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从外贸开始

2003:从外贸开始

第509章 筹建汽车工厂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PS:有书友反应汽车品牌名不好听,评论区开了个帖子,大家去评论评论,点赞前四的用上,不要给我恶搞啊!

正月初六。

跟徐兴磊想的一样,闪驰北仓各大工厂的大门前从早上开始,就不时的有小型人群聚集,询问是否有招工需求的。

每年年初开工时节,这基本都是各大工厂门口的保留项目了,闪驰工厂聚集的人群尤其之多。

两个周年的运营,作为集团待遇最好的总部工厂,闪驰在北仓进厂打螺丝的这个圈子里的知名度,还有入厂的目标都是首选的。

第一批来这边晃悠的依然是春节期间滞留在北仓的打工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小型工厂里上班的,过年期间也没人管,饱受思乡之苦的同时还得享受着过年期间飞涨的物价。

本就不富裕的荷包,真就是雪上加霜了。

对比起北仓电视台以及报纸天天宣传的闪驰以及其他一些大型工厂是怎么安置滞留员工的,心情就更糟糕了。

换工作,必须换工作。

“你们今年招多少人啊?”

闪驰科技工厂是最受欢迎的,这里虽然离城区比较远,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但还是有很多人倒两趟公交车专门过来询问。

此时门口围着有三四十人,七嘴八舌的很吵。

不过陈锦文还是很耐心的回答着大家的问题:“今年我们的招聘计划比较多哦,除了闪驰科技会补充新鲜血液,另外锦鹏实业那边也会招一大批新人。”

“最后,我们梅山那边的工厂是新工厂,会招聘不少人的哦,大家有机会可以跟你们的朋友宣传宣传,我们公司的待遇你们应该也是知道的,这次过年期间你们也看到了吧?”

陈锦文如今已经是闪驰集团人力总监了,属于集团高管序列,权利极大的他已经不需要出面应付这些人了,这些会由各分公司的人事部门来处理。

不过从闪驰科技走出来的他,还是习惯性的开工之前来这边看看。

对闪驰科技陈锦文还是很有感情的,从霞浦工业区那个小作坊开始,陈锦文跟所有最早跟着檀锦程的人一样,已经实现了人生的跨越。

再也不是那个混迹于各大工厂被人不受重视的招人的了,如果说陈锦文生命中的贵人,他的前老板程拥军绝对算一个,一次推荐造就了现在的他。

当然,这也是他抓住了机会,公司做大之后,檀老板对他的标准就不再是那个小工厂随随便便招几个人的人事主管了,而是以大集团人力总监来要求他。

从战略高度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的人才选拔,还有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等等只有大集团才具备的人力系统知识,都是需要陈锦文去适应的。

檀老板说了,能做到让他满意,集团的人力总监就是他,不然他依旧还是闪驰科技里的一名人事主管,好在他是专业的,学校里面学的就是这个专业。

跟程拥军的推荐机会让他抓住了一样,陈锦文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抓住了第二次的机会。

闪驰集团今年的招聘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年前的会议上,老板已经说了,从今年开始就要做造车的准备的,企业的财务状况足以支撑起造车的前期准备。

北仓梅山那边的地皮,今年就要全面开工了,造车第一步建工厂,招工人,檀老板也打算学学BYD的人海战术,没钱的时候能省点儿就省点儿。

梅山汽车工厂要招聘的基层员工不少,不过那地儿实在太偏僻了,不提前说明估计真没几个熟练工愿意过去,梅山在2008年初的样子怎么比喻呢,跟檀锦程从宜城市区回老家差不多。

都混进闪驰集团了,谁不想找个离市区近一些的工厂?

“闪驰又要建新工厂了?还是在梅山?那也太偏僻了吧?待遇怎么样啊?”

果然,陈锦文话音刚落下,人群中就有不少质疑声,这些都是在北仓工作多年的老油条,没少换厂,北仓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家厂子的底细他们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些老油条说实话陈锦文个人是不太喜欢的,虽然经验比新人足很多,但他们不好好做啊,而且由于经常混迹于一些小工厂,非常随性,不太好管。

陈锦文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刚毕业的,虽然要培训很长的时间,也需要人带,比较浪费时间,但总成本还是新人要低一些。

告诉他们无非是让他们宣传出去,新的汽车工厂不能只有新人,也需要一些熟练工,至于说不服管的,慢慢的给他淘汰掉就行了。

“偏是偏了点儿,但是区里会修路过去的嘛,再说我们也会安排班车的,这点你们不用担心,至于说待遇嘛,那肯定是没问题啊。”

