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萝降世

猛萝降世

第十卷 西游记 第十二章:佛祖粗心大意,唐僧又遇劫难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回说到李玄奘遇妖遭擒,行将被下油锅之际,幸好长乐公主现身搭救,才逃脱性命。

这法师亦是意志坚定,即便遭遇妖魔,险些遇难,依然未曾更改取经念头。

出了妖魔洞府后,于山间风中辨认即刻方向,向西方不依不饶继续前行。

走了些许时间,方有那太白金星李长庚,出现李玄奘遇难洞府,意图搭救法师。

哪里想到,李玄奘早已脱困,李长庚苦思良久,推算无果,不得不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

玉帝便差人去了西天灵山大雷音寺。

如来佛祖知晓此事后,亦是沉吟许久无言。

这佛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为何会有如此表现,不符祂一贯强者形象?

盖因上次观世音菩萨回山,向佛祖述说长乐公主一事,佛祖有心推算公主来历。

那知道却碰了个软钉子,只是算出混沌一片,最终并未知晓长乐公主为谁。

佛祖自以为慧眼能够遍观三界,看破一切虚妄,怎知这里却似矮了长乐公主半头?

因此动了无名嗔火,连佛法亦不讲解,端坐莲台上,一心想要算出公主身份。

或曰,佛门奉劝世人,须不贪不嗔,不争不夺,逆来顺受,方能有来世之福报……

这佛祖如何也能冒出心头嗔火来?岂非有违他们的教义,不符世人心中佛门印象?

咦,诸位看官,佛与婆罗门争,与道教争,与景教争,与其他诸多教派争,如何看出他们不争了?

更何况,普度众人,成就正果者,方是世间最大的一个贪念,其他所有一切都有所不及。

世人愚昧,不知福祸,永世沉沦轮回,本应是宇宙真谛,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然则以诸宗教理论,最终皆需要普度众生,方能体现,自家神主无量能耐。

因此才要门下所有教众,同婆罗门,道,景,明等诸教,彼此奋力抢夺人间信徒。

如佛教者,最终人人得福报,个个成天人罗汉菩萨,没有了那普通信众供奉,如何能够维持教派平衡?

看官,如果佛祖不争不夺,当年其为尼泊尔王子之时,平平安安度过一世,如何能够成就后来“如来佛祖”?

不争不夺,不贪不嗔,便是真正不问不顾,何须普度众生,自己一人独立世外,坐看宇宙生生灭灭。

又何须李玄奘西天取经,让那中土大兴佛教,力压道教一头,显示佛法无边?

因此佛祖亦有贪嗔,有争夺念头,才会暗自不断推算,长乐公主之来历。

祂前后换了无数法门,一时沉溺其中,竟不知不觉之间,难免对李玄奘有所疏漏。

得知天庭玉帝遣人前来灵山,才悚然惊醒,知晓自己和长乐公主纠缠不清,差点误了取经大事。

醒悟后便向南海珞珈山传达旨意,着观世音菩萨,即刻派遣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还有一十八位佛门护教伽蓝,在李玄奘身旁轮流值日。

并且共同守护李玄奘安危,以免出错,让西天取经大计,成了一个画饼。

这些仙神得到旨意,急忙兴冲冲赶至李玄奘身旁,一路跟随,看着他艰辛西行。

李玄奘虽是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并未觉醒胎中之迷,仍旧只是个凡人。

如何能够得知,此时在自己身旁,已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还有一十八位佛门护教伽蓝,轮番守护安危?

他一路上逢山过山,见河过河,倏忽又走了几日路程,终来到了两界山中。

这日独行于崇山峻岭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任何人烟,肚子却已饿得咕噜作响。

李玄奘强忍肚饥,勉力赶路,看见前方路中,扑出两头斑斓猛虎,急转身又见后方,有几条长蛇盘绕。

这法师叫了一声苦也,呆立原地不动,也不知自己,最后是被猛虎扑杀而死,还是被长蛇吞入腹中?

李玄奘正惶恐失措,便连坐骑也腰软蹄弯,跪下伏倒在地,打也打不起,牵又牵不动。

一人一马皆凄楚等死,正在那不得命处,突然两头猛虎呜咽做声,窜入山林;几条长虫丝丝作响,匍匐草丛。

眨眼间威胁尽去。

李玄奘情知此番变化,其中肯定有异,急忙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执钢叉,腰悬弓箭,自前头山坡处转出。

来者身躯雄壮威猛,浑身上下杀气腾腾,大步流星,不多时便赶至李玄奘身前。

法师见他气势汹汹前来,急忙跪在山路旁边,合掌高身求饶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

“贫僧只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并无什么多余财货,还望大王能够饶我性命,放我继续西行。”

这人到了李玄奘跟前,放下手中双头钢叉,急忙搀扶起李玄奘,含笑道,“长老勿要惊慌。”

“我只是这山中的猎户,并非什么歹人,哪里胆敢无缘无故,害法师性命?”

