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媳(重生)

长媳(重生)

第 35 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檐头雨滴如帘, 雨雾缭绕,下。

珂姐儿瞧见爹爹,下意识朝他张开双臂, 王书, 面上依旧挂着极度温润的笑, 他不习惯显露情绪, 人。

何况,

他接过孩子, 孩子趴在他颈弯,喃喃地唤着爹爹,王书中得到一丝慰藉。

谢云初亲自替王书淮斟了一杯茶, 坐在一边摆弄针线,边看着他们父女玩闹, 因她有意引导,父女俩相处越来越融洽,前世的王书淮行踪匆忙, 即便来到后院, 也是匆匆看女儿一眼,他不主动抱孩子, 谢云初担心他嫌弃孩子哭闹也不会要求,一来二往, 孩子与父亲十分生疏。

到大了,小小的姑娘梳着双丫髻,穿着得体的裙衫, 站在父亲膝前只剩恭敬。

谢云初如往常那般留饭,说是灶上今日有他爱吃的清蒸桂鱼。

王书淮恍然想起谢云佑来的那日,谢云初热切又激动地下厨。

茶咽下去, 苦涩覆满喉咙,他温声摇头,“不必了,我书房还有要事。”

谢云初习惯了,无欲无求地回,“那待会将食盒送去书房。”

王书淮默然,又抱了一会儿女儿,离开了春景堂。

挺拔翩然的身影携着满袍的落寞,淹入雨雾中。

回到书房,立在檐下,衣袍微湿,泛着一层莹玉的光有如清霜。

他在廊下立了片刻,明贵笑眯眯提着食盒过来,替他将膳食摆在书房次间的桌案上。

王书淮立在支开的窗口往内瞥了一眼,都是他素日惯吃的几个菜,其实他对吃食并不挑剔,哪盘菜搁在跟前,便多吃了几块,久而久之便成了爱吃的菜,亏得谢云初心细,都记在心里。

王书淮拂开纷乱的思绪,镇静进入书房,独自用完晚膳,又去内书房整理书册,将即将带去江南的书册一一挑出来,权当消食,重新回到书案忙公务,南下在即,太多关节需要疏通,谢云初的事他真的无暇多想。

夜深人静,谢云初看过孩子后,回到梳妆台卸钗环,春祺将那支玉簪拿出来,“姑娘,要不要试一试?”

谢云初的视线渐渐从铜镜里的自己,挪至那雪白的玉簪上,玉簪通体莹白,沉润有光泽,是上好的羊脂玉,线条流畅,刀工该是一气呵成,这样一日簪子多少要费两日功夫。

真是他亲手所为?

谢云初没收过王书淮的礼物,对他的手艺一无所知,他不屑于撒谎,当是了。

他这人一贯温和,佑儿说他两句,他便照做了,至于上不上心,另当别论。

换做前世,她怕是高兴得夜不能寐,定要当宝贝似的插在发髻上显摆,以示她的爱重,甚至柔情蜜语拉扯他的衣袖委婉地邀请他留宿,如今,心里却很难起波澜。

今时的朝年暮岁终究承载不了旧时的春花秋月。

二十日夜里来的月事,二十五日晨已差不多干净,这一日天晴,天气褪了几分暑气,比往日要凉爽些,谢云初撤了屋子里的冰镇,想起从行宫回京后还不曾去探望萧幼然,表姐有孕在身,短时日内怕是没法出门了,遂打点一二小礼,带着丫鬟婆子登车前往朱家。

朱家亦是老牌勋贵,先帝在世时曾有从龙之功,遂将皇家郡主许配给朱侯爷,汝南郡主与丈夫十分恩爱,膝下仅有一子便是朱世子,再有两个庶女早已出嫁,如今偌大的府邸仅有四位主子与一位小小姐住着,比起王家人稠地窄,实在宽敞舒适。

