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怎样炼成的

人生是怎样炼成的

240、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多灾多难X命中注定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

世间有一种精神叫“执着”,世间有一种行动叫“坚持”,任何成功的前提就在于永不放弃......

经过十二小时的飞行,飞机在第二天临近中午时分抵达了上海的浦东机场。

走出舱门,顿时一股热浪迎面袭来。

“哇!这么热!”琳达禁不住叫了起来,此时正值七月,是中国上海的盛夏季节,因此35度以上的高温是常有的事。

下了飞机,我和琳达很快就办完了入境手续,来到了报关处。

我递上了报关单,一个年轻的海关报关员看了一眼我报关单上填写的LunX光通信系统,问道:“有发票吗?”

“有。”我一面回答一面从随身的皮包中拿出LunX开给我的那张销售发票递了过去。

这位年轻的海关报关员拿过发票仔细看了一下,随即在电脑中查了起来,然后又拿过一旁的一只计算器算了一下,算完后给我开了一张单子,交给我说:“去左边的柜台交钱。”

我拿过年轻的海关报关员给我的那张单子一看,愣住了,因为上面写着我需要交纳¥163.95万元人民币的税!

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要交这么多?”

于是我忙问那位年轻的海关报关员道:“为什么要交这么多啊?”

年轻的海关报关员听我这么问,仿佛有点不耐烦,但还是一项一项地给我解释了起来:

“这设备总价值是$62万美元,人民币美元的汇率8.277,因此折合成人民币是¥513万元。”

“这设备是进口的,因此需要交增值税,税率17%,相当于要交¥87万元人民币。”

“最后是关税,税率15%,相当¥76.95万元人民币。”

“合计起来就是¥163.95万元人民币!”

听了年轻的海关报关员的解释,我真的感到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进口设备要交增值税和关税,这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常识性问题,偏偏让我给忽略了!

我看了一眼琳达,只见她也是欲哭无泪的样子。

我没想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LunX那里搞来了这价值¥500多万元的进口设备,本想这实物投资的问题可以解决了,但现在为了这¥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我却要先付¥163.95万元人民币的税!

面对又一次的挫折,我不免气馁地想道:“难道我所有的努力这次将真的要付诸东流了?”

LunX的光通信系统被留在了海关,因为要交¥160多万的税,而我没有这么多的钱。

我这个人从不迷信,但这一次,我不得不这么想: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

第一次,我好不容易说服了Tom,免费给我一套价值¥500万元的城域网光通信设备,本想这下可以拿到洪州给我的¥50万启动资金了,但想不到Tom突然让Sam跟我回中国考察去;

第二次,我好不容易搞了个“偷天换日”计划,让Tom信了,同意把那套价值¥500万元的城域网光通信设备给我了,但突然他又变卦了,要和我签一个什么销售协议;

第三次,我好不容易想出了用我拥有的LunX股票期权作抵押,把销售协议的难关给度过去了,想不到现在设备都到了中国了,却被关税给卡住了!

我知道我的运气再好也不可能是无止境的,老天已经太眷顾我了!

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这次真的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我不免开始想:“也许这次真的是我回国创业的路走到尽头了,唯一剩下的就是回美国去和琳达一起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了!”

然而,我的性格就是绝不轻言放弃,我从小就相信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掌握并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真的愿意回美国去和琳达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人生活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不是我不爱琳达,而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于是我把琳达带到了上海东郊宾馆,因为那里距我在浦东张江科技园的公司步行距离才三公里。

我让琳达在宾馆休息倒时差,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的跨太平洋旅行,因此对时差很不适应,再加上刚才在海关的一番“折腾”后,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了,所以我让她先好好睡上一觉。

安顿好了琳达,我赶到了公司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把事件告诉了老刘和小宋,让他们去找找熟人“通通路子”。

“通通路子”是上海土话,意思是找认识的人看看能不能给一些难办的事“开个后门”,这在当时的中国遇到难办的事了,找熟人“通通路子”是很盛行的一种社会行为。

给老刘和小宋打了电话后,我在焦虑中度过了一个难熬的下午,4点左右,老刘和小宋来了。

“怎么样?”还没等老刘和小宋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老刘把腋下的手提包放到了桌上,然后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大口,说:“接到你的电话后,午饭也没来得及吃就马不停蹄地打了一下午电话。”

老刘说着又喝了一大口的水,可能是因为打电话时话说多了,口渴了,然后抹了一下嘴继续说道:“现在情况是这样的,进口设备需要交增值税和关税,这个是逃不掉的...”

我一听,心凉了半截,心想:“这下真的完了!”

“不过,有一种情况可以申请免税!”老刘接着说道,不知道是他故意“卖关子”还是刚才一口水喝得有点急,因此说话有点断断续续。

我一听有一种情况可申请免税,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于是急忙问道:“是什么情况?”

“具体不清楚,好像是对进口国家急需的先进设备是可以免税的,因此最好去找一个在海关工作的人了解一下。”老刘摇摇头答道。

这时小宋已经坐了下来,把随身的挎包放到了桌上,然后从包里拿出一个小记事簿,翻开后看着上面的一条记录,说:“接到了你的电话后,我也马上给我的几个朋友打了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认识在上海浦东海关里的人,结果一个朋友说他认识一个姓徐的,在综合业务科工作。”

“那有没有他的电话?”我一听小宋说有人认识,感到有门,于是追问道。

“有,我那朋友说了,如果我们想去找这个人,他可以预先给他的朋友打个招呼。”小宋把手中的小记事簿递给了我,指着上面的一条电话号码说道。

“那能不能对你的朋友说一下,让他给他的朋友打个招呼,就说我们明天上午去浦东海关找他,行吗?”我看了一下电话号码,把小记事簿交还给了小宋,说道。

“可以的。”小宋一面把我交还给他的小记事簿重新放回桌上的挎包中,一面说可以一面打起了电话。

很快,小宋就和他的那个朋友沟通好了,对我说:“我的这个朋友说了,他会去和他的那个朋友打招呼的,但要我们把准备办的事情先写个介绍材料。”

......

第二天上午10点,我、琳达、老刘和小宋一行来到了浦东海关,小宋朋友的那位姓徐的工作人员在会客室接待了我们。

“徐老师,这是我写的一份关于我们这次准备进口的美国光通信设备的简单情况介绍,请您看看能满足免税的条件吗?”我一面把一份我连夜写好的关于光通信技术的介绍材料递给了过去一面说道。

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中国,陌生人见面是习惯称呼对方为“同志”,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变了,变成称呼对方为“师傅”,后来中国改革开放了,又变了,变成了称呼对方为“老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