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大传(上册)

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北方的唐生智和冯玉祥,原本相约共同反蒋,但当冯玉祥出兵潼关时,驻郑州的唐生智却拼命抗冯而不反蒋。据说唐生智的理由是冯玉祥的前敌总指挥宋哲元欺人太甚,故唐生智认为不打退冯军不能反蒋。唐军与西北军交锋,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既打败了西北军,又使得讨蒋战争无法进行,改组派对此毫无办法。

与冯玉祥合作不成,汪精卫又鼓动唐生智与安徽的石友三联合反蒋,同时与南方的张桂军相呼应。石友三原是冯玉祥的部将,后投靠蒋介石,但不为蒋信任。石与叛冯投蒋的韩复榘、马鸿逵结为小集团,1929年11月,唐生智与他们取得联系,拟共同反蒋。但马鸿逵暗中向蒋介石告密,使蒋早有防备。汪精卫的“中央”不知有变,仍委任唐生智为“护党救”第四路总指挥,石友三为第五路总指挥,联合反蒋。唐石相约,唐部南下取武汉,石部由浦口进攻南京。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11月,蒋介石命石友三援粤攻桂,以乘石部分批东进时,对其缴械。石友三一面假装服从命令,向蒋介石表示忠心,一面将计就计,把部队带到浦口后,举兵反蒋。先后扣押了蒋介石派到石友三部队的代表、兵站总监卢大佐,缴了浦口公安局、保安队、护路队的械,并从长江北岸炮轰南京。石友三通电接受“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护党救”第五路总司令职,率军直奔南京而来。17日,石友三在蚌埠组织了安徽省政府,不久,移驻河南商丘。

石友三在浦口起事后,唐生智立即发出反蒋通电,声称要汪、阎合作,反对非法的“三全”大会,主张“护党救国,促成统一”,改组一切非法党部。宣布拥汪联张,接受“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任命,在郑州就任“护党救”第四路总司令职,放弃南京政府颁给的第五路军番号。

12月3日,正在应付两广战事的蒋介石,连忙召集军政大员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讨伐唐、石对策,决定派赵戴文回山西,吴铁城到东北,分别活动阎锡山、张学良,争取阎、张反对改组派。对石友三部,主要利用韩复榘、马鸿逵部牵制,只派追兵,不予重点攻击,对唐生智部,立即调集主力,全力进行歼击。很快,阎、张先后通电拥护中央,石友三也转变立场。唐生智寡不敌众,1930年1月6日,致电阎锡山,交出兵权,后化装逃入天津租界,所部被改编。

汪精卫损兵折将,“护党救”以失败告终。蒋介石自汪精卫发动“护党救国”运动起,就施以高压政策,1929年10月3日,明令通缉陈公博、顾孟余等人。2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王法勤、王乐平等9人党籍。11月19日,南京政府密令侦察封禁改组派上海总部。12月2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除了军事斗争外,蒋还派人于1930年2月18日晚暗杀了王乐平。王乐平是改组派总部的实际负责人,是改组派各项活动的执行者,蒋介石对其恨之入骨。

王乐平被暗杀,改组派遇到沉重打击,从此,总部处于瘫痪状态,一蹶不振。在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加之改组派本身的反动性和内部矛盾,反蒋运动失败,北平扩大会议破产后,汪精卫再度流亡法国。1931年1月,汪在香港发表声明,宣布解散“改组派”,至此,改组派作为一政治派别便不存在了。但是,其上层分子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后来又利用胡汉民被蒋扣押的时候东山再起,在蒋介石的政治诱惑下,加入了南京国民党中央。至此,改组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争斗也以汪的失败暂告一段落。

www.youxs.org

蒋介石在打击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政治反对派之后,自以为异己力量已不能再起,更不能与之相抗衡,即准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以便利用民意机关和法律形式,巩固和扩大自己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但他的主张遭到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从而发生了激烈的政争。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他是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他便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立法院院长,他的设想是自己主党,蒋介石主军政。在胡汉民看来,按照孙中山“以党治国”的理论和“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计,在“训政时期”党替代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只有把这四权行使好了,才能保证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道路。中央政治会议和立法院对于民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党与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中央政治会议(类似于西方议会,但非选举产生),具有创制与立法的最高权力;作为治权系统的立法院,主要是对中央政治会议立法纲要进行具体化、条文化,做出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规定。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胡汉民出国考察,8月末,胡从欧洲回国,在上海、南京倡议试行五院制,到了10月,蒋介石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时人讥胡为叔孙通。因为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真正控制的地方,不过全国领土的1/3左右,仅长江下游的几个省,事实上仍处在军政时期,在这时期就实行孙中山手订的建国大纲中的五院制,颇为牵强。胡汉民此举,一是为了抵制汪精卫,二是为了实现其政治幻想。胡汉民设想蒋介石在平定天下后,将国家交给他治理。

胡汉民的老友邓泽如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蒋权谋奸诈性格不会变,在胡从国外回国赴宁途经香港时,邓以竹笼内装小黄雀相赠,其象征日后胡的下场也会如此。当时胡汉民在上海的一班办《再造》杂志的朋友,也联名写信向胡进言,劝胡不要赴京,还是作在野派领袖为好。然胡对官场甚为向往,根本听不进劝告。自古以来武人只能马上得天下,而文人才能治天下,汉高祖有叔孙通帮他订朝仪,现在北伐军已下南京,天下指日可定,天下定后,便该文人显身手了。

