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尸祖皇孙,朱元璋求长生法

大明:尸祖皇孙,朱元璋求长生法

66、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大明京城,皇宫。

朱元璋看着手中战报,惊喜不已。

“三十万破百万,好!好!好!这才是咱的太孙。”

“此战之后,鞑靼部贺瓦剌部实力大损,没有个几年,都恢复不了。”

他在那激动又兴奋。

回头看到朱高炽,夏原吉还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各个面色淡定。

“你们不惊喜?”朱元璋瞪眼问。

“皇爷爷,这有什么惊讶的?太孙出手,不打胜仗那才奇怪呢。”朱高炽摊手。

“是啊,皇上,对于太孙来说,打个胜仗嘛,多大点事。”夏原吉淡定道。

“陛下,你矜持点,好在这是文华殿,要是大臣们看到你又跳又叫的样子,多尴尬?”杨士奇认真道。

“……”朱元璋咂了咂嘴。

咱的反应不对?

感觉咱刚刚是被鄙视了?

三十万破百万啊,放在历史上,那都是罕有的。

这帮货也觉得正常?

雄英培养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皇上,战报的事就别管了,我们继续讨论治河的第三阶段工程吧?”夏原吉指着地图问,“皇上,宋礼和陈萱的折子你看了吗?他们详细说了第三阶段工程的事,你有什么意见?”

“呃……”朱元璋凝眉。

他看了,虽然没怎么看懂,但是不明觉厉: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字宙间万事万物。皆有变更。固不独河为然也。城郭宫室。有数千百年不倾圮者耶。常人庐舍。犹须岁为葺治。若不及时绸缪。摇风雨。所不免也。凡此静业。尚不能不敝。况水属动者乎。

水而依山。或不挟沙。犹不速变。若黄水自中州而东。容纳既多。流于平旷之境。而又挟沙以行。欲其不变。安可得乎。故一劳永逸之说。治他水或可言。而独难言于治黄也。

虽然。黄之不能常治。究人事之不能有恒耳。致害之諯。无不兆于几微。而成于怠忽。蚁穴不塞。至于沉。其所由来者微矣。防河者。果能察几虑远。杜渐防微。

一人理之。千百人一其心以行之。一时定之。千百年遵其法以守之。少有冲刷。即卷埽以护之。少有渗漏。即退筑以阻之。少有淤垫。即束波以涤之。少有泛益。即量减以泄之。时时防闲。在在检饬。自可消大患为小患。弭小患为无患。

“就按照他们说的办吧。”朱元璋挥手。

“遵旨。”夏原吉颔首。

他领着内阁大臣们走了出去。

“太孙啥时候回来啊,有些问题,我怕皇上听不懂。”夏原吉小声道。

“我皇爷爷,虽然现在精神更好了,但毕竟是老了,跟不上我们的思维啊。”朱高炽一叹。

“还是得皇孙在。”杨士奇接话。

已经修炼《天罡诀》大成的朱元璋,耳朵灵敏,听了个清清楚楚。

他撇撇嘴。

这是嫌咱老了?

要是咱之前的脾气,早砍了你们。

……

草原上。

明军一直向北推进,这一路,所向披靡。

草原各部落,一直向北撤退。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虽然是汉时的匈奴悲歌。

如今,再一次在草原上演。

明军长驱直入,一路追着草原骑军向北。

鞑靼部贺瓦剌部,他们想不通,在他们无比熟悉的漠北草原,怎么每一次都被明军追上。

感觉明军似乎长了千里眼,能看到他们。

这一日。

明军在一片草原上列阵。

他们的前方,有一座山。

狼居胥山!

朱雄英高坐马上,目光扫视面前的大军,声音激昂:

“兄弟们,奔袭万里,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这一次,我们一战而决。”

“我要你们和我一起,马踏连营!”

“我要你们和我一起,血战沙场!”

“让我们的子孙,永不再受战乱之苦!”

“诸君!请拔剑!”

唰!唰!唰!

身后三十万明军齐齐拔剑。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

“杀!”

“不破敌军,誓不回转!”

“杀!杀!杀!”

朱雄英策马在阵前奔跑: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三十万将士,吼声震天: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此时,狼居胥山。

鞑靼部和瓦剌部,还剩最后的三十万大军。

他们看着那汹涌而来的明军,眼中喷火。

阿鲁台登上高台,目光扫过,沉声道:

“草原的勇士们,光荣的时刻到了,三十万雄师列队完毕,身后是酷寒的蛮荒,我们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击败明军!”

“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铁骑?”

“我将带领你们,冲向明军,用他们的血来滋润我们干旱的大地。”

“不要害怕,太阳和长生天,会目睹你们的英勇和无畏,祖先会为你们自豪和骄傲!”

“杀!”

……

Ps:深夜码字,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拜托各位大佬了。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