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圣孙别赚了,国库塞不下了

大明:圣孙别赚了,国库塞不下了

第13章 军费不够?老朱气的要杀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听见冯英的话,朱雄英心中大定。

在半年前,他就已经计划好了。

一方面通过最初获得的八级钳工。

进行农用器械的升级。

如果有可能,甚至要手搓一个流水线出来。

虽然这个过程自然有过无数次失败。

还得兼顾土豆种植。

以及如何将燧发枪设计图纸落地。

谈何容易!

毕竟三件大事。

任何一件都足以影响大明至少数百年的文明进程!

但如今。

这三件事他全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第一件事。

土豆种植收获三十万斤!

足以铺开全国!

而一旦如此,那么从此大明百姓人人可吃饱饭!

甚至,足以让人口飞快上升!

毕竟,如果不只是放眼亚洲。

而是要称霸世界的话。

人口就非常重要了。

第二件事,燧发枪也已经通过招来的几名朝廷工匠。

特意选择了一个秘密地点。

吴越古道上的铁匠山。

让他们日夜轮班打造燧发枪。

经过半年努力。

第一批样品也终于在今天在送往他皇太孙府中的路上。

只要一旦经过实验。

在朱元璋面前证明其威力和射程。

都远超如今明朝的火铳和鸟铳。

装备给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

不过是时间问题。

到时大明若是能凭此不费吹灰之力平定了云南。

必然会令大明上下士气大振!

从此生出称霸世界的雄心也未可知。

要知道朱元璋可从来不缺狠心、决心、野心。

但大明之所以没有再扩大版图。

首当其中的原因就是百姓吃不饱饭,不堪战火侵扰。

以及国库空虚。

但如今有他朱雄英。

可免大明后顾之忧!

这也是他朱雄英的私心。

不能光种树,不摘果子啊。

自己费劲儿赚钱、发展。

图什么?

不就是图日后执掌大明。

让自己成为后世能单开一页的历史最伟大君主吗?

甚至要让后世全世界都说汉语!

第三件事,朱雄英通过手搓流水线,已经将农机厂在南京城外建了起来。

生产的农用器械也已经从一开始的半送半卖给本地乡绅。

只为了博一个口碑和口耳相传。

到如今。

“日不落”品牌已经盛传整个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各地的地主乡绅。

纷纷带着订单求购。

只因已经有了南京城外的地主乡绅将这机器说的神乎其神。

一台机器可以代替十名佃户。

而且还不需要吃饭。

更不会偷懒。

效率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被取代的百姓。

朱雄英已经吩咐过冯英。

让他通过本地丐帮来将消息放出去。

让他们来厂里上班。

因为本身不产粮食。

所以工资更高一些。

可以用银钱自己去买粮食。

如此革命性的改变。

一开始就在坊间引起了不少议论哗然。

但随着有百姓真的放下锄头。

去厂里当了流水线工人。

最后工钱一发居然真的要比给地主乡绅当佃户赚的要多。

于是引起了一波入厂打工潮。

而农机厂因为订单都排到三个月后了。

所以朱雄英也找了几个工匠。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八级钳工技术经验。

来继续打造流水线。

如此滚雪球之下。

才有了如今农机厂不到半年时间。

纯利润高达二百万两白银的局面!

现在,只需要等着马皇后将朱元璋和朱标叫来。

如果有可能。

最好将文武百官都带来。

让他们都见证下今日这注定载入大明史册的。

历史性一刻!

……

与此同时。

光芒透亮的金銮殿之上。

身穿龙袍,头戴帝冠的朱元璋完全不似面对朱雄英时那般和蔼。

在这金銮殿上。

他是皇帝,是帝王!

是天下共主!

无形的威压,加上铁青的脸色。

让百官纷纷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陛下这几日已经私下召见了数次工部尚书。

以及出任两浙都运转盐使、主管盐务的太子妃吕氏的父亲吕本了。

这其中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就俩字,要钱!

但问题是。

如果真的要到钱了。

这两位朝臣能是现在这副满头大汗,紧张惶恐的表情吗?

显然国库是无力承担这百万军费的。

而这时。

朱元璋一双虎目扫过庭上跪着的百官。

面色带着愠怒。

“昨日,咱见了工部尚书严震直。”

“问他这平定云南一战,计划中的战马、甲胄、兵器准备的如何了。”

“他竟然给咱说国库银两不够。”

“尚未准备齐全。”

“……”

“可笑!”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可笑至极!”

“三个月后咱大明三十万大军要去平定云南。”

“如今竟然连兵器都没凑齐?”

“诸位,你们告诉咱。”

“这国库里的银子,到底都去哪儿了!”

……

【跪求各位读者大大们能够给小弟投递一点鲜花,只要有鲜花,有打赏,有评价票,有月票,小弟愿意每天10更,20更!请所有读者大大们相信我的手速,作者在这里拜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