因萧幼然婆媳并不算融洽,那位郡主又是出了名的两面三刀,故而谢云初不常来,今日过府,从角门入正厅,沿着长廊一路往后院去,山石点缀,曲水淙淙,抱厦守望,绕过一片粉墙绿瓦,花枝招展,彩绣飘飘,简直是人间仙境。

谢云初心里想,回头等河渠疏浚,攒了银子,她也要去买一栋别苑,好好装饰夏日可去纳凉。

婆子引着她去上房,先见了汝南郡主。

汝南郡主笑容满脸,招呼她坐下,

“你表姐惫懒,怀着身子娇气着呢,不得来迎你,你别跟她介怀,等会我让婆子引着你去探望她。”

听着语气亲善,话里话外却是责萧幼然的不是。

谢云初忽然想,那姜氏虽然待她刻薄,至少直来直去,不像汝南郡主这般蜜里藏刀,换做这样的婆婆,她也受不了。

谢云初回道,“不来迎才是应当的,我与她两姨表姐妹,跟亲姐妹无甚区别,倘若因我过府惹得她动了胎气,误了侯府子嗣,我岂不罪过,表姐是爱重我方才如此。”

汝南郡主笑得有几分勉强,见谢云初处处维护表姐,不甚有意思,便打发婆子送她去见萧幼然。

一进屋子,里面飘来药香。

绕过屏风便见萧幼然趴在塌前孕吐,谢云初大急,

“害喜这般严重?”

连忙上前去扶她。

短短时日不见,萧幼然瘦了一个圈,瞧见幼时的姐妹,不免生出几分委屈,“初儿,你可来看我了,我闷在家里无处去,闲得慌,就盼着你们时不时来串门。”

丫鬟上前替她擦拭,收拾一番二人坐定说话。

谢云初瞥着表姐没出息的样子生笑,“你呀,自来便坐不住,实在闲,便可动动针线,给孩儿准备些衣物。”

“我倒是想,结果那日不小心吐了一绣盘,后来她们再也不许我碰针线了。”萧幼然吐过后舒服不少,人也跟着精神了些。

谢云初打量她几眼,眼眶深陷,颧骨也显露出来,心中颇痛,“是吃不下,还是吐得太多?怎么瘦成这样?”

萧幼然脸色滞了滞,摆摆手示意丫鬟出去,将谢云初往身侧一拉,二人挨着说体己话,

“还不是我家那个混账,趁着我有孕,去外头厮混,被我哥哥撞了个正着,你说这些男人哪,简直是色心不敢,就他那点本事,也就我能容他,他以为自己多威风。”

谢云初闻言面色微微尴尬,揪了她胳膊一下,“你少说几句。”

萧幼然轻哼几声,还不解气,“我就想着有什么法子收拾他一顿。”

谢云初陷入沉思,她回想前世的萧幼然与朱世子。

朱世子此人对妻子还算体贴温柔,唯独就是沾花惹草的毛病不改,萧幼然拿他没办法,日骂夜磨,后来把朱世子耐心磨没了,等萧幼然生下儿子后,他彻底流连烟花柳巷,一月有半月不归家,萧幼然便是这般气病的。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桩事,才叫朱世子悔不当初。

谢云初沉吟半晌,开口道,“我倒是有个法子。”谢云初悄悄耳语几句。

萧幼然先是神色一亮,旋即陷入迟疑,“这...样会不会太狠了?”

谢云初摊摊手,“你能继续容忍他这般吗?还是你打算和离?”

和离是不可能的,她膝下有一个女儿,肚子里还有一个呢。

这侯府虽然谈不上多么显赫,至少家当都是她孩子的,难不成和离了,偌大的家业便宜了外人,萧幼然不干。

萧幼然思忖再三,决定按照谢云初的办。

这一日夜里,朱世子回府,便见妻子坐在床榻前抹泪。

他一贯是个好性儿,连忙上前安抚妻子,被萧幼然一把甩开,萧幼然气狠狠瞪着丈夫,带着三分撒娇,三分委屈,还有四分愤怒,“母亲旧事重提,非要我给你纳妾。”

