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洮河

奔腾的洮河

第27章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李文归的家门口。

张岩提醒道:“李总,快到家了!”

“哦,好的,聊天时间真快,来回走了这么远的路,腿竟然一点不累!乡里的空气好,活动一下浑身舒服,也能睡个好觉!”

“是呢!今晚就讲到这里吧,听着真有意思!”张岩笑着说。

“都是些过往,你听着是有意思,可对我来说,记忆里全是辛酸啊,这一路走来,的确不容易,有幸运,但更多的是努力!”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每一段成功的背后,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老天是公平的。

“我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从写作的角度讲,别人赞叹我居然能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夸我厉害时,其实只有我自己清楚,一个人关在房子里,腰酸背痛,忍受独孤,他们能熬过这一关吗?”

张岩说完,李文归竖起了大拇指:“我能懂你,你也能懂我。哦,对了,把剩下的一点说完。

“那天我吃过午饭,和妻子忙着整理货物,整完后,把价格一一对应上。当时晓英问我:多少利润合适?

“我说咱第一次做生意,我也不太懂,不过那位进货的老板说:做生意要细水长流,要拉拢客户,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目光要放远。”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我明白,总归要赚一点的嘛,不然运费搭上图什么?”妻子说。

“我说过了,要比街上商店里的便宜五分钱,昨晚,今早,为了我的事,大伙儿都费心了,希望你能理解。”李文归劝妻子说。

“大货物可以,小东西就不必要了吧,本来没几个钱,你再让利五分,岂不白送了?”

“也对,就按你说的做。咱是做买卖的,不是做慈善的,让一分是情分,不让也是本分,大老远的,油费不算钱吗?再说,街上那么远,谁愿意为了一盒火柴跑一趟呢?

“那天下午,村里人都来了,大半的货物被抢走了。火柴是必需品,所剩无几;孩子们嘴馋,汽水、瓜子、爆米花,也是抢手货。

“至于花布,都是一个村里的,价格定得并不高,有人一下子买了全家人的布料,也有人买去做了床单。总之,那天村里很热闹,对这些新鲜事物,他们有钱没钱都去凑凑热闹。

“正是那种前所未有的气氛,让我一下子有了信心,关于下一步做什么,我心里已经有了计划。这是小生意,不久的将来,我想,我一定要干一票大的,胆子大,赌一把,人生嘛,输赢乃是家常便饭!”

李文归点上一支烟,接着说:“那批货,不到一个星期就清空了,我算了一笔账,抛开运费,足足赚了80元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赚这么多已经很厉害了!

“那次尝试,让我尝到了做生意的另一种甜头,对未来,我充满信心。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做个与众不同的人,像秦安县那些能说会道的货郎一样,像蔡大吼有商业头脑、有前瞻性的人一样!

“事实证明,您是有野心的,您今天成功了!”张岩笑着说。

“你说过,成功背后要付出太多艰辛,好好写吧,我相信你会写出一本好故事的。”

“谢谢李总,文笔已经不重要了,故事本身够精彩了!”张岩说。

分别的路口,李文归喊他去屋里喝茶,张岩说不用了,听了一路的素材,我要赶紧去整理一下,不然忘记了。

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张岩连忙写起大纲来,把李文归这一路讲的故事要点罗列出来,再慢慢创作。

当晚,写完大纲,张岩跟定北日报社的记者周楠聊了一阵。

微信里,他告诉周楠说,李文归的故事太精彩了,从一个小木匠到跑运输,到合作失败,再到开小店,还有他的婚姻,他最开始的一些经历,注定了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周楠很惊讶:这些你都打听到了?他什么都告诉你了?这可是隐私啊!你不是说过,成功人士的隐私一般不会轻易说出来,怎么,李总这么实在?

张岩说,李总是一个务实的人,低调的人,有什么说什么,本来农民出身,他爹活着的时候,给他留下一句话:高调做人低调做事,他把这句话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周楠很感慨:难得遇上这样一个好老板,张哥,你就知足吧!看来,前些天我写的那篇通讯稿,九牛一毛都不算!

我真的很想深挖一下,关于他的一生,我想,一个农民到政协委员,最后走进人民大会堂,这一路他都经历了一些什么?真的不可思议!

张岩笑了,说:周大记者,咱不是说好了的,我们要合作为他写一部传记,你放心,我会把知道的所有素材与你共享;

但是记着,是他信任我才同意采访他的,我希望有些隐私不要单独出现在你的报道里,可能这并不是他的意愿,他只想记录一下过往,无所谓发表不发表,只为他一人留作纪念足够,你懂我的意思吗?

周楠说,张哥,我听得懂,你先写,写好了我看看,哪里需要补充和加工的,我一定尽力而为。

李总实在太低调了,本土有名的企业家,这些年解决了多少就业,培训了多少农民再创业,还有,为国家光荣缴税,还时常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这些事该写出来,是一笔莫大的精神财富啊!

听周楠这么说,张岩心里感到高兴,她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对他来说,这不单单是记录一个人的成长史,重要的是,把这种闪光的精神扩散出去,影响更多人为社会的进步做更多的事。

聊完李文归的事,张岩问周楠:最近市里疫情怎样?你作为记者,时常四处奔波,一定要做好防护,千万马虎不得!

周楠说了声谢谢,她说,疫情一直不容乐观,她已经习惯了,历史需要记载,不光是大人物大事件,还有基层百姓,他们的困难和声音也需要被社会关注和聆听,所以到处跑。

“不怕吗?”张岩问。

“我也是普通人,哪有不怕的道理?只是见多了,尤其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时常在最危险的前沿战斗,我被他们的勇敢感动了!有时候我在想,病毒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所以,我一直保持乐观,想和无情的病毒死磕到底。”

“哈哈哈!该有这样的心态!相隔千里,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说一句廉价的问候:多保重!”

“谢谢,你也是。”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李文归,医疗队,包括你……相信不久的将来,疫情散去,人间定会春暖花开!”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一起期待吧!”周楠说。

“晚安!”

“好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