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第一编 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哲学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先秦时期的哲学是奴隶社会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

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殷商和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中国奴隶社会保留了公社共同体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土地属奴隶主国家所有,强迫奴隶集体耕作,春秋至战国初,由于铁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产生了个体生产代替集体耕作、用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公有制的经济条件,宗族奴隶制在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中逐渐瓦解。

经过长期的反复斗争,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正式确立。

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和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也逐渐地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对自然界的一些简单规律、物质现象也有了一些朴素的了解,对客观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现实的态度。这可以说是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萌芽。这一时期除了思想战线上有孔墨两家斗争之外,春秋末年还出现了我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的作战经验,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在奴隶制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展起了初步的自然科学知识。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开始出现分化。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发掘的这一时期墓葬中,最多的随葬品达160件,其中包括贵重的消费品,如玉环等。这说明当时已有了贫富分化。公元前两千多年,我国建立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王朝,从此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我国奴隶制经过夏、商,到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至前770年)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夏代已有了纪年的历法,商代在夏代历法的基础上,已有了每若干年置闰月来调整季节的办法。在数学上商代已采用了十进位,并且有了“规”、“矩”等字,说明了当时数学的发展情况。

西周末年,奴隶制开始崩溃。从公元前770—前403年,史称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革,特别是铁器农具的使用和用牛耕田,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奴隶们的不断起义反抗和大量逃亡,古代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承认实行按亩收税的制度,承认分封地之外的私田的合法性。郑、齐、晋等几个大诸侯国都进行了类似的改革,封建地主阶级逐步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取得了优势。也可以说是新的地主阶级第一次得到合法承认,并登上历史舞台。这时在一些诸侯国中,奴隶主为了招徕奴隶劳动力,获得更多的财富,在原有的分封地之外,又强迫奴隶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封建依附关系也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和较量,封建制终于战胜了奴隶制,先后建立了魏、赵、韩、齐、楚、燕、秦七个封建国家。秦国实行封建化改革最晚,也最为彻底,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奠定了后来统一中国的基础。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先秦哲学随之产生和发展。

春秋时期,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斗争十分尖锐。这时奴隶主贵族已经没落,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了更加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新兴封建地主势力和没落奴隶主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春秋时期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斗争,推动了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没落奴隶主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竭力鼓吹有意志的天,要人们听从于“天命”的安排。新兴地主阶级及其同盟者小生产者则运用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结合本阶级的利益,用无神论、唯物主义反对“天命”论的宗教有神论和唯心主义。这时哲学上的主要代表有:以墨子为代表的,反映新兴地主和小生产者利益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反对奴隶制礼乐制度的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维护奴隶制礼乐制度的思想。两者之间在这一时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在反对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起来。思想战线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路线的斗争。

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前哲学和诸子哲学三个阶段:萌芽时期。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在殷商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上帝神权观念,周灭殷后发展为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思想、以《易经》和《尚书·洪范》为代表的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表现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幻想的一种联系。诸子前哲学。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天命神权也发生了动摇。在《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

出现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对自然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无神论的倾向,同时发展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伯阳父、管仲、史伯、医和、子产、晏婴等人,可以称为先秦诸子前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诸子哲学。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进入诸子百家之学的开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先后出现儒、墨、道、法、名、阴阳等重要学派,围绕着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以及名实、礼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哲学论辩,学派之间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取,每个学派内部也不断分化和发展,使这个时期的思想斗争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从而促进了哲学的繁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