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视三国

乜视三国

官渡之二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官渡之二

事实上,从战役的角度来讲,袁绍的战役部署是很严谨的,有板有眼,虽然有很多小错误,但都不至于影响战局的,包括白马、延津输得虽难看,但延津之战后,很快就在遭遇战中扳回一局,重新恢复了士气。

老袁的致命错误是什么呢?一是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忽略了对延津的防守;第二个,就是粮了。

没有在延津分兵,等于自截退路。为何乌巢之后袁绍带着800骑兵就逃了?他如果再慢一步,带着大军逃跑,一旦曹操轻兵数千人或在白马,或在延津截断其退路,老袁就给老曹请回许昌喝咖啡去了。

可如果延津要是驻有重兵的话,老袁又怎么会如此狼狈,几万人手指头也没动下就乖乖投降?

至于粮的问题就严重了。袁绍动用了十万大军,如果补给不充分,那么死就要多快有多快。

袁绍补给的失误源于他“急切”和“侥幸”的心理。明明自己最坚固的补给线是从延津到官渡沿河走,他却为了省时,运来河东的补给西走故市东向官渡,结果被曹操抓死了机会,曹仁、徐晃、史涣一拥而上,灭掉了。

最惨的地方在于,本来有足够的时间从延津运粮来,现在运粮没了,反而连从延津再运粮过来也慢了。其实慢点也可以,但袁绍还是心急,这次不让粮队沿河走,而是抄了条直线从乌巢直线运往官渡,却只派了区区一万人去接应。结果乌巢一败,数万人饿着肚皮只能逃跑,偏偏延津又没有接应,弄得老袁忍痛把数万人作为垫背扔在官渡,换取了曹军无法追击,保下了一条老命。

官渡之战,本来就是难以战胜的战争,虽然看起来优势很大,但在“人”上袁绍早已输了。如果袁绍手下有一个曹仁,或者是成熟了的张?,或者他充分信任刘备,也许战况就不一样了。官渡之战和诸葛亮北伐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有胜利的希望,但前提是要“有人才”。郭嘉、荀?判断官渡之战前景,就仅仅从“人”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它是最关键的,但曹操也只有这一个优势而已。

官渡之战流程(摘):

200年初,袁绍大军开到黄河北岸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调头东向,率轻骑前往白马解围。颜良被杀,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接受教训,下令全军渡黄河,直扑延津。曹操一边撤退,一边故意将辎重丢弃路上,引诱袁军四散抢夺,趁机反击,打败袁军。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被杀。白马、延津二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自延津南下。双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曹操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