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录:谋臣天下

锦衣录:谋臣天下

第26章 徐鹏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而今天,徐鹏领着寺正一人、寺丞一人、主薄两人、评事两人、着甲的六扇门捕官二人。总共八人围着京城舆图坐在这间精英荟萃的演示厅里。

只见徐鹏面前九张纸板,上面画得有图、有数字、还有细小的文字用各种线连接,拼在一起就像一张网一样。而在这张网的中间赫然写着“于少辉”三个字。

本来大理寺评事于少辉深夜被人在家中谋杀一案。是锦衣卫千户张睿第一个发现,也是锦衣卫率先调查,于情于理都应该是锦衣卫查案。

但是这个案件死者偏偏是大理寺的人,朝堂上大理寺卿带着众人执意上书要同查此案报袍泽之仇,锦衣卫当然激烈反对,怎么我肉都吃到嘴里了居然还要抢?

朱厚照着急忙着筹备团营本无意重视此案,但是好像感觉不理这些人有点不通情理,便恩准了。于是此案便成了大理寺和锦衣卫这两个衙门的一场较量。

“螳螂、猎狗。京畿能达到这样一刀杀人,飞遁不着痕迹高手都有谁?”徐鹏指着蜘蛛网中间所画得尸体问两个捕官,这两人服饰各异,一个青袍梳冠披着潇洒的绿披风长得小眼小鼻样子倒还白净,只见他双臂携袖剑隐隐可见,一双长腿盘坐毫不费力。

这大概就是绰号螳螂的捕官了。

而另一个男子褐面大鼻似乎不喜欢坐垫子,全场就他双腿开开的蹲着,他身子沉低,手肘几乎可以触地,别人都担心他这样蹲久了腿是不是要麻痹了。

但他本人看上去似乎完全不累。

这两个人气质特殊的叫人觉得啧啧称奇,一看就身手不凡。这些六扇门的捕快都是三法司手下招募的江湖能人。

他们遇到的事情千奇百怪,处理事情灵活多变。他们是衙门中的江湖人物,还是江湖中的衙门人。

螳螂摸着下巴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数到:“要非说谁能做到嘛,的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东厂,锦衣卫都有一两个能人他们又擅长反侦察肯定都行,皇宫大内更是高手如云。不过若说在京城的江湖中人排除不使刀剑的、排除轻功差的、就只有魏国公府上鹰卫鹰三、英国公府上门客狼九、虎威镖局三镖头颜如玉、天山剑陆准、胡刀阿莫沙、红蝎子冷金风、饮血刀苏栀。七位破军高手而已了。”

“笨蛋,九狼七鹰全都是公候府卫怎么可能去干这种事,要排除。颜如玉银子多的花都花不完谁又能请的动她?天山剑名门正派大弟子,什么时候干过一点坏事?也要排除。

如此说来只有胡刀阿莫沙、红蝎子冷金风、饮血刀苏栀三人而已了。”猎狗说。

但凡达官贵人府上多数都收有门客。有些门客擅谋,在政要上朝之前先搞一个小内阁,大家出谋划策推演一番帮助人家习得一番铁打的朝堂本领。而有些门客武艺高强,在王公贵族家看家护院,保护夫人小姐出行的安全。

这其中最为专业神秘,地位最崇高的两组人,就是帝国内最有权势的两个公候,英国公府上九狼客和魏国公府上的七鹰卫了。他们的盛名在外被江湖上并称为九狼七鹰。

螳螂口中的鹰三、狼九就是其中两位。

“此三人都是可以收买的职业杀手吗?”徐鹏问。

“如果钱够多的话也许可以。”猎狗回道。

“派人去查查,如果是他们干的最好能查出受谁收买。”徐鹏命到。

“少卿,他们都是破军高手。被发现了会折损兄弟的。”螳螂愁道。江湖上将武艺高强的武人分三档,分别是闻竹、纵横、破军。

其中破军高手是所有武人中的最强者,只有各大门派、镖局、帮派的最强之人才有可能受到如此评价。

破军者千里独行,可仗剑冲阵刃不粘身,那几乎都是传说中的人和事了。

徐鹏沉吟了一阵对着窗外喊了一声:“三!”

