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小女官

盛唐小女官

第59章 第59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三娘既不认得裴家人,也不认得杜甫,她过完乞巧节便得每天被她八叔骑马带着去蹭课。

接下来几日,郭家乔迁的热闹便传了出去,说来的客人大多带了书当贺礼,约莫都是郭家那位小才女邀来的。小小年纪便能得那么多人青眼,着实叫人艳羡至极!

不过这件事引起的议论很快降了下去,因为初十这天薛王李业病故了。

自从薛王李业病倒以后,李隆基也十分忧愁,头发都白了不少,前些天更是直接从梦中惊醒,表示梦中梦到个能治好弟弟的厉害药方,极遗憾醒来后没记住。

本来这几天薛王李业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转醒,李隆基还高兴不已地听了许多人的恭维,说是皇家兄弟情义感天动地,连老天都为薛王赐下神方。

没想到居然是回光返照,薛王李业终归还是病故了。

这事儿本来与三娘没什么关系,但她与李俨他们一起读书,李俨他们因为这事儿停课了,她也没课可上。

不知是不是出于修饰皇家脸面的心理(因为前面李唐宗室闹得有点难看,时不时就闹出点有违人伦的事),李隆基十分注重宣扬自己和几个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早前李隆基已经把病故的岐王追封为惠文太子、申王追封为惠庄太子,如今五王宅中同舟共济过的兄弟又少了一个,他自然又把命朝臣商定薛王的追封。

朝臣们讨论了一番,最后定下个“惠宣太子”。

到这里,李隆基已经拥有三个已故的“太子”兄弟了,自是越发珍惜硕果仅存的宁王李宪与同母妹妹玉真公主。

看着长兄与妹妹,李隆基伤怀地慨叹:”只剩我们三个了……”

其实要算李唐宗室的话,人还是挺多的。由于宗室的爵位是一代代削减的,只有嗣子能够继承王位,其他的只能看运气或者皇帝心情,一般隔了三代就没什么爵位在身,全凭他们自己奋斗了。

顶多是李唐宗室的出身让皇帝对他们多了几分亲切感。

像当今宰相李林甫以及目前管着洛阳这边的河南尹李适之,那都算得上是李唐宗亲来着。

李隆基要表现自己的哀思,上至勋贵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哪都没人敢在这段时间大摆宴席,洛阳城一下子清静下来。

王维在洛阳城中与朋友相聚数日,

寻机给张九龄献了首诗,便没再继续逗留,悄无声息地回嵩山去了。

张九龄近来一方面要顾着惠宣太子的葬仪,一方面又得和李适之商讨河南这边的屯田事宜,忙得可谓是脚不沾地。等诸事都尘埃落定,他终于闲了下来,挑拣出文人墨客通过各种方式递给他的诗文翻看起来。

作为当朝宰相,每天都有雪花似的干谒诗文送入他的府邸,能呈到他面前的大多是府中幕客挑选过的。

比如这日摆在最前头的就是王维的诗作。

王维才华高妙,姿仪出众,早前也不过是犯了些许忌讳,不算什么大错。这些年他虽然闲居洛阳或长安两地,但当初却确实在济州老老实实干了几年,也算是有在地方上历练的经验……

张九龄出身不显,手头没多少自己人,看到这么个好苗子也想拉一把。张九龄记下此人姓名,准备等年底就把名字递上去。

李林甫与他不算友善,他想提拔人还是得找个好时机,不能让李林甫逮着机会给他上眼药。朝中这些纷纷扰扰,三娘并不知情。她每日读过书,就去认识左邻右里。

大唐各坊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高楼林立,本坊便有卖饼的、卖肉的、卖果脯的,足不出坊便能满足所有生活需求。

三娘溜达到别人铺子里,别人邀她尝点果脯,她就尝了下,尝完还给别人提意见。关键是她敢说,店家还真敢听,自己也拿起块,边琢磨三娘的话边吃,越吃越觉得三娘说得对,当即给三娘送了一大包果脯,比她脸蛋儿还大包。

遇到家卖羯鼓的,三娘又进去转悠一圈,目不转睛地看人家做鼓杖。”你也喜欢羯鼓?”做鼓的人抬头问她。

”喜欢!”三娘连连点头,“我每天都要练的。”

随着小伙伴们送她的东西越来越多,她每天要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特别忙!不过因为都是她很喜欢的宝贝,所以她每天都玩得津津有味,从来不觉得累。

卖鼓的人说道:“那你鼓杖坏了,可以来找我做。”

三娘听说圣人练鼓,打断了许多鼓杖,她想到练到现在都没练坏半根,登时有些赧然。她有些郁闷地说道:“我鼓杖还没有坏过。”

卖鼓的人乐道:“你才这么小,力气肯定也小,当然打不坏。慢慢来,有需要再找我。”三娘不服气,觉得自己

力气不小,决定回去加练一番。

她就这样被她八叔或者她祖父带着到处走走停停,遇到有人邀他们进门玩耍他们就过去作客,短短小半个月便把邻里都认识了个遍。

有天三娘跟着她八叔路过隔壁邻居家,忽地瞧见一树枣子高高地越过院墙,上面结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枣子。

三娘顿时不走了,要她八叔把她抱起来,一边昂起脑袋想看清楚点,一边和她八叔讨论道:“我也想在家里种枣子,你看它能结这么多!吃不完的话,能做枣糕!”

