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洮河

奔腾的洮河

第184章 走改革之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新品种推广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个硬伤,气候不适应还真没办法,在现实面前,他不得不放弃。

想想一次赔了160万元,血本无归,李文归心疼不已,他再也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了。

那下一步,该如何化解危机?眼睁睁地看着荷兰品种的优质土豆渐渐占领了市场,如果再不主动出击,像他这样的大生意,一夜之间说败就败,一点儿都不夸张。

继续坚守老品种,也不是长久之计,它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了,如果不想办法应对,胜利公司将面临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文归为这事愁得睡不着觉,吃不好饭。他时常叫来崔龙,跟他说说话,帮他出出主意。

可崔龙心里清楚,眼下市场已经是这样的格局了,新品种的种薯买回来了,也试过了,可惜气候不适应,只能拉倒。那还能有什么办法呢?除了继续保留老品种的种植,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吗?

一日,李文归在看电视,新闻里报道,南方某地的水稻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培育,亩产已经达到了六百多公斤。

正是这条新闻,一下子给李文归指明了方向:没有新品种,可以培育一个新品种啊,它产量高,质量好,重要的是,适合黄土高原的土质和气候,那该多好啊!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九十年代后期,土豆生意初见成效的时候,为了增加土豆产量,扩大种植面积,更好地受益农户和公司,他曾和甘肃省农科院的专家合作搞过土豆新品种培育,只是后来因为资金短缺暂时搁置下来了。

想到这里,李文归兴奋地吼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我有办法了!我要继续培育新品种!现在条件好了,有一些闲置资金,完全可以拿出来办点大事!

若是将来真的研发成功了,不光可以卖种薯赚钱,还可以跟农户继续签订包销合同,到那时,在土豆这个大市场上,他就有绝对的发言权了。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李文归一个电话,把挚友崔龙叫了上来,跟他探讨一下这个难得的想法。

不一会儿,崔龙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来了,进门他就问:“什么好事让你这么开心?大晚上的,我都躺下了,明天不能说吗?中彩票了不成?”

李文归站起来,扶崔龙坐在沙发上,他给他点上一支烟,像个小孩子一样兴奋地说:“比中彩票还令人高兴百倍呢!”

“啥事?”崔龙抽着烟,愣是想不起来李文归到底遇到了啥好事。

“1999年,胜利集团成立后第二年,我跟甘肃农科院的专家合作搞过一件大事,你记得不?”

“1999年?哦,是不是上半年和农科院合作培育土豆新品种的事?记得,怎么不记得!嘿,怎么了?最后还不是因为没钱告吹了!”崔龙笑了。

“那时候公司刚起步,光基础建设就花去了一大笔费用,当时给农科院投了不到一百万,太寒酸了,就那点钱,你说能干个啥事?现在呢,条件好一些了,我想再投资一些钱,跟他们合作培育一个新品种,你看怎样?”

李文归刚说完,崔龙不可置信地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戏谑道:“大哥,你没发烧吧?上次投了将近一百万,结果呢?一年不到,啥也没研究出来!

“我相信科学,但培育一个新品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投资几十万的事,费时费力,到头来什么结果谁也说不清楚!这就是一场赌局,上次吃了教训,咋还不长记性呢?”

听崔龙说出如此丧气的话,刚才还兴致勃勃的李文归,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他不再笑了,拉下了一张苦瓜脸。想起九九年的往事,的确让人担忧——这本是一场豪赌,输不起啊!

可是,在危机面前,还有比投资这个项目更好的出路吗?

他本来有些生气,但还是压着火气调整了一下情绪,他跟崔龙解释说:“老弟,先别急着下结论,我来问你,荷兰土豆试种失败,下一步要是还坚守种植老品种,那么,对胜利这么大一个公司来说,明天的出路又在哪里?请你告诉我!”

崔龙被问得哑口无言,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慎重考虑过,只知道,荷兰品种是不能再碰了,也没希望,就气候这一个硬性条件被限制死了。

接下来,若是继续跟农户合作种植老品种土豆,短期看没什么大问题,长期看,问题一下子暴露了。如果等新品种彻底占领了大半市场,到那时候再行动怕是为时已晚啊!

崔龙盯着李文归,他脸色沉重,一脸阴郁。

李文归抽了两口烟,长叹一口气,他说:

“自新品种试种失败以后,我的心事随之而来,不是赔了钱伤心,而是未来公司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作为一个生意人,我时常告诉你们,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还要保持危机感,不能满足现状。

“未来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样的新鲜事物,我们没法预料,只能睁大眼睛,随时观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做出最有利的转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现在是什么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2001年中国就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公司高层,你们该想到这一点啊,同志们!”

显然,对崔龙的表现,李文归有些不满意。崔龙从李文归担忧的语气里已经感知到了几分怨气,作为他的好兄弟,崔龙为自己的思想松懈深感愧疚。

李文归接着说:“胜利公司,在西北五省,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批发市场,一天农产品的吞吐量很可观,但这是盈利的一方面。

“我们不能在竞争中自暴自弃,最后丢了主营业务,若真是那样,等于丢了最初的饭碗啊!不久的将来,批发市场是不是也会重复这样的老路?老弟,这很危险的!”

李总是胜利公司的头狼,他投入得最多,自然操心最多。崔龙佩服大哥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这一席话像给他当头一棒,把他彻底敲醒了:对啊,如果不改变,不创新,不改革,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走进死胡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