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只想要GDP

朕只想要GDP

第 175 章周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皇帝尤且在笑, 朱棣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在他的记忆里,上一世老父亲直到驾崩都一直是强悍的,毫无弱点的, 甚至于在死后仍旧能够以一种精神图腾一般的力量庇护着建庶人, 若非后者昏招百出,只怕自己如何也坐不上那个位置。

可是此时此刻, 他就坐在自己身边, 满面风霜, 两鬓生斑,居然显露出一种少有的脆弱感来!

自古美人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而今时今日、在他面前交代身后事的皇帝,又何尝不算是英雄迟暮?

朱棣怆然泪下,不由得将头靠在了皇帝背上, 小声的抽泣起来。

这样的动作,大抵只有现在的他能做了,七八岁的小儿,稚气未脱,先天就有一股对于强大祖父的眷恋与崇敬。

从前小的时候, 他也曾经在父亲的背上待过,但是那时光太短暂了, 父亲又总是匆忙,以至于连过往的记忆都变得模糊了, 到最后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那真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而非他自己一厢情愿的杜撰吗?

但现在不一样, 坐在自己身旁这个上了年纪却仍旧腰挺背直的,迈入到老年行列的人, 仍旧是一个饱含人情味的,舐犊情深的祖父。

空间里的人瞧见他这动作,却没有人笑,连一向最爱犯贱的刘彻都怅然若失。

“我小的时候,我爹也时常抱我呢,等我有了儿子,就更加不必说了,千求万盼得来的,怎么疼爱都不为过……”

天下帝王,谁会不对自己的长子寄予期待?

他跟爹的关系也好,跟儿子的关系也好,都不是几句话所能描述的。

朱元璋默默的看着这一幕,心下更是五味杂陈。

皇帝察觉到背上传来的重量,不由失笑,反手拍了拍他的背:“英哥儿向来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倒少有这样情深的时候……”

然后忽觉不对,心头生疑——我家大孙很少有这样多愁善感的时候啊?

这个年纪的小孩儿,能真正的理解生老病死吗?

皇帝麻利的把他提溜到前边来,深深看了几眼,马上就给大孙一个机会,让他证明自己还是自己:“走,咱们爷孙俩出去骑马跑几圈,活动一下筋骨!”

刘彻:“讨厌一些破坏氛围感的老登。”

欲言又止。

刘彻面无表情道:“讨厌一些没有边界感的舍友。”

其余人:“……”

……

御驾回到京师,皇帝首先召见了周庶人,先是训斥过他的罪过,又语出勉励,让他此去好好悔改,做出个人样子来,不要丢自己这个老子的脸。

周庶人都一一应了,又去辞别皇后跟太子。

两人自然各自有所劝勉。

周庶人强撑着应对完,出了乾清宫之后,叫那寒冬腊月的冷风一吹,鼻子就开始发酸,好悬忍住没有当场哭出声来。

如果说皇帝毁灭掉的是周庶人的物质生活,那他养在周王府的那些姬妾们摧毁掉的,则是周庶人的整个精神世界。

皇帝没有插手对于周王府后院一干女人的处置,故而此事便由皇后亲自操持,如先前对周王妃所言那般行事。

对于自己的妻子,周庶人还是有点逼数的——夫妻俩情分平平,他给的更多是敬重(他自己以为),而非情爱,所以他不强求王妃与自己同去云南。

甚至说即便王妃真的想去,他也会拒绝的。

理由很简单,世子年幼,不能离开生身母亲。

但是对于府里的其余姬妾,尤其是自己最宠爱的那些,周庶人还是怀着很大期待的,就算不全跟他南下,起码也得有一半的人哭着求着要跟他一起吧?

最终的结果相当打脸——最得宠爱的那些妾侍,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一道南下!

