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一百九十章:棉花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陆承启笑道:“李卿,朕且问你,这劝课农桑是和解?卿身为工部尚书,该不该劝课农桑?”

李诫闻言,一脸憨厚地说道:“回陛下,劝课农桑,自是鼓励与督责种田与养蚕。”

“那养了蚕该做什么呢?”陆承启紧接着问道。

“自是织布了。”李诫想当然地说道。

陆承启笑了,李诫这人太老实,别人说什么他都跟着话头走,这样的下属可遇不可求啊!当即说道:“织布之后,还不是为了御寒?朕知道,大顺以农立国,自然是不能忘却根本的。可朕发现,朕的子民,并非个个穿得起绫罗绸缎,那如何是好?”

李诫一愣,他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家室殷实,没有衣裳短缺之虞,自然是体会不到漏风之屋与衣不蔽体的痛苦。李诫是老实人,苦苦思考这个问题,却没有答案。他知道,仅凭麻衣襦袄,御寒是有困难的。偏生这几十年来,气温一年比一年冷,虽说朝廷收不到冻死人的报告,可李诫对于这种事情也是有所耳闻的。现在做了工部尚书,李诫没想到这个难题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一时间思考得忘了是在面见圣上了。

陆承启见李诫迟迟没有答案,笑道:“不知道李卿,可听过木棉花?”

李诫博学多闻,立即明白了陆承启的意思,欣喜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用木棉做衣裳?”

陆承启哈哈一笑,说道:“李卿,你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不错,朕确实有这个意思。若不是找不到棉花,这木棉其实朕也是不想用的。”

李诫愕然,问道:“这棉花是何物?”

陆承启也不知道如何形容,只得画了一张似是而非的画。李诫看过之后,突然惊叫道:“陛下,这不是白叠子吗!”李诫博学多才。对于奇异花草也有涉足,也是碰巧认识了这棉花。其实陆承启画得并不像,只是画出了大概,通过叙述它的形状。李诫才想得起来的。

陆承启也非常惊喜,说道:“李卿也知道棉花?”

“臣曾看过一本书,上面有这样的描写。这是书中称呼此物为白叠子,书中谓之‘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纩’,臣却不知道此物乃是陛下所说棉花。”

陆承启哈哈大笑道:“朕还以为找不到棉花,想用木棉代替,现在看来不需要了。李卿,你可知道这棉花在哪里出产吗?朕要大规模种植,那样的话,朕的百姓也就不怕挨冻了。”

李诫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书中说棉花产自西域,乃是回鹘之地所有。不过,臣也有耳闻。滇中、广南西路等地亦有此物。”陆承启闻言愣了一下,没错,新疆确实也出产棉花,但回鹘人好像和大顺的关系也不咋地,能不能搞来也是未知数。但云南、广西两地有棉花,这是让陆承启料想不到的。

其实,早在秦汉时期,一种唤作亚洲棉的棉花,已经从印度传入云南等地了。这种棉花,又称为粗绒棉。产量并不高。但胜在适应性强,抗病性强,弹性好,对于御寒有着很好的效果。现在没找到高产的长绒棉前。有这种粗绒棉也不错了。

陆承启自然是高兴地不得了,立即下旨说道:“李卿,不管花费多少,一定要找到这种棉花!”李诫欣然领旨,他也有意做出一番功绩,既然又有圣旨。何乐不为?

李诫领旨之后离去,陆承启才想到棉花的推广不易。现在是小冰河时期,种植粮食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种植棉花?中国农民向来不相信什么良种,只有亲眼看到了别人家的谷子好,才向别人借一些种子来种。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中国的谷物还是没有什么变化,约是一亩地产粮两百斤左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