朱世子这个人,甭管心里怎么想,面上从来都是花言巧语恩爱不疑,“瞧你哭成这样,你放心我这就去回绝母亲。”

说罢转身往外去。

“回来。”萧幼然怒容不改,往跟前的锦杌指了指,“你坐下,我有话跟你说。”

朱世子依言坐了下来,甚至好脾气地给妻子打扇,一副伏低做小的模样。

萧幼然看着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丈夫,忽然悲从中来,初儿说得对,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想要把他的心安在自己身上,靠管束是不成的,遂咬牙定了主意,

“不必母亲给你安排,我挑两个丫鬟给你做通房,我生下嫡子前,她们喝避子汤,原先那个丘儿我也给她名分。”

朱世子先是一惊,这不像是夫人做派,可想起近来母亲给妻子施压,妻子有孕在身,无暇他顾,想开了也不奇怪,顿时颇有些心花怒放,只是面上却露出犹疑,“这不太合适吧....”

萧幼然鄙夷地看着他,“你不要啊,那就算了。”

朱世子急了,立马换了一副口吻,“然然,你突然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条件?”

萧幼然拗着脸,“您母亲私下贴补了你一些产业,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把这些都交给我,往后事事以我们母子为先,绝不动摇我正妻的地位,我便随了你,”萧幼然露出几分萧索,“我如今也想开了,与其拘着你,跟你做个仇人,还不如随你去。”

妻子如此,朱世子反而生了几分愧疚,蹲在她跟前抱着她,

“然然,你放心,你在我心里永远是头一位的,谁也越不过你去。”

这一夜哪里都没去,痛痛快快把私产交给了妻子,陪着萧幼然。

夜里等朱世子去洗漱,萧幼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面色蜡黄,憔悴不堪,人都瘦脱行了。

这样的容貌,也难怪丈夫不喜,她把自己熬得面目全非,男人越发离心离德,两败俱伤,初儿说得对,她要善待自己。

既然左右不了,便不要去费心思。

萧幼然只道人选她需要慢慢挑,朱世子也不在意,妻子许了话再无更改的,即便更改也无妨,外头还能缺了他的去处。

朱世子得了妻子准许,越发放浪形骸,次日恰恰是他休沐,他照常招呼三两好友去画舫喝酒,酒至酣处,朱世子广袖飘衫,翩翩起舞,甚至自诩魏晋名士,风流不羁。

夜半画舫靠岸,朱世子由同僚搀着上岸,忽然瞥见一年轻貌美的姑娘梳着飞天髻,身披彩纱在河边徜徉,肤若凝脂,腰如柳素,胸前似有一片若隐若现的雪白,这等装扮像极了青楼舞女,朱世子登时喉头一滚,将同僚拂开,一把扑了过去。

人还没搂入怀里,那女子吓得尖叫,仓皇逃脱,朱世子去追,眨眼间,一名黑衣男子从身后的长堤猛窜过来,一把按住朱世子的手腕,将他的脸给戳到地上,愤骂道,“龌龊东西,我的未婚妻,你也敢动?”

朱世子酒醒了大半,这才晓得自己弄错了人,暗道不妙,连忙求饶,“好汉有话好好说,是我认错了人,那姑娘相貌与我妻有几分相似,我权当她是我妻....”

“我呸?你妻子陪着你流连烟花柳巷?”

那汉子见他说谎,气不过,反而将人拧起岸边,一把将人扔去水里,朱世子灌了一大口污水大呼救命,可惜声音还没出口,人又被按去水里,咕哝吃了几口河水,濒死的绝望笼罩着他,他方寸大乱,只顾求饶。

那头几名同僚,回的回,醉的醉倒,无人管辖他的事。

那汉子又有意遮掩,朱世子这厢是求救无门。

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被淹死的时候,一道熟悉的身影从天而降,只见萧怀瑾从身后摁住那汉子的胳膊,语气沉稳而镇定,

“好汉,他知道错了,我替他向你赔罪,你的未婚妻受了惊吓,快些带她去歇着,他有官身在身,闹出人命,你也要担干系。”

那汉子对上萧怀瑾沉着的眼神,慢慢松了手。

萧怀瑾一面将朱世子从水里拧出来,交给小厮,一面向对方赔罪。

那女子吓得躲在侍女怀里嘤嘤哭泣,汉子拦在未婚妻跟前,怒气未消地看着朱世子,

“既然是官身,那在下若是去衙门一告,他是不是就不是官身了?”