胡汉民在南京做立法院长期间,确实帮了蒋介石的大忙。胡汉民在国民党中地位高于蒋氏,因此,在国民党中有着很大的号召力。每当有倒蒋分子起来时,他总是引经据典,念念有词,攻击对方的行动是违背总理遗志,分裂国民党。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在1929年兵不血刃占了武汉,击败桂系,把白崇禧赶回广西,尤其将李济深从广东骗到南京扣留,这和胡汉民及其密友古应芬大有关系。

在1929年3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胡联手打击桂系,宣布开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的党籍,并出兵讨伐,决定永远开除陈公博、甘乃光的党籍,开除顾孟余党籍三年,给汪精卫以书面警告。胡汉民帮蒋介石打桂扣桂扣李,中原大战蒋氏的胜利,改组派同西山会议派的合流的扩大会议倒台,胡汉民都功不可没。

但是,事情慢慢起了变化。当蒋介石在胡氏的支持下打败了各派的地方势力之后,其独裁日甚一日,并且还要准备通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一部确立总统制的训政约法,以实现其主宰一切的野心。对蒋介石要召集国民会议和制定约法的主张,胡汉民十分敏感。蒋介石要制定约法当总统,这就意味着蒋介石要从他的手里抢夺对党的控制权。而且从理论上讲,制定约法,召开国民会议和实施宪政选举总统,是属于宪政阶段的任务。而且,由独掌军权的蒋介石来说,只能是加紧约束他人,集大权于己一身。因此,胡汉民极力反对制定约法,更反对举行国民会议选举总统。

南京国民党的三届四中全会,是胡蒋斗争的第一回合。在国民党南京中央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胡汉民发表文章指出: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决定将孙中山的遗教定为国家的根本,无须再谈约法。可精明的蒋介石却不是把孙中山遗教搁开,而是高举“遵奉遗教”的旗帜,主张另定约法,以便自己问鼎总统的宝座。于是,胡蒋之间展开了一场表面为要不要再另加制定约法,实质权力之争的论战。

1930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的诞辰之日,这天,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于南京召开,蒋、胡对战的第一个回合也于此正式开始,时参加会议的有中执委、中监委共55人。胡汉民致开幕词,蒋介石发表了《告中央同志书》,并在会上提出了两项施政的基本主张,一是肃清“匪共”,二是召开国民会议。胡汉民见蒋介石立法之心不改,却毫不退让,并且大肆渲染蒋介石的独裁图谋。

蒋介石对胡汉民的言行大为光火,却碍于胡在党内的地位,对他又无可奈何。由于蒋、胡在约法问题上争论激烈,全会在通过召开国民议会上达成一致,而没有提出国民会议是否要制定约法。胡汉民于此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对其他问题,也就大大地向蒋让步了。这样,蒋介石在三届四中全会上,成功地修改了国民政府组织法,从而提高了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职权。原行政院院长谭延闿于22日病逝后,即由宋子文代理,会上,正式推举蒋介石兼任行政院院长职务。

当时,行政院为五院中权力最大的院,相当于内阁。在这次会议上于右任很是卖力从而接替赵戴文任监察院院长,深得蒋的信任和重用。蒋介石在这三届四中全会上,启用于右任,也就是看中了他与胡汉民的不和。

四中全会后,蒋介石积极筹备国民会议。1月20日,国民会议选举总事务所成立,以戴季陶为主任,孙科为副主任,负责国民会议的筹备工作。2月20日,国民会议选举总事务所电令各省市,限各省市务于4月20日前完成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陈果夫、陈立夫又往各地派员监督各地代表选举,收集各地选举动态,他的目的在于保证各地代表,由忠于蒋介石的人来担当。国民党中央常委开会,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派中央委员一人,指导党部工作,所去之人实际上成了国民党中央的钦差大臣,事无巨细,无不干预。

蒋介石的这些频繁活动,胡汉民自然看得很清楚。蒋介石很明显违背了两人在四中全会上协议,而沿着个人的愿望一意孤行,胡再一次觉得当仁不让了,那些与蒋氏有隙之人,也都劝说胡出面,限制蒋氏的权力。当时在国民党内也只有胡能同蒋抗衡了,胡对自己的力量也曾仔细盘算,感到自己力量与蒋势均力敌。一是自己为国民党元老,系孙中山的同辈与助手,在国民党中具有显赫的地位,资历之深,蒋介石远不能与之相比。二是自己背后有国民党元老派及广东财团、门阀势力的支持。三是自己两年来在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中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四是孙科的太子派一向与己合作。五是自己掌握着立法院,在立法问题上与蒋展开论争,蒋必不敌。

1931年1月5日,胡汉民针对蒋介石以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及选举总统的企图,公开发表谈话,专门论述国民会议的性质与任务,对蒋介石的约法进行理论上的批判。他指出国民会议与国民大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形式。国民会议只是训政时期带有政治协商性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国民中一部分人的代表会议,并不是由全体国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产生的国民大会,因此它不是权力机关。国民大会是全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以及修改宪法与法律和制裁官吏的权力。他还讲到,孙中山虽然在遗嘱中提出要在短期内召开国民会议,但并未提到国民会议应当制定约法一事。胡汉民以其对民主理论的熟悉轻而易举就从理论上击败了蒋介石,这一方面蒋介石不是胡汉民的对手。

蒋介石本是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中的人物,面对这理论之争,自然不是胡的对手。事实上,蒋对胡汉民的不合作也不太介意,他不会因为胡汉民的态度决定取舍,但此时各地选举的形势对蒋很不利。

蒋介石的独裁专横,在国民党内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不满,因此,胡汉民公开与蒋抗争,得到了党内不少人的支持。国民党元老派,孙科的太子派,部分中央执、监委员,立法院委员等大都倾向于胡汉民一方,不少地方党部也支持胡的主张。尽管蒋介石利用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把持的中统特务机关到处活动,但也无济于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