言,他是很少有零花钱的。即便是逢年过节亲戚给的红包,关宁也都很懂事地第一时间交给了母亲。

这储钱罐里的钱,都是关宁自己做零工挣的。每逢周末,关宁便到县城的各类坊市做零工。寒暑假的时候,他更是跟母亲一起,去当普通工匠,投身到临近城镇、城寨、墟落的基建与修缮之中。

他本来想跟望洋山亭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给那些从大都会前来狩猎的游人做向导。带游人们进山游猎,那工作不仅体面,挣得还不少。但是他如今已是母亲张华钰唯一的寄托,所以张华钰说什么都不肯让他去山里,毕竟进山狩猎也是一件危险度较高的差事。

知道关宁想帮衬自己,于是张华钰便也不避讳什么,遇到轻松一点的工匠活计,都会叫上关宁去帮忙。做工匠虽然辛苦,但是匠人都管吃管住,工钱也比一般的坊市零工要高。关宁从不叫苦叫累,反而是很卖力地跟着母亲上工。这长年累月的苦力做下来,关宁的体格得到了很大的磨炼,比之学院派的书生们自是不同。但他也因此小小年纪便满是手茧,皮肤更是晒得黝黑。在书院里,关宁常被同学们冠以“黑宁”的绰号,但关宁他向来不以为意。

打工挣的钱,他绝大部分都上交给了母亲,每次只给自己留一点点,存在储钱罐里。三年下来,他竟然已经存下上千块龙民币了。

关宁将钱贴身放了,便驾驶着自家老迈的机器马,来到县城的三楚古肆吕仙分肆。

三楚古肆是一个大型的商业集团旗下的商业街品牌,楚州的每个县城几乎都有这个集团的分肆。

每座分肆的建筑风格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都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否则工部下属的司、曹在审批的时候是不予通过的。这吕仙县之分肆,除了建筑外观依然是红墙黑瓦的古楚国建筑风格之外,其他的装饰、配件、景观小品,全部都是吕仙县本地出产的大理石饰品为主。

街区内的景观铜人,除了红色景观区域的华胥国当朝六大伟人像、吕仙县走出的六大开国将军,以及近代双绝的雕像之外,其他都是各种形态的吕洞宾、纪兰英、女酋长等人的雕像。而街区正中央标志性的喷泉处,乃是八仙过海的青铜群雕。

古楚风十足的古肆,满大街的古龙汉服行人,将整个三楚古肆的颜值和气质拉得满满。若不是日历提醒此时乃是二一零五年,恐怕置身于此地的外国游人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汉唐盛世。

当然整个华胥国经过新一轮基建和城池更新、墟落振兴,如今无论大都会还是小山寨,都是这般的建筑风格。即便是摩天大楼,也会把国风元素拉得满满,再无崇洋媚外的各种建筑和景观。

龙民们也自发将龙汉古服定义为正式礼服,无论是各级机构的公职人员,还是各类学府的师生,都是常年身着龙汉服。

而为了便于生产、生活,民间的龙民设计师,设计了很多改良版龙汉服,就连西装的款式都被纳入改良龙汉服的设计元素之中,体现了华胥民族兼容并包的特性。改良版龙汉服因而颜值和实用并举,如今已远销海内外,成了坤與大陆各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常服。而习惯了华胥元素的外国友人,也都会买上一套古龙汉礼服,作为参加盛大活动的礼服。

话休叙繁。且说关宁在古肆内转悠了小半日,终于是挑到了两件满意的礼物。嘱托店家精心包装了之后,关宁又到楚州本土民族品牌——九头鸟专卖店,从头到脚给自己买了一身折扣的古风运动服装。

不得不提的是,九头鸟的古风运动在国内外一众运动品牌之中独树一帜,靠着将全国各地的古风特色服装元素融入现代运动服饰之中,从而实现了弯道超车,如今在全球拥有上万家专卖店,可谓是很成功的品牌。最难能可贵的是,该品牌的服装还十分亲民,就连家境并不宽裕的关宁,也能够时常光顾其折扣店。

果然是人靠衣装。看着镜子中帅气的自己,关宁露出满意的微笑,这才悠闲地出了古肆。

古肆侧门外有三楚风味小吃,关宁闻到小吃店内飘来的食物香气,禁不住暗咽口水,连肚子都不争气地咕咕直叫。但是想到那较为昂贵的菜品价格,关宁还是决定回家造饭来吃。

当关宁将精挑细选的楚州本土女性服装品牌——卿花牌的古风棉袄递到母亲手上的时候,母亲不住地抹着眼泪,直夸自己的宁儿长大了,还将棉袄拿到昏迷的关立面前,唤他起来看看自己懂事又孝顺的儿子。可是那关立却依然没有回应,只是目光呆滞地望着天花板。母子二人见此,又想起了失散的关怡,自是免不了黯然神伤。

当天夜里,关宁亲自下厨给母亲烧了一顿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别看关宁只有十八岁,烧菜的本领竟然也不差。这一天他更是下足了功夫,把母亲吃得连连夸赞。

春节前后日头短,很快会试第一次统考的成绩就下来了。关宁通过网站查询了成绩,发现自己并没有通过泮宫分数线。并不想就读成均的他,决定开学后回到书院里继续复习,迎接下一次的统考。

原来在华胥国,义务教育是十二年制。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三年,只有五分之一的书生能够就读书院(普通高级中等教育机构),余下五分之四的书生要就读明堂(普通高级中等教育机构)。明堂与书院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书院毕业可以拿到秀才证书,并直接考取泮宫(高等学府),也可以选择到成均(职业高等学府)就读。

而明堂毕业领取的是廪员证,可以即刻上岗就业,也可以继续教育,参加会试,考取成均。但是廪员不能直接考取泮宫,必须要拿到成均毕业证才能考取泮宫。

不过话又说回来,书院毕业的秀才,如果考不上泮宫和成均,反倒不如明堂毕业的廪员吃香,穷酸秀才就是这个意思。

科教改革之后的华胥国,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书生能够就读泮宫;剩下绝大部分学生,也只能就读成均,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进入华胥国的各个领域之中参与国之建设。也就是说,整个华胥国每年有将近三千万的青年参加会试,其中仅仅一百多万人能够进入泮宫,其余绝大部分都进入了成均,也有很少一部分因种种原因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直接进入了社会。所以如今的泮宫录取分数非常高,以关宁在第一次统考之中的表现,的确是难以过关。

其实成均的含金量并不低,只不过泮宫更偏向于学术和科研,而成均更偏向于实用。成均所包含的专业覆盖了各个领域,在成均就读期间,已然开始对接各类工坊和单位,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反倒是就读泮宫的那些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才华和意志力,在学术和科研领域也只是籍籍无名之辈,最终的收入还不如优异的成均毕业生。

但是既然有五次统考机会,谁都不会在第一次统考之后就接受较差的结果,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继续一搏,关宁也是如此。

正月初六,关宁换上了年关前新买的九头鸟套装,又将另外一件礼物装进了包里,这才乘坐乡间象车回到位于仙岭亭的吕仙洞书院。

令关宁感到疑惑的是,成绩出色的张远婷本来已经通过了泮宫分数线,却也回到了吕仙洞书院,选择与关宁并肩奋战,这使得心中没底的关宁又重燃了冲击泮宫的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