朱世子惊魂未定,此刻浑身湿漉漉的,脸色惨白惨白,死里逃生的后怕让他说不出一个字来,那汉子是位老手,方才与他招呼那几下,疼得要命却是见不着伤处,叫朱世子叫苦不迭,他胆战心惊地瞥了一眼大舅子萧怀瑾,萧怀瑾看都没看他,只淡声问对方,“你想要怎样?”

对方冷笑,“五千两银票,买这位官老爷的名声。”

萧怀瑾脸色不变。

朱世子嘟哝一口唾沫,气得骂道,“你狮子大开口。”

那汉子摊摊手,“那咱们便对簿公堂了。”

朱世子语塞。

萧怀瑾沉默片刻,扭头看向朱世子,朱世子对上萧怀瑾冷漠甚至有些嫌弃的眼神,顿时愧得抬不起头来。

“大舅兄,今日之事是我对不住你们,无从辩解,只是一桩,求你看在然然怀孕的份上,无论如何不能叫她知晓,万一她动了胎气,后果难料。”

萧怀瑾道,“我自然晓得,但五千两银票哪里来?你如今正在调任期,倘若出了事,被除名不说,连累侯府成为京城的笑话,我妹妹在人前也抬不起头来。”

朱世子看着对方有恃无恐的模样,气得咬牙,“我想法子筹银子!”

可恨昨夜刚刚把私产给了妻子,这下他去何处筹银子?

少不得找两个借口从母亲出弄一些来,可余下的呢,毕竟是五千两呢。

钝痛席卷心头,朱世子悔得肠子都青了,妻子已许诺给他纳通房,亏他一时忘乎所以,酿成大错,悔时已晚,那汉子不信任他的白条,非要他再拿一件贴身的信物给他,朱世子被迫将祖父自小给他的一枚玉佩给了对方,双方议定,这才休止。

萧怀瑾与他做了担保,敦戒朱世子回去务必尽快筹钱,莫要连累了他。

本就得萧怀瑾所救,又央求他隐瞒,也算是落了个把柄在萧怀瑾手里,朱世子岂可大意,只道给他几日,必定把银子筹齐。

萧怀瑾这厢吩咐心腹送朱世子回府,慢慢掉转马头进入一间店铺,这铺子是谢云初的陪嫁铺子,这桩事既是她筹谋,萧幼然又怀着孕,少不得亲自坐镇替表姐收拾手尾,不一会那汉子与姑娘被齐齐带过来,谢云初好一阵安抚,又各自给了银两感谢,姑娘是谢云初庄子的农户,性子大方爽利,是林叔替她挑来的,回头脸上粉泥褪去,谁认得谁,谢云初着人把她送回去。

至于那汉子,则接了银两谢了恩,闪身离开。

萧怀瑾立在廊下看着谢云初,女子一如既往明艳动人,端得是蕙质兰心,能谋善断,这分心计与成算,担得住大事,护得住自己,当真叫人佩服。

他捏着朱世子那块玉佩,问谢云初,

“接下来你有何打算?”