众人还在不明所以,突然一道白虹从窗外飞了进来,吓了所有人一跳。只见那浮光掠影之下竟然站起身的是一个青衣长衫,长发及腰的俊秀男子,他如魏晋狂士一般敞胸露怀。披头散发,却潇洒自如犹如世外之人,这人除了腰间别着一支长剑之外再无他物。

“公子叫我。”那人一出声,虽然轻柔但因为内力雄浑,声音久久回荡在众人胸口震人心魄。在场之人无不惊愕,只见那人右手支剑立在地上,左膝跪地恭敬的向徐鹏俯首。

“你回府叫上小七,听候螳螂、猎狗两位捕官差遣去跟着查胡刀阿莫沙、红蝎子冷金风、饮血刀苏栀这三人,除非不得已否则不得出手。”徐鹏淡淡的说。

“那公子您的护卫怎么办?”那人问。

“你们鹰卫还能匀出人来就匀一个来,匀不出随便找一个也可。”徐鹏不耐烦的答道。

“阁下就是鹰三?”螳螂惊的都有些结巴了,他们刚刚还在谈论这些传奇人物。而后一秒魏国公府上的最强剑客居然就出现在他面前了。

“正是在下,见过两位大人。”鹰三一拱手礼貌的向他们一礼,螳螂猎狗赶紧回礼。心里想着这个人莫不是徐鹏公子贴身的护卫吧,自己都跟了徐鹏三年了居然完全没有察觉到。

这就是破军高手的实力吗?真是可怕。

“那么公子,我这就回去向老爷请命。”鹰三对着徐鹏一礼,只见徐鹏微微一点头。这个人一下子就从窗口掠出消失在众人面前了。

鹰三走后徐鹏马上对众人说:“咱们继续。”

徐鹏一声将愣神的众人思绪拉回,又说道:

“经查于少辉生前偷走了案卷三十份,都是近年的要案副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买家付他五百两就是为了这些案卷。曹寺丞,能够看出这买家意欲何为吗?”

曹寺丞恭敬的一拜然后答道:“下官这几天已经协调刑部对照了丢失案卷时间,大致是从弘治五年到正德十一年的大案,涉及人员千余、官员团伙、皇室宗亲、侯爵几百人。料想是这买家有意广取,不想让我们知道他真正想要看的是哪一件案子,下官尚不清楚买家买这案卷是为了什么。”

“复仇,这个人。或者这伙人是为了复仇。”徐鹏盯着那张写着三十卷案名的纸板继续说。“他们复仇的原因或许就隐藏在这三十卷案中的其中一件。”徐鹏攥紧了拳头。这等公然挑衅大明律法的恶徒让他恨之入骨。

“曹寺丞。”徐鹏低呵。

“属下在。”

“领三位评事筛查哪些案件中可能有余党未落网的,哪些案件可能存在冤情。还有哪些案件触碰了某些大人物的利益,尽快回报。”

“得令!”曹寺丞当即一拜,快步退下去忙碌了。

“刘寺正,你那边查的怎么样了。”徐鹏又吩咐道。

刘寺正应了一声叹息道:“属下已经查明于评事急需大笔金钱用途,原来是为了和玉风坊翠云楼的一位叫如意的青楼女的私情,想给她赎身用的。”在座同袍听到寺正这话,无不扼腕。

大好青年原来竟是为了一个青楼女丢了命。

可惜,真是可惜了。

就连徐鹏也忍不住叹道:“他的书画我看过,潜心修习本可成大器。”想到这里他心中不忿右手猛砸了地板。大理寺才子相惜同仇敌忾是出了名的,正因为有如此团结清澈的氛围这里才能成为六部九寺中的一股清流,人才济济生生不息。

“查了那个如意了吗。”他默了一阵忽然想到。

“去翠云楼寻了,但是老鸨说案发当天他就被人赎身走了。赎身人的信息是人家隐私,没有公文翠云楼无权向我们提供。”刘寺正回道。

徐鹏龇牙:“猎狗,你持我令亲自去刑科批下驾帖。速查这个如意的踪迹抓回来好好审。”这个时候如果是锦衣卫查案,根本就没那么多事了,徐鹏心中恨道。

“得令!”猎狗捕官一抱拳站起身来速速办事去了,他的腿是真的不麻。

“现在事情都清楚了,这件案子从一开始,买家就想定了要找一个大理寺的官员收买,之后灭口,隐藏自己身份的同时进一步行动达到他复仇的目的。这些人是什么人?是如何知道于评事刚好需要钱的问题?