这结果刚听进耳朵里的时候,周庶人整个人都傻了,平日里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怎么到了关键时刻……

周庶人那颗温柔敏感的心遭到了致命性的打击。

反倒是有个他没什么印象的妾侍主动请缨,愿意随从南下。

周庶人闻讯还是有些感动的,甚至于在肚子里酝酿出了一首酸诗,等见了真人之后,那点兴致瞬间就淡了。

怪不得他脑海里毫无印象呢,这女子容色并不十分出众,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亦不通文墨,在周王府的花红柳绿之中极不起眼,难怪并不受宠了。

只是周庶人到底是个风流才子,心下失落,脸上也没有显露出来,问过名姓,知道此女唤作杏娘,便也就朝她点点头,温声褒勉了几句。

周王妃听说这事儿,也有些诧异,特意点了人来问:“那个杏娘是怎么回事?是她真心想去,还是……”

心腹低声回她:“是真心想去。她祖籍南方,跟随父亲在京师卖唱为生,遇见刁吏调戏,父女二人脱身不得,几乎丧命,恰巧王爷在那儿听曲儿,英雄救美,后来她爹去世,也是王爷吩咐人叫好生收敛了。”

周王妃听得蹙眉:“倒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咱们王爷……”

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吧。

她沉吟几瞬,终于道:“这会儿天冷,多备些药物叫他们带上。”

心腹下意识道:“这些东西只怕皇后娘娘和东宫准备的比咱们还周到呢。”

周王妃白了她一眼:“皇后娘娘和东宫晓得杏娘是谁?”

心腹瞬间会意过来:“王妃宽心,我必当给杏娘好生筹备行装。”

……

周庶人老早就知道出京之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但是想象与现实毕竟是完全不一样的。

彼时正值寒冬腊月,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候,往常年这时候周庶人都应该在烧着地龙的房间里烤火,兴致来了就带几个美妾出去赏梅,得了空再去跟几个哥哥喝酒。

但是现在,他正迎着十二月的冷风艰难前行,那张美玉般的面孔被寒风吹得红皱起来,手脚更仿佛已经没了知觉……

皇帝无意置亲生儿子于死地,当然不会过分为难,甚至于还准允他带几个侍从骑马,但是此外就什么都别想了。

醒醒,正在被流放呢!

到了中途歇脚的驿馆,周庶人更是连弯腿的力气都没了,直接从马背上栽了下来,反倒是杏娘状况尚好,快步近前去将他搀扶起来,跟侍从一左一右将人带进了驿馆里。

周庶人的魂儿好像都被冻住了,只听得牙齿咯咯作响,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杏娘摸一把他的手,像冰一样冷,再叫一声,周庶人也不应。

她有些急了,竟然张口将他手指含住,用口腔的温度来暖化他。

周庶人最先感知到的不是暖和热,而是痛和痒,这也是人的手脚在手冷之后复又回暖的第一反应。

他回过神来,瞧见杏娘这动作,颇为赧然,又觉得自己一个男人却要弱女子来照拂实在叫人羞愧,慌忙要将手抽回。

杏娘喜道:“王爷的手有知觉了吗?”

周庶人对上她那双纯然皆是欢喜的眸子,一时之间竟有些失神。

要说容貌,杏娘其实并不算漂亮,可是此时此刻再看,他却觉得她身上好像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像是三月里一池春水被风吹动时的涟漪,莫名的叫人觉得舒服。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那其实是一份“真”。

周庶人有些迟缓的回应她:“好多了,多谢你。”

中途反应过来,“嘶”的一声:“怎么有些——”

驿卒送了热水过来,杏娘服侍着他脱了靴子,将脚泡进去,笑道:“疼是好事,没有知觉才坏呢!在北方的时候,我曾经见人喝醉了酒露宿在外,直接给冻死了,还有的在外边呆久了,骤然到暖热的屋子里去,伸手扯住耳朵,一撕就掉,这就是冻坏了……”

这是周庶人所不知晓的另一个世界。

他听得怔住,不由得追问几句,杏娘都一一答了。

最后他反应过来:“你祖籍不是在南方吗,怎么会知道北边的事儿?”