谢云初朝表兄施礼,含笑道,“玉佩交由表兄拿着,回头得了银子全部给幼然姐姐,姐姐得了好处,又教训了人,一举两得,心情不知多松快呢。”

确实是再没这么好的事了。

萧怀瑾颔首。

前世的朱世子也是这般,有一回在柳巷外头撞见一貌美的姑娘,当时他醉了酒以为是青楼女子,一把搂了过去,可巧那女子跟着未婚夫出来游街,误入柳巷,那未婚夫穿着黑衫一副武夫装扮,朱世子权当是青楼的护卫之类,结果这一抱就出事了,径直被人家未婚夫打断了命根子,事情闹大,一边是郡主府,一边是将军府,谁也不让着谁,皇帝这段公案难断,最后不了了之,可萧幼然从此换了个人,脾气越发暴躁,身子也每况愈下。

谢云初不能看着手帕交出事,故而设下此连环计教训了朱世子,也帮了萧幼然大忙。

替萧幼然料理了一桩心结,谢云初心情大好,神采飞扬,萧怀瑾也由衷佩服表妹的本事,二人言谈间十分愉快。

然而就在此时,一箭之地外的暗巷里,王书淮一袭青衫端坐在马背,面无表情地盯着铺子里那一幕。

昨夜他去探望女儿,谢云初便告诉他,她今夜有要事,且需要寻他借个人,王书淮从不过问她的私事,按照她的要求挑了名影卫给她,只是不太放心,忙完后踵迹而来,不成想看到他们表兄妹在廊下说话。

举止是客气的,但看得出来妻子眉目飞扬,笑得真诚又坦荡。

这样的笑容他从未见过。

他倒不会怀疑他们二人之间有什么,谢云初不是这样的人,否则也不必事先与他招呼,必定是有事,有何事他不关心,他关心的是他的妻子对着外人如此坦荡,对着他却是温和而淡漠。

他替她撑腰,她不为所撼,他赠她礼物,她无动于衷。

他关怀,她客气。

他亲近,她疏远。

马蹄声脆,化不开夜的浓重,他在一片苍茫的烟雨中独自回了府。

他不允许自己陷入这些儿女情长中,一言未发,照常回到桌案后忙碌。

王书淮神色辨不出喜怒,明贵揣度不了,也没想着揣度,这位主子就是个公务忙,不是什么事都能入他的眼上他的心,说起来难伺候,其实也好伺候,不去揣摩他的心思,按部就班配合着他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很好。

后院照常送来参汤与衣物。

明贵高高兴兴将参汤拧至桌案,又把一叠衣裳捧好送去内室,嘴里絮絮叨叨,

“二爷,夫人为了您南下,翻遍了库房,把所有好料子寻出来,这半月给您把春夏秋冬的衣裳足足做了二十套,针线房的绣娘不够,她便去后门廊外寻,总算是齐齐整整给您准备好了行囊.....”

王书淮笔头微顿,清冷的目光凝着装着参汤的食盒,好半晌没吱声。

若是还没看明白,他便是傻子了。

每日安排厨房给他做膳食,吩咐针线房备四季衣裳,从不与他抱怨任何不快,需要他撑腰时也绝不会含糊,每月两日夫妻敦伦,延绵子嗣。

男主外,女主内,各自做好分内的事。

相安无事,相敬如宾。

原来如此。

如同宣纸沉入油墨里,王书淮心里所有的起伏被慢慢拉平。

明贵笑吟吟从里屋出来,替他将烧融的灯芯剪去一截,抬眸往湿漉漉的天色瞥一眼叹道,“哎呀,今日立秋呢。”

秋雨不期而至,花枝零落,支窗未掩,雨沫子随风拍打在窗牖上,飕飕作响。

衬得书房有一种别样的静谧。

王书淮任由雨珠扑入眼帘,瞳仁凝着窗外的虚空不动,生涩的雨珠一点点摩挲着眼睑没入深处,刺痛在那么一瞬间,他甚至不曾眨眼,一切已归于平静。

这不就是他一直以来信奉的夫妻生活吗?

妻子贤惠大方,外能与他风雨同舟,游刃有余料理宅务,内则相夫教子,从不与他使小性子,吃穿用度无一不妥。

而他呢,替她遮风挡雨,替她谋诰命,替她和孩子撑起一片天。

他们守望相助,甘苦同饮。

他还要求什么呢?

相敬如宾。

挺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