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说服他知法犯法?这些问题是我们马上要侦查的焦点。螳螂,马上调查近一个月于少辉可能接触的所有人。

二位评事今天的奏报你们都听了,速去寻推官推演案情,如有成果马上奏报!

诸位,这件案子确实没有那么简单,凶手可能还会大范围犯案。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得回家休息轮班侦查!”

“得令!”三人齐齐的应了徐鹏之后恭敬的退了出去各自办事了。

很快硕大的演示厅只剩下徐鹏一人。

他看着手中的一卷卷案情,忽然回想起张睿的那句话“你家丢东西了。”然后闭着眼睛琢磨了良久,忽然一下子笑了出来,好一句你家丢东西了。

这小子搞不好可能六天之前就已经猜到了他现在才知道的一切,居然也不差人来知会一声。看来徐鹏叹了一口气。

他如今是谁也不相信了。

张睿

从德胜门探望完四个照马县小兄弟之后,张睿又饶有兴致的陪着三个女人逛起街来。

他们一行四人坐马车上抱着内城向东饶了小半圈,不一会就从北边的军营来到东边的隆福寺庙街。

隆福寺因坐落在东城,与护国寺相对,俗称“东庙”。

此时正值太阳将要落山,是人们饭后带着孩子老婆逛街的黄金时间。庙街上人流如潮,店家开始点上一些好看的灯火吸引游人的注意。

京城的游人们穿红戴绿漫步在此,没有白天马车的喧嚣。大家脸上都乐呵呵听着看着沿途叫卖的商贩声,听着茶楼传出曲唱声,好不热闹。

隆福寺是朝廷最旺的香火院之一,那个时代人们烧香拜佛不管对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小民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一样。

大家无论是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亦或是考取功名。

招财进宝,甚至搬迁出行开工动土都要求助于佛祖保佑,来寺庙里求个签,许个愿烧香拜佛那都是刚需这一点和后世人完全不同。

那个时代的人们有太多未知的事情,只能从佛经和一些封建迷信中寻求答案。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佛学道学,就是那个时代的理论科学。现在的人们多么相信科学,那个时候的人们就多么相信宗教和封建迷信。

其实不难明白。因为几年之后你会看到一个一心求道成仙,炼制长生不老丹的一个叫嘉靖的人,你可能觉得他够迷信和愚昧了吧。

嘉靖那时候的史书怎么也能看到从大汉朝开始到现在一千五百年的事情了,青史留名的皇帝数百位,谁活过一百岁啦?

但是没办法,就算他是皇帝他有全国上下最精锐的儒生学士为他出谋划策。但也不能突破时代的天机。

皇上尚且如此底下的贵族平民那更是不能免俗。所以拜佛求签、求道问学、答疑解惑的这些人多了,尤其是有钱人多了,那么商机就来了。

沿着寺庙的必经之路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条天然的商业街。

一开始只是有人卖些佛珠熏香和某某大师开光的护身符。久而久之品类就繁多了起来,有卖书卖画儿的文人墨客。

有卖小吃、服饰、熏香、胭脂的各种小店小摊儿。还有戏院茶楼,饭店酒档。干脆彻底的转型成为综合性文娱商业街。

毕竟有了寺庙这个人流量的入口。只要人一多,什么东西都会有人买。

今天天气正好傍晚凉快,又恰逢庙会,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郊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贫苦市民和近郊农民都来了。

在这里大家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吃到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还能看顺天的民间戏曲《竹枝词》。隆福寺鼎盛时据说有“一日能消百万钱”的盛景。

“要是祁大人和伯生也在就好了。这么热闹的地方,就我们几个女人逛还是有些闷了。”伯夫人还没有逛过这么热闹的街市。

看着这一幕幕繁华的盛景,她也是喜不自禁地说了一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