杏娘似有似无的叹了口气:“我娘是北方人氏,天下大乱时跟随家人南下逃难,途中失散,嫁给了我爹,说起来,那时候皇爷还没称帝呢。”

她手上的动作停了停,才继续道:“我娘临死前的遗愿,就是想再回老家看看,她是去不成了,倒是我爹,带我北上住过一段时间。”

周庶人忽然间很是羞愧。

他如今落难,杏娘,这个并没有得到过他多少宠爱的妾侍,却枉顾性命,毅然跟随他南下,而他所知道的她的一切,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周庶人沉吟良久,终于道:“杏娘,你还是回去吧,我给你写一封信,你再回王府去,想改嫁也无妨。”

他坦然道:“当初我帮你们父女二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你追随我至此,便已经还尽,不必再与我同行了。”

杏娘摇头道:“天地之大,我哪里还有别的去处?当初王爷救下我们父女,固然是举手之劳,可是之于我们父女来说,却是救命之恩,不能不报。”

周庶人再劝,杏娘始终都不肯听,只得顺从她的心意,就此作罢。

不过有了这日的一场闲话,再之后两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许多,周庶人向来自诩博学多才,然而真正到了地方上,行路之时,他所读过的万卷书,又怎么比得过杏娘所行过的万里路呢!

她是吃过苦的女子,知道四时庄稼,了解平头百姓,等二月底野菜冒尖儿,还专程掐了新芽给周庶人煎菜饼吃。

周庶人起初颇觉新鲜:“你们在民间的时候,都是吃这些的吗?”

杏娘摇头:“现在是丰裕年份,田间地里才能找得到野菜,困苦年月的时候,树皮都被人吃尽了……”

周庶人为之愕然,若有所思。

行路难,而这一路的见闻,又哪里不难?

京师乃天下最为富庶之地,越往难走,百姓便愈发困苦。

卖儿鬻女的,衣不蔽体的,伛偻的老者,沟渠中溺死的女婴,多有触目惊心之处。

而除此之外,还有捉不完的跳蚤,臭气熏天的旱厕,怪癖难懂的乡音,为祸一方的乡绅……

而除此之外,其实也不是没有好的地方。

最最起码的就是,周庶人脱离了先前困住自己的精神牢笼,来到了一个崭新的,野蛮荒芜却又生机勃勃的新的世界。

他逐渐开始觉得这次流放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一扫先前在京师时的诸多骄矜浮奢之气,从前看都不会看的菜饼,这时候也能吃的津津有味。

甚至于还找到了自己能够胜过杏娘的地方:“这是穿心莲,医学典籍上有载,食用可以解热去毒……”

又指着另一种:“那是马齿苋,能清热利湿。”

杏娘钦佩的看着他:“王爷真是厉害,这都能知道!”

周庶人被她看得后背发热,赶忙摆手:“也都是从闲书里看到的,先前只是知道,直到出门见到了,才把文字跟实物对照到一起去。”

话赶话的说到了此地,他倒真是涌出了一个念头。

他不是一直都想著书立说吗?

诗词虽然文雅,足以传世,然而较之医书典籍来,却未免要稍显虚浮了。

在这之后,周庶人便开始着意将心力放到了这方面,此后每每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也时常致信当地长官替自己搜罗医书,亦或者亲自去名医药馆拜访。

消息传到京师,皇帝颇觉欣慰,不枉他老人家特意将这小子打发出去,你看看,这进步不就来了?

又特意下诏嘉许,令沿途官宦尽量配合周庶人的合理要求。

侍从听闻这道旨意,欢喜异常,对杏娘道:“咱们王爷眼见着就要熬出头了!”