李玄奘听他语气和善,并无恶意,方才放下担忧,先谢过他的救命之恩。

于是这猎户笑道,“原来如此,我本姓刘,名伯钦,只在这山中,专以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

“是以山中众兽见我前来,便吓得一哄而散,谁知竟恰好救得长老脱困。”

“可见我和长老亦是有缘……”

两人正交谈间,又听到前面山坡,传来呼呼风响,刘伯钦悄悄竖起耳朵,仔细辨认片刻。

向李玄奘道,“那山猫不知道何故,又重新回来此地,怕是因为没处捕食,因此盯上了长老,连我都不再惧怕。”

“长老在此等候些许时间,我先去捉拿那头山猫,再来重新与长老去我家中,管待长老。”

刘伯钦嘱咐这法师坐在此间,勿要走动,自己执了钢叉,踏步冲向前头山坡。

谁知没走几步,就已看到一头斑斓猛虎现出了身影,迈动步伐,向刘伯钦迎来。

那山君背上,坐着一个笑靥如花,娇小玲珑的小小女童,正是长乐公主。

刘伯钦并不识得,长乐公主究竟是谁,见公主坐在猛虎背上,也惊得目瞠口呆。

他虽本领非常,可以驱虎赶豹,杀蛇捕鹰,哪里见过,能降龙伏虎的真人?

长乐公主驱虎来到李玄奘,刘伯钦两人身前不远站定身子,笑意吟吟道,“原来取经的和尚,此番却无需本公主搭救。”

“另有人抢先一步,救了你的性命?”

李玄奘听了长乐公主打趣,不由面红耳赤,嘴唇蠕动,却不知如何反驳。

刘伯钦听公主言语,似乎和长老相熟,不觉出声询问道,“你这奇怪女童,又是哪里来的公主?”

他虽是山中猎户,亦有自己际遇,知晓世间多有奇异之事,因此不敢对公主怠慢。

长乐公主瞧了刘伯钦一眼,蓦然抿嘴笑道,“小太保,五指山老猿可曾安好?”

刘伯钦悚然一惊,眸中突然露出不可思议神色,反问公主道,“公主亦知那五指山老猿矣?”

长乐公主坐在猛虎背上,嘻嘻一笑,手指李玄奘道,“皇叔你可还曾记得。”

“我和你所说,为庇护你能够成功取得真经,灵山大雷音寺,早已经安排三位徒弟一事?”

刘伯钦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李玄奘却神色一动,心中隐隐有所领悟。

果然听到公主道,“那五指山下镇压的老猿,便是皇叔你的第一个徒弟。”

祂一口一个“皇叔”,李玄奘并不敢当真,连声推辞不已,刘伯钦却信以为真。

赞叹不已道,“不意长老,出家以前,竟是皇叔,山野之人,不知礼仪。”

“还望皇叔长老勿要见怪……”

长乐公主见刘伯钦如此,只是在猛虎背上笑得直打滚。

李玄奘见公主无赖,不得不向刘伯钦解释,自己因奉了天子李世民圣旨,前往西天取经。

才蒙皇恩,被天子认作御弟,录入皇家宗室,而长乐公主则是天子嫡长女。

因此算起身份,祂才叫自己一声“皇叔”。

刘伯钦急忙更改称呼道,“原不是皇叔长老,而是御弟长老,同样亦是皇家贵人。”

“我家就在不远处,如若能够邀请你们两位贵人,降尊纡贵光临,实乃是三生有幸。”

李玄奘走了半天山路,早饿得前胸贴后背,哪里还有多少力气,继续赶路。

可怜他坐骑,又因长乐公主所骑猛虎,吓得四股战战,屁滚尿流走动不得。

因此长乐公主飞身下了虎背,让他坐在猛虎背上,自己又纵身跳上马背。

说也奇怪,这失魂落魄的马匹,只待长乐公主坐了它身上,便突的生出胆气。

晃悠着四肢,慢慢跟随在猛虎身后,由刘伯钦带头,一起赶往刘伯钦家中。

途中刘伯钦想起长乐公主,提及五指山老猿一事,便弱弱问道,“公主果真识得那五指山老猿?”

李玄奘不知所谓“五指山老猿”,只知长乐公主说过,祂乃是自己的第一个徒弟,因此也竖耳倾听。

长乐公主微微一怔,脸上掠过一缕缅怀神色,却不答反问道,“小太保如何知道那老猿?”

刘伯钦见公主小小年纪,却称呼自己“小太保”,只是知祂能能骑虎而行,必定是神通广大的真人。

因此恭声答道,“我年幼之时,就已跟随父亲一起在山中打猎,来往各座山头。”

“有一次先父带着我,一同追赶一只山猫,穿山越岭,突听得有人唤我父亲姓名。”

“我父带我杀了那山猫后,又领着我,一同去见过被压在五指山下的老猿。”

刘伯钦和李玄奘,长乐公主两人一边赶路,一边向两人说起,五指山老猿之事。

有分教,“细说英雄前事,又见心猿脱身。”

不知刘伯钦和五指山下老猿,有何交情,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