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莽夫

大明第一莽夫

第287章 赤松氏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兵库津。

镰仓时代倭国内第一繁华富庶的大港口。

兵库津是这个时代倭国最大的一个和物资集散地,而且作为日明贸易的据点,离倭国核心的京都地区非常近,此时依然还是属于室町幕府的控制范围之下。

当明军船队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海面上时,整个港口都因此而震动不安,所有倭人全都跑出房门,呆愣愣地看着这海面上的巨大福船和恐怖舰队,脸上写满了惊骇神色。

“大船!”

“好大的船!”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船?”

不是倭人没有见识,而是他们一直精造小船,倭人船只与大明福船根本就没办法相提并论。

眼前这一艘艘高大如城的巨大福船映入眼帘,带给倭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很快负责管理港口的大名赤松氏立刻就带着大量家族武士赶了过来,忧心忡忡地看着这些突然出现的大明船队。

这里属于濑户内海,又是核心的京都地区,属于倭国的关中平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再加上这兵库津算是倭国现在最大的港口和物资集散地,这里每年征收的税收是赤松氏重要的财源。

现在这大明船队不由分说地就出现在海上,而且正朝着兵库津急速的驶来,这很牛逼不让人怀疑这些明人的动机!

兵库津后面就是京都,而京都是倭国倭王的所在地,室町的核心之地也是在距离京都不远的室町,京都地区同样也是倭国的核心。

现在可不是以前了,现在室町幕府统治衰弱,对各地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大降低,各地大明彼此之间不断的征伐,各个大名的内部同样也是争权夺利,家臣谋夺家主的产业,武士暗杀家督等等的事情也是时常发生。

赤松氏起家于元弘之乱,在元弘之乱和南北朝时期为宗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强力的支族还有别所氏、佐用氏、宇野氏和小寺氏四家,并称“赤松四天王”。

室町时期到战国时代,有依然护庇宗家的,更多的支族则各自割据播磨国的要地,自成一家。但在习惯上而言仍然是一族的,称为赤松三十六家,因此赤松氏的整体实力放在整倭国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奈何问题在于,现在倭国陷入了内乱,那被驱逐的十代幕府将军足利义得到了大内氏的支持,正召集了大军反攻京都,已经打到京畿地区来了,而且足利义的军队里面还隐隐可见大明战兵的影子。

此刻这些明军突然不告而宣地出现在兵库津的海面上,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觉得此事极其不正常!

赤松氏一眼就认出了这些战船是大明的船,因为周边国家里面只有大明才有这个实力和财力,打造这等高大如城的恐怖战船。

而且了船上飘扬的旗帜,明黄色的龙旗,根本就不是倭国这边家族喜欢使用的颜色和旗帜。

赤松氏家主赤松五郎忧心忡忡地看着眼前这支横冲直撞的大明船队,脸色也逐渐开始发白。

大明的船不少见,隔三差五都有大明的商船抵达兵库津,但是如此大规模的船队,这绝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此刻整片的海面都被这庞大的船队所笼罩,气势惊人,以至于倭国自己的小船之类的根本就不敢靠近这支庞大的船队,就算有也直接就被强行撞开了。

明人的霸道蛮横,可见一斑。

赤松五郎急忙派遣手底下的人乘坐小船迎了上去,想要先弄清楚这些明人前来的真正原因。

与此同时,福船上面。

汤昊正好整以暇地看着这些略显慌乱的倭人。

先前朝廷派遣礼部侍郎、大儒名士谢铎前来倭国,试图以大明宗主国的名义调停倭国的内乱战争,然而根本就起不到效果。

汤昊当然明白这里面的原因。

现在的倭王,或者说那劳什子天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权力和影响力,据说倭王连吃饭都成问题。

比如第一百零三代后土御门天皇驾崩后就因没有葬仪费用,致使后土御门天皇在大奥停尸四十天而无法下葬,最后还是几个大名看不下去了凑钱给了几百贯这才总算是下葬了;即他位的儿子后柏原天皇也是个穷皇帝,他即了穷老爹的位后,正赶上“应仁之乱”之后的朝廷财政困难,因此他践祚二十二年,居然因没钱而一直未能举行继位大典,最后还是幕府这边给了五百贯他才举办了自己的登基大典,那个时候都五六十岁了;他儿子第后奈良天皇亦然,在老爹那儿继承的也是个空架子,致使他也是直到践祚十年未能举行继位大典;后奈良天皇的儿子正亲町天皇同样是个穷货,当了天皇后不仅因没钱无法举行即位大典,甚至连想修缮一下大奥的钱都没有;而因东宫太子去世,正亲町天皇的后任,即他位的皇孙穷掉底儿的后阳成天皇,如果不是在丰臣秀吉的庇护下,根本连登基都是妄想……

说白了,这所谓得天荒其实就是个笑话,摆在台面上的吉祥物罢了。

不过在战国时期天皇拥有的一个至为重要的能赚钱的权力就值得一述了,因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的实力至上主义时代,一些通过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名在得胜后突然尴尬的发现,他们虽赢得了胜利夺下了地盘,但却因无官职在身,自己充其量也就是成为了一个拥有武装的地方豪强或庄园主而已,所谓的大名之名只是一个自封的名头而已。

如此,为了他们所谓的大义名分,就需要天皇授予他们一个相应的官位,以保证他们名正言顺的支配领国,这样天皇赐与的官位就凸显出了重要性。

比如那个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虽然他凭武力征服了一拨儿大名为他效命,但他最后统一天下还是利用了天皇的这种权力,他从一介草民一路“下克上”做到大名、太政大臣,直到最后以“关白”一职号令天下,这所有的官职都需要天皇的“官位授与权”,可见在这一点上,天皇的权力在表象上还是体现在实处的。

事实上,这倭国天皇以及皇室也正是主要靠这个“官位授与权”来换取地方大名们的供奉以维持皇家表面上的威仪的。

至于室町幕府,自从应仁之乱之后,对各地大名的控制力也是急剧衰弱,在七年前,室町幕府的家臣又发动了政变,废除了室町幕府原先的征夷将军足利义材,扶持了一个傀儡足利义澄上位。

现在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澄就是一个傀儡,真正的大权掌握在细川政元这几个重要的家臣手中,所以倭国各地的大名就更加不理会幕府,更别提此刻幕府还正处于与足利义和大内义兴的反攻交战之中。

所以按照大明那些文臣缙绅的想法,下旨申饬倭国,不管是训斥倭王还是训斥室町幕府的征夷将军,其实都是没有用的,因为各地大名根本就不听天皇还是幕府的号令。

当然此时还属于战国时代的早期,室町幕府对于倭国依然有很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甚至于还屡屡尝试恢复以前的影响力。

只有大概再过几十年的时间,各地大名之间互相征伐、吞并之后诞生了一些实力极为强大的大名,这才掀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比如那什么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乱世枭雄的崛起和落幕,上演了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历史,也被倭人自诩为战国时代。

事实上,因为倭国国土面积狭小,所以人口并不多,那些个大名看似是地方上的诸侯王,其实实力都比较弱,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最多不过几千人罢了,强一点的大内氏满打满算也不过万把人左右。

所以这些倭国大名他们之间的战争,往往只有几百人,几千人的战争都很少出现,至于几万人的战争,纵观整个历史也没几场,那都是足以决定倭国命运的国运之战了。

那什么劳什子“战国时代”,其实也是倭人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跟华夏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根本就没法比,就好似是一个州府里面的村镇械斗,几百号人拿着简陋武器一起斗殴罢了。(www.)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