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第51章 燕王的志向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朱棣看着眼前的和尚,发现此人一副充满自信的样子。

“您是燕王殿下吧?”

“为什么说我是燕王呢?”

朱棣好奇的看着他。

“当今陛下的儿子有这个年纪的,身上还带着行伍气息的就是秦晋燕三王了。”

“而秦晋二王还在封地,只有燕王进京朝觐。”

“您气度非凡,只有皇家才有的这样的气度。”

“您不是燕王又是谁呢?”

和尚自信的笑了笑说道。

“大师还真是细致入微啊!”

“没错,我就是燕王。”

“殿下这是刚刚从宫里出来吧?”

“你怎么知道?”

朱棣好奇的看着他。

“我刚刚不是说了嘛!”

“我知道殿下为何会心烦气躁。”

“哦?那你说说本王为何会心烦气躁?”

朱棣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是因为新的宗室制度吧?”

朱棣惊讶的看着他,居然真让他说中了,这和尚有点东西啊!

“何以见得?”

“本王就不能因为其他事情吗?”

“为何大师就这么确认是因为这个?”

和尚却是笑了笑,道:“殿下,您贵为燕王,能让你发愁的自然都是大事。”

“一些小事怎么能入您的法眼呢?”

“如今北元的齐王死了,北元一时间不会有什么动静。”

“而现在朝廷发生最大的就是陛下提出摊丁入亩新政,还有就是修改祖训的两件大事。”

“摊丁入亩新政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殿下英明神武,心细天下,对这自然不会反对,反而还会支持。”

“剩下的不就是宗室的递减制了?”

朱棣紧紧盯着他,心中震惊不已,这个和尚不简单,在这寺庙当中,他居然可对天下事了如指掌。

还能分析出自己心理。

“你是什么人?”

朱棣警惕的看他。

“哈哈哈!”

“殿下不必紧张,我就是一个天界寺的和尚而已。”

“不是北元的探马军司。”

朱棣还是紧紧的盯着他。

“殿下,贫僧洪武八年,陛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贫僧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

“洪武十三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殿下不信可以去礼部查一查贫僧的卷宗。”

“对了,贫僧法号道衍!”

朱棣看了他一眼,起身离开。

道衍看着朱棣背影,没有说话,任由他离开。

他知道朱棣会再来看他的。

.......................

魏国公府!

“小婿拜见岳丈大人!”

“殿下快快请起!”

徐达连忙将朱棣扶起。

“姐夫你来啦?”

“我姐还好吗?”

“我那三个外甥还好吗?”

徐妙锦看着朱棣笑道。

“好好!”

“他们都好!”

“姐夫,什么时候也带我去北平打元人?”

一旁的徐增寿笑道。

“呃....”

“你得问问岳父大人。”

“问我作甚?”

“去问你父皇,只要陛下同意,我没意见。”

徐达淡淡道。

“那明天你跟我进宫,我问问父皇。”

“好嘞!”

“那这么说定了!”

“大哥你也一起吧?”

“我就就算了,我就不去了。”

一旁的徐允恭摆摆手说道,他不想被别人说靠自己姐夫。

朱棣跟徐家人唠完家常,离开后鬼使神差的来到了礼部衙门口。

看着礼部的大门,朱棣脑海里浮现出道衍那自信的表情,思索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有着亲王的身份,查看一一下卷宗还是没问题的,礼部衙门负责的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不是什么机密部门,而且还是查阅以前的,更加不是什么问题。

最后却是看找到了道衍,跟他自己说只字不差。

..........

次日!

天界寺!

朱棣前来上香。

“殿下,我们又见面了。”

“大师,昨日本王失礼了,还望大师莫怪。”

“贫僧岂敢!”

道衍笑了笑道。

“大师,本王有一事不明,还望大师解惑。”

“还是因为宗室递减制?”

朱棣点点头。

“殿下请随我来。”

两人来到一僻静地方。

“殿下,你希望大明国祚有多久?”

“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千秋万代啊!”

朱棣不假思索直接脱口而出。

“殿下天下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

“哪有不变的天下?”

“殿下你翻翻史书,您见过哪个朝代有百代君王啊?”

“纵然是强汉盛唐,也会没灭亡啊!”

道衍一番话让朱棣陷入沉思。

.....

“这跟递减制有什么关系?”

“殿下,一直围绕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摊丁入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剩宗室了。”

“如果大明一直都是天下太平,那么大明的宗室子弟将会不停地繁衍,人会越来越多。”

“相信陛下已经跟你讲过这其中的问题严重性,这点你应该了解。”

“陛下身为君王自然要为大明着想,当然您也没错。”

“您也是为了您的子孙后代着想,但是殿下您要先弄明白一个前提,之所您是亲王,那是因为有大明在。”

“大明在您才是亲王,不然您也跟和尚一样是一介平民。”

“这样您明白了吗?”

“如果您是皇帝,相信您也会为跟陛下的做法一样。”

朱棣听了这些话脑子这才转过来。

“不过最让贫僧佩服的是太孙殿下。”

“小小年纪居然就能看清大明存在的弊端,还解决了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贫僧实在是佩服!”

“本王这个侄儿,从小就聪明,只是没想到能聪明到这种程度。”

“将一定会是一个好皇帝。”

朱棣也由衷感叹朱雄英的聪明。

“殿下能放下?”

“不放下又能怎样?”

“这是父皇定下的,我们这些做儿子的又岂能反抗?”

朱棣无奈道。

“不不不!”

“我说的是殿下心中的志向。”

朱棣疑惑的看着道衍。

“大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呵呵呵,殿下心中的志向,殿下自己不清楚吗?”

“本王不知道大师所言何意,还请大师明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