又朝杏娘作揖,奉承道:“娘子此番的情谊,王爷都记在心里呢,此番回了京师,必然是要与一个侧妃名分的。”

杏娘却摇头道:“我追随王爷至此,并不是为了名位。”

又说:“只怕现在皇爷传召王爷回去,他也不会回去的。”

侍从面露不解。

杏娘注视着厅内周庶人忙碌于案牍之间的身影,神情温和:“王爷他啊,直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周庶人的路途还在继续,然而出京时他心里的那股不平乖戾之气却早已经消失无踪。

他脱掉了带出京的丝绸衣裳,如杏娘一般改穿粗衣,二人一道上山采药,亦或者勘察各处县志记载,择有用者详细记录下来。

长久的风吹日晒之下,周庶人的面容不复昔年玉郎之态,臂膀也结实了许多,身形上倒有些像燕王了。

他养了一只鹦鹉,极通人性,他出门采药时,时常跟随在侧。

又为了这只鹦鹉,周庶人在身边带了一只铃铛,晃动铃铛让其作响,喊杏娘来喂鹦鹉。

时间久了,周庶人连开口的功夫都省了,铃铛晃动一下,那鹦鹉便自顾自的大叫起来。

“杏娘!杏娘!!!”

杏娘抓着一把豆子从外边进来,满面无奈。

周庶人坐在椅子上乐不可支。

上一年冬天,他们从京师出发,直到第二年夏天,才抵达云南。

彼时皇帝的圣旨早就传到,受命戍守此处的沐英前来与周庶人叙话,倒是也邀请其入府上居住,最终却被周庶人婉拒。

“老实说,最开始离开京师的时候,我是有些埋怨父皇的,但是到了今时今日,倒真有些想明白了……”

周庶人道:“人生一世,还是应该留下些什么的。”

沐英失笑:“看起来,这回五哥感悟良多啊!义父若是知道了,只怕会很欣慰的。”

周庶人笑而不语。

他在云南继续着自己的工作,拜访名医,核实旧籍,亲自上山采药,闲暇时候还去本地医馆坐堂看诊。

没有人知道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当今天子的第五子,从前蜚声天下的风流才子周王。

直到一场瘟疫袭来。

周庶人连同沐英稳定云南各处,又召集本地名医商讨对策,抄了几家坐地起价的奸商,一边用可行的药方救治灾民,一边用强硬的行政策略稳定人心,双管齐下,短短一月之内,瘟疫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唯一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杏娘死了。

这个跟随周庶人一路南下,陪伴他度过了最艰难年月的女子的生命,也悄无声息的终结在了这个春天。

侍从不知道该如何去劝慰周庶人。

沐英知道杏娘长久以来与周庶人相伴,感情非比寻常,特意让夫人前去为其操持丧仪,以亲王侧妃之礼安葬,以全周庶人之心,却也被周庶人婉拒了。

周庶人平静的说:“我如今只是一个庶人,杏娘怎么能如此逾越,用亲王侧妃礼来安葬?”

他找了铁锹出来,自己在居住的院落外边挖了坑,亲自写了墓碑,将杏娘葬在了住所的不远处。

沐春很担心他:“五哥……”

周庶人笑了笑,反而安抚他:“我没事。”

他仍旧往医馆里去坐堂,得了空便去翻阅旧时医书,也时常背着背篓上山采药,好像杏娘的离开,对他没有影响一样。

直到这年秋天周庶人生辰,沐春夫妻带着孩子前来拜访。

周庶人很高兴——这两年他跟沐春夫妻相处的极好。

这一高兴,难免就喝多了,他起身的时候太急,脚下一个踉跄,撞翻了搁置在旁边案上的笸箩。

沐春听见一声清脆的响铃声,继而就是“扑簌簌”一声振翅响动,一只五彩斑斓的鹦鹉倏然飞到了窗前,响亮的叫了起来。

“杏娘!杏娘!!!”

空气好像有瞬间的凝固。

周庶人原地呆住,回神之后,放任自己跌坐在地,失声大哭。

“杏娘……杏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