“是啊,这是我们集团的人力总监陈总,他说的话绝对是可信的,再说了偏也有偏的好处啊,各位你们想想,平时不就少花钱多存钱了嘛。”

“存了钱可以买车哦,我们公司可是跟众肽有合作,各位应该是知道我们的员工买车优惠不少,或者你胆子大一些也可以买房子,我们集团还有自己建的房子,也比市面上的价格要便宜一些。”

陈锦文也微笑着调侃道:“对嘛,挣得多花得少,各位出来不就是为了挣钱的嘛,有时候偏僻反而还是好事呢,存的钱过年回家花得多爽。”

“哈哈,像今年一样的,都回不了家那还花个啥?”

“哪能年年跟今年一样,放心吧,有你们花钱的地方,就拿咱们集团来说,有服装有电动车,这些都可以让伱们花钱的啊,再不行各位还可以在开心农场玩玩。”

——

陈锦文忙着忽悠人去梅山那边连个影子都没有的工厂去工作,檀老板就得负责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没过元宵就是年,初六也算是正儿八经的过年呢,不过ZF部门跟闪驰一样,今年过年是没得休息的。

年前忙着抗击灾情,年后忙着生产秩序的恢复,想要清闲也没那么容易。

“檀老板怎么还有空来我这儿了呢,不管你们工厂的开工了?”

最早发现檀锦程的程领导收获是最大的,当初他力排众议扶持一个小作坊,不然就凭当时的闪驰想要批那么大的一块地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老老实实的去租厂房去吧,更不说给什么优惠了。

对职业生涯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冒险,不过闪驰给予他的回报显然是巨大的,他已经明确可以再进一步了,只待换届的到来。

这次雪灾闪驰的应急措施是区里表现得最漂亮的企业,他的脸上就更有光了。

檀锦程平常也经常过来串串门,这们一般都是不苟言笑的,偶尔能开几句玩笑就代表着心情大好,今天居然红光满面的调侃檀锦程是檀老板。

不用说,一定是好事将近了。

“顾叔说笑了,你要是不介意我天天来报道打卡,让你看到烦为止。”

檀老板现在没什么跟其他企业老板一样的那些某某协的职务,不是因为区里不给,是他自己给拒绝了,太年轻了,这名头虽然不见得有多值钱,但不知道有多少老板抢着要。

他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如果连这都拿了,多少有点让人嫉恨,再说了他也不是很想要,只要老老实实的搞企业,凭借着目前几千人的就业规模,檀老板都能保证一生没什么问题了。

能少惹点儿还是少惹点儿,要亲近但是也要保持距离。

这也是顾领导欣赏檀锦程另一个原因,这小子懂事儿上道,该他的他肯定死皮赖脸的拿,不仅要拿还多拿,但不该他的他是一点都不要。

拿区里交税来说,每家企业都想着少交,闪驰虽然也会合理避税,但从来不搞合理避税之外的小动作,老老实实上交税收,这一点才是区里最欣赏的。

所有的付出都需要相应的回报,这也是闪驰能一直跟北仓区保持良好合作的前提。

“少扯淡了,现在想见你的人海了去了,你也是个大名了,别跟之前一样将小孩子嬉皮笑脸的,有什么事就说吧。”

“还是顾叔了解我,确实是有事。”

“好事还是坏事儿?”

“当然是好事啊,我们闪驰今年准备开始造汽车了,您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顾领导愣了愣,眯着眼睛盯了檀锦程一会儿道:“你承认你有造车的想法了?”

闪驰有造车想法从去年七月份之后,就不断的被媒体提起,包括甬城市ZF,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ZF都多次试探过檀锦程,但是他一概不承认。

每座城市都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汽车品牌,北仓也同样不例外,虽然有了众肽分工厂,但那毕竟不是北仓的品牌,如果闪驰肯造车,那北仓区一定是最积极支持的。

对于北仓区来说,檀锦程的正式表态,自然是好事。

“确实是好事,你小子果然还是搞事的性格,这还没开年就整出大的;说吧,要区里怎么支持你?”

“不过先说好啊,你至少得在我们区建一个真正的汽车工厂,不要像那个什么动力电池项目一样忽悠我们,地拿到了人跑庐州去了。”

这话当然是开玩笑的,檀老板真要忽悠北仓区,会要梅山那破地儿的地?城区哪怕是在小港整一块地儿都比梅山强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