一般长辈可能觉得在别人院墙外讨论别人家果子不太好,但郭幼明才十五岁,算起来还是个半大少年。他听后点着头说道:”还可以种点樱桃树,樱桃树也能结满树,吃不完拿来做樱桃酥山。”

叔侄俩正讨论着,就听身后传来“噗嗤”一声闷笑。

叔侄俩一起转过头去,却见那是一对年纪相差不算特别大、长得也有些相似的兄妹,哥哥约莫十六七岁,妹妹约莫十三四岁,刚才那声笑应当是少女发出来的。

那对兄妹也是在叔侄俩转过头来,才赫然发现郭幼明长着张相当俊秀的脸蛋,而他抱着的三娘瞧着更是颗粉嫩可爱的小团子。

光看皮相的话,还真是一看就让人心生好感。

兄妹俩便邀他们得空过府玩耍,这几天就有不少枣子陆续熟了,正好可以吃个新鲜。原来他们就是隔壁裴家的人,哥哥叫裴朝牧,妹妹叫裴朝秀。

最开始搬过来那几天三娘还要去上课,错过了和邻居交朋友的重要机会,这会儿受到对方邀请后自然跃跃欲试。

有外人在,三娘便不让她八叔抱了,挣扎着下了地,积极地跟着裴家兄妹俩去人家家里摘枣子吃。

在感受到裴家兄妹俩的善意后,三娘甚至试图掌握新技能——上树摘枣!

作为一个武官之家培养出来的小娃娃,最不缺的就是胆子,何况还有她八叔在底下等着接应,她得了那位裴家姐姐的许可后二话不说就爬了上去,顺利吃上了现摘的枣子。

裴家也不是拘礼的人家,裴家兄妹俩小时候关起门来也是上树好手,只是他们年纪都不小了,现在不能再这么干了。

她们瞧见三娘在树上从这边爬到那边,兴冲冲拿她八叔递

上来的长竹杆敲下不少圆溜溜的胖枣子,不由也想起了年少时光。

等三娘依依不舍地从枣树上下来,裴朝秀接过她献宝似的地跑过来拿给自己的枣子,笑着说道:“我们表哥也最喜欢这棵枣树,一天能上去好几遍,一入秋就天天摘枣子分给我们吃。”

听裴朝秀介绍她表哥的丰功伟绩,三娘立刻来了兴趣:“你表哥也住这里吗?”

她一副想和人家表哥讨论上树技巧的跃跃欲试模样。

裴朝秀道:”小时候我们是住一起的,不过这几年他到外面游历去了。””游历!”三娘听了分外感兴趣,”都去什么地方?好玩吗?”

裴朝秀本来就是个爱说话的人,碰上三娘这个爱发问的,话就更多了,兴致勃勃地把她从家书里读来的吴越风光与吴越民俗都讲了遍。

不知不觉竟讲到了饭点。

郭幼明这么大个人自然不好留在别人家吃饭,便带着三娘起身道别。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隔壁这位小娘子想偷拐他侄女。

郭幼明一手揣起很有些舍不得漂亮姐姐的宝贝侄女,一手揣起裴朝牧叫人摘下来的一竹筐枣子,赶紧溜了。

三娘觉得她八叔夹起她就跑的行为叫她很没面子,一路上都气鼓鼓的。

可到家以后她没空生气了,她哒哒哒地跑去找她祖母,把郭幼明扛回来的枣子拿给二老尝鲜,还给她祖母重点介绍她们的好邻居:”他们家这棵枣子可甜可甜了!”

郭家祖母无奈地说道:”哪有你们这样到别人家里连吃带拿的?”

三娘道:”等我们把枣树、梨树、杏树、桃树、石榴树、李子树、樱桃树都给种上,也邀她们过来作客!”

郭家祖母无奈地说道:“你是要把家里变成果园吗?你看这宅子把你说的都种上,哪里还能走得动路?”

三娘不由苦恼起来。

哪种她都不想放弃!

郭家祖父说道:“不是还有庄子吗?嵩山那边什么都能种,你爱吃啥我们就种啥,再种上一片寒瓜、甜瓜之类的,到时候夏天有吃不完的瓜。”

三娘双眼熠熠发亮:”还要葡萄,我们种一架子葡萄,吃不

完可以酿酒!”

郭家祖父统统应下。

三娘一想到自己马上能有满园瓜果,开心得都有点睡不着觉了,当场表示要写信告诉她阿娘这个好消息,并且力邀她阿娘快些过来东都玩耍。

郭家祖母:”.

这一家子人哟,小的不靠谱也就罢了,老的也不靠谱!

你哪怕现在就种下去,啥时候才能结果子?啥时候才能邀人家去玩儿?确实得让二郎家媳妇早些过来了,人情往来方面靠他们这些家伙根本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

三娘:我为自己物色了一个爬树老师,杜甫!

杜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