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阿姊种田记

穿越农家阿姊种田记

20. 元柏拜师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陆鸢并没有回家,而是拐到了距离石磨不远处的村长家,见陈婆婆在缝衣裳,便趁机请教了一番。

说来惭愧,家里买的用来做衣裳的布料还一动没动呢,等搬了新家再不动手可就说不过去了……

陈婆婆见陆鸢连最基本的针法都不会,只以手抚额,叹息完了少不得一通说教。

陆鸢:怎么感觉不会缝衣裳有点大逆不道的意思……

陆鸢只好再找借口盾了……

等她盾回到石磨处,元娘子总算没影了,元松已经开始磨米浆,陆鸢拿起石磨上的碗,一边趁元松走过去的间隙往里加米加水,一边问道:“元娘子没问什么要紧的吧?”

元松推着石磨绕圆圈,“就一直问卖凉粉的事,问我们什么时候进一趟城,多久能卖完,一天能卖多少钱之类的。”

陆鸢转着脑袋瞅了瞅四周,确保四下无人才小声地说道:“这个元娘子一看就没打什么好主意,心里指不定憋着坏呢,以后见着她绕道走,千万别多话!”

元松略有些吃惊,嘴里只答应好,心里却有些纳闷,他咋看不出来……

不过阿姊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虽是直男,但胜在听话。

磨好米浆回到家中,月儿和元柏已经乖乖地等着了,再大的玩心在新鲜吃食面前都是浮云,必须得一睹为快,等做好了再一尝为快。

咳,其实,一尝为快才是最重要的……

元柏看见陆鸢又舀了草木灰过滤,已经见怪不怪了,“阿姊,做米豆腐又要用到草木灰啊,这草木灰的用处可真大。以前咱们家的草木灰都浪费了,我们是不是要找个罐子好好储藏起来?”

陆鸢笑着摇头,“草木灰的用处确实很大,不过不用储藏,咱们每天都要烧好多柴火,这草木灰足够啦。”

月儿也在一旁好奇:“阿姊,今日做的米豆腐和臭黄荆凉粉比起来,哪个更好吃?米豆腐不会比凉粉还好吃吧?”

陆鸢一边答话,一边将磨好的米浆倒入锅中,“等做好了你尝尝就知道啦,今天晚饭咱们就吃热热的米豆腐,绝对吃得过瘾。”

笑闹一会,锅中的米浆已经沸腾了,陆鸢赶忙对在灶前烧火的元松说道:“元松,快撤点柴火出来,后面用小火慢慢熬煮就可以了。”

说完,陆鸢一刻不停,将准备好的草木灰兑了水,一手将草木灰水缓缓倒入锅中,一手拿着一根木棒在锅中不断地搅动,直到米浆粘度足够,这才停止,“这就是热热的米豆腐啦。”

接着将一半热米豆腐装入盆中,让它自然冷却,等凉透了凝结起来就是凉凉的米豆腐了,可以用来烧酸菜米豆腐,还可以用来煮火锅。

想到这两样吃食,陆鸢的嘴里分泌出大量口水,馋了……

另一半热米豆腐一人一碗,盛好后,陆鸢夸张地吆喝道:“新鲜出炉的热米豆腐来啦,尝一尝罗,试一试罗。”

惹得月儿等人笑弯了腰。

等大家尝了一口原始的热米豆腐,陆鸢这才补充道:“可以加点调料拌着吃,要吃什么味道自己放噢。”

元松几人端着碗又一次尝试新鲜吃食,还是月儿最先给出反馈,眼带崇拜地望着陆鸢:“阿姊,这个米豆腐太好吃了!加点盐、加点醋好香好香!阿姊太厉害了!”

元松和元柏也道好吃,比臭黄荆凉粉还好吃。

哈哈,那是因为你们吃臭黄荆凉粉吃腻了,等吃米豆腐一段时间,你们再比比,说不定就不是这个答案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米豆腐终归是成功了,赚钱技能加一。

七月初五,是元柏进学的第一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元柏被元松送到村长家,由村长家孙子福宝领着一同去学堂。

就在昨日,在陆鸢的带领下,元柏已经正式到学堂拜了师。

学堂名为和鸣村学,只接收约六岁到十三岁大小的学生,主要用于启蒙,类似于21世纪的小学。

学堂的夫子姓范,大家都称之为范夫子。和陆鸢想象中留着白胡子的老爷爷形象不同,范夫子年岁并不大,看着约莫不惑之年。

听郭婆婆说,范夫子年轻时一心扑在科考上,直言不考中进士科不罢休,企图高中后进入朝堂中心,实现心中抱负。

哪曾想考了十几年仍未考中,恰巧妻子病重,家中生计有了影响,范夫子不得不放下执念,转头便考上了明经科。虽考中,范夫子却并没有顺着这条路往前走,好像整个人醒悟过来一般,不再执着于朝堂,只带着妻儿回到祖籍地和明村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含饴弄孙。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考地方上的公务员都犹如千军过独木桥,更别提中央级别的了。

陆鸢四人到时,范夫子正在学堂上课,他们只得在外面安安静静地等着。一直等到午时四刻,范夫子才结束上午的课程,陆鸢忙上前说明来意。

刚说完,陆鸢就反应过来,好像耽误范夫子吃午饭了……

但范夫子没提,陆鸢便摸摸鼻子假装忘记了时辰……

“不知是哪位小郎君欲进学?”陆鸢几人被范夫子请入一间类似于办公室的屋中就坐,范夫子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四人听到后便齐刷刷地望向元柏,一脸的紧张与期待。

元柏立马起身走至范夫子跟前行大礼,“拜见范夫子,我的名字叫做陆元柏,我想跟着范夫子习字读书。”

范夫子抬手示意元柏起身,“不知陆小郎君年岁几何?家住何方?”

元柏站起身,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今年六岁了,家住在白云村。”

范夫子点点头,“正是该启蒙的年纪。”接着将目光在陆鸢几人身上一扫,好似有些惊讶陆鸢等人的年纪过于稚嫩,随即便郑重地说道:“进学是好事,某欢迎所有意欲读书习字的小郎君,只是有些话某必须要说在前头,还请几位小郎君、小娘子们仔细思量思量。”

“一则,读书当有始有终,小郎君六岁入村学启蒙,习字、知理、读史,约七年后方入大学,习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又七年方能参加科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郎君可否忍受读书中的艰辛与枯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