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的三国

鹅的三国

第二百三十七章 延续安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郡,高奴。

军师刘晔大营,营地就立在高奴城邑内。

见阳光明媚,刘晔登上城墙散心。

城墙是垒土板筑而成,这些年没有修缮维护,表面黄泥层都已脱落。

角楼坍塌,风化明显。

北风阵阵,刘晔长叹吐出的白气让风吹散,不留痕迹。

他所督八千人最初进兵不顺,勉强挡住了上郡方向进犯的乱羌。

等匈奴降服的消息传来,乱羌一哄而散;他也整合士兵,等待新的作战命令。

当黑熊向西河开拔时,他也配合向高奴进兵。

前前后后快三个月,他与麾下八千关中兵矛盾越来越大。

不是他指挥有问题,他只是中规中矩指挥调度。

问题在于黑熊所领那三千骑获得了巨大的战利品和功勋,只要没死,现在最次也是个什长,有牛马战利品,也会优先分配女子成婚。

上下吏士离心离德,目前几乎是一种摆烂状态,别说是夜禁,就连斥候侦查也是敷衍了事。

刘晔颇感心累之余,更感惊悸。

余光察觉异动,他站在城墙眺望,就见北方一支迁徙队伍正缓缓而来。

上郡降雪浅薄,更兼风大,所以道路并无深厚的积雪。

故而前线军队抛弃大部分雪橇,驱赶缴获的兽群,与解救的男女们一起顺上郡、关中驰道返回关中。

至于雪橇只能留在榆林一带,等待明年启用。

上郡驰道,黑熊坐在一辆高车上。

匈奴人擅长造车,车辆造型与汉密切交流过,所以形制类似。

可现在匈奴人内迁后,开始使用更为高大的车轮,这种车轮直径六尺有余。

刘豹进献给黑熊的这台高车配备十二匹马,车上就搭建着毡房,是一座移动的帐篷。

车轴摩擦悠悠作响,黑熊闭眼浅睡。

汉地大乱,匈奴人吸纳了太多的技术力量。

日常使用的车辆和帐篷都有了形制方面的改进,车辆变高变大外,帐篷结构更接近蒙古包。

蒙古包,使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的使用面积,而且结构格外稳固,能抵御风雪。

唯一的缺点就是严冬时节排烟、生火不方便,但如果配合成熟的火炕、排烟,那么现在的匈奴人将拥有对抗塞外大风雪的能力。

但这样的话,匈奴人会更依赖燃料。

煤不好挖,塞外可怜脆弱的原始森林估计会被破坏一空。

想到森林,黑熊观察驰道两侧的远近山坡,凡是易于开垦的缓坡,如今生长着低矮灌木;凡是深远、险峻的山坡,必然存在各种松林。

这里冬季强风吹刮,地面和大多数坡面都存不住雪。

露出的地面比较奇怪,有大片的黄土,也有大片的黑土。

有时候一片山头可以诡异到黑土、黄土纠缠。

黑熊斜眼观察远处的一片密林,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些树木最粗壮者,砍伐后足以给故宫做栋梁、支柱。

拿来造船,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思索间,他微微皱眉,右手中具现鹅毛笔,抓起一片木牍就书写‘陕津造战舰,袁曹惊乱联合’。

等袁尚坐稳、扛过河北这一轮天灾后,对自己这个盟好的依赖性严重下降。

自己对袁尚的作用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拖住曹操,让曹操无法全力侵攻河北。

袁尚对自己来说也是类似的,拖住曹操,别让曹操滚雪球就行了。

所以等到袁尚立足稳固,兵精粮足之后……要么鲜于辅倒霉,要么张燕黑山军倒霉。

获得足够的军事威望,袁尚自然会拥有新的想法。

还有曹操,哪怕自己有攻灭曹操的军力,也要避免、克制这种事情发生。

让出舞台,让他们去跳。

否则进攻猛烈,袁尚肯定会对自己下手,策动内应,联合匈奴、凉州。

就算攻灭曹操,也会损伤根基。

再说了,攻灭曹操图什么?

图曹操的妻妾,还是图许都的天子、公卿百官?

所以关中大力发展造船业的同时,不能在陕津制造大量战舰,储备一批运船就行了,免得刺激袁尚。

想了想,黑熊又在木牍上书写‘以林为边,牧养牛马’。

前汉充实边郡,移民数百万,为的就是与诸胡争抢生存资源,从微末处挤压诸胡生存空间。

众多的移民,可以就近征募士兵,制造军械提供粮秣,是前线生产基地。

现在的困境是人口寡少,没有向边郡移民的余量;而移民数量不够,站不住脚,会被反向蚕食同化。

想要重建边防的话,必须步步为营向外推进。

建设一个个营寨,以营寨为节点封堵重要通道,相互引为支撑;耕牧屯戍一体,再配合俘虏来的奴隶充当廉价劳动力,农闲时用这些廉价劳动力种植林木。

依托地势走向,用人工林连接原始森林,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放牧空间。

人口有限,农耕区域有限,其他更为广袤的区域用来放牧牛马。

几十年后栽植的树林成型……哪怕这些人不上税,也能起到边防的作用。(www.)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