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

狐惑

二十五废后风波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二十五、废后风波(1)

宣德和柳云若回宫之后,孙贵妃的产期也近了。她向宣德哭诉,说皇上不在的时候,有人在她宫里偷偷安放檀香,分明是想让她流产;又抱怨说太医院的药吃了“心口闷得慌”,还是柳云若配的药好,要柳云若到她宫里伺候。

檀香一案时过境迁已无从查起,但宣德从孙贵妃闪烁的言辞中能感觉到她是指向皇后,宫闱之事风起云涌诡谲多变,宣德不想深究。他只得吩咐柳云若好好照顾孙妃,他要处理越王的案子,实在分不出心力。

柳云若搬到了孙贵妃的储秀宫,一切事情就好安排了。他选了宣德要去瀛台接见安南使者的一天,早上储秀宫传出消息说孙贵妃破了羊水,早已选好的太医便带着孩子进了宫。

宣德刚从瀛台回来,见柳云若在寝宫门口迎接他,有些吃惊:“你怎么回来了?”

柳云若一笑道:“臣来跟皇上道喜,今晨贵妃娘娘开始阵痛,稳婆已经去了,现在拉着帘子,说是一切平安。”

宣德猛得站住:“你是说——就在今天……”

柳云若道:“娘娘脉相平和胎位正常,如无意外,很快当有佳音。”

宣德兴奋地抓住他的手:“那你还不在那里守着!黄俨,派人禀报太后!”

柳云若看他高兴得脸上都放光了,心里不知为何突然疼了一下,勉强笑道:“贵妃娘娘那里都是女人,臣插不上手。太后已知道了,她老人家在钟萃宫礼佛,说要斋戒一日,请菩萨赐福。”

宣德感动得眼眶都是一热,对黄俨道:“传令全宫,自朕而下,今日斋戒!”忙忙地扔了帽子,脱了朝珠道:“咱们还是过去看看……”拉起柳云若的手刚要往外走,突然听见外头一个太监高喊着:“皇上!皇上大喜!皇上大喜——”

太监尖细的嗓子惊得宣德浑身一炸,随即明白过来,孙贵妃生了!

他冲出内殿几步跑下玉阶,小太监跑得晕了头,没有来得及收脚,一头撞在了宣德怀里,吓得魂飞魄散,刚要跪下道:“奴婢罪该万死……”已被宣德一把揪住,先问:“是男是女?!”

小太监大声喊:“是男孩儿!是皇子!”

皇子!

宣德头顶轰然一响,只觉有人拿大棒子敲了他一下,激动地透不过气来,抓着小太监忘了松手,慢慢地回过头来,对着刚刚追出来的柳云若愣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来:“你听到了吗?是皇子……朕有儿子了……”

柳云若奔过来的步子也止住了,孙妃派人来报喜,说明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他的努力,他的策划,终于有了结果。有这个孩子在,即使营救汉王的计划不能成功,他也可以放心去死……他的心在腔子里乱撞,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悲,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颤声道:“恭喜皇上……”

“□□保佑!”宣德仰天长出一口气,狂喜地喊道:“感谢苍天!朕有儿子了!大明有后了!朕有后了!”一年来的期望、忐忑、猜测、不安终于在今日梦想成真。宣德几乎要落泪,有了儿子,意味着江山后继有人,意味着自己再也不用担心诸王觊觎皇位,意味着他的血脉将与大明一起传承……

宣德顾不得再和柳云若说什么,扔下那个太监撒腿向孙贵妃的储秀宫奔去,慌得黄俨带着一群太监赶紧去追他。没有人注意柳云若仍然孤零零地跪在乾清宫门前空荡的广场上。

远方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在向整个皇宫宣告,皇长子平安降生。

柳云若缓缓抬起头,他隐约看见冥冥之中有一双眼睛在望着他,或许是欣慰,或许是谅解,或许是悲凉。他终于做到,他让汉王在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终于成了一个胜利者,但这也意味者,他对宣德,将永远是背叛者的身份,那虚幻的快乐和温暖,已被他亲手捏碎。

他缓慢地挪动身子,面向西方,轻声道:“您听见了吗?您有儿子了……”然而越来越激烈的鞭炮声淹没了他的低诉,他听不见自己的声音,脸上有冰冷的水滑过,可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哭泣。

史书记载:“宣德二年十一月己亥,皇长子朱祁镇生,大赦天下,免明年税粮三之一。”

也有野史说,“贵妃孙氏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赞颂也罢唾骂也罢,后人看到的只是毫无感情的文字,故事里的人物的孤寂和落寞,选择和付出,谁又知道。

宣德陪着太后去储秀宫看望孙贵妃,刚刚分娩的孙妃体态还是有些浮肿,但是笑容如同五月之花,灿烂、慵倦而满足。她知道从此之后她是不是最美的女人已经无关紧要,她是第一个在后宫中拥有孩子的女人,太子之母终将为后,这是不言而喻的。

张太后对小孙子爱不释手,皇长子模样漂亮哭声响亮,在太后的怀里撅嘴伸腿咬拳头,一刻不肯安生,逗得太后合不拢嘴。她看看皇长子,又看看宣德,突然笑道:“你猜猜着孩子像谁?”

站在宣德身后的柳云若心头突得一跳,宣德笑着道:“不像朕就像爱妃,还能像谁?”

太后看看宣德又看看怀里的孩子,笑着摇头:“哀家看,这孩子,还是像成祖爷多些。”

“成祖……”宣德有些茫然,他印象里的祖父定格成了一张浮肿阴郁的脸,无法和眼前这粉嫩的小肉团相联系,他仔细又看了一眼,皇长子瞪着眼睛的样子,猛然让他想起了汉王朱高煦——那样的坚定不屈。

他随即摇了下头,赶紧摒弃了这个阴翳的念头,也许太后说的对,这个孩子像成祖,不是都说高煦最像成祖么?

从储秀宫里出来的太后脸上慢慢退去了欢笑,她拉着宣德的手,一边缓步走下台阶一边低声问:“皇帝,你是不是停了中宫笺表?”

中宫笺表是皇后特权的象征。皇后在三大节——万寿、元旦、冬至时,或在特殊喜庆日,或有特别请求,可以使用皇后之宝,直接向皇上进笺表致贺或提出要求,皇上是不能拒绝的。停了中宫笺表,等于取消了皇后的权威。

这是宣德和柳云若商议的结果,孙贵妃生下孩子后虽然不明说,但隐约会提起当初宣德许下的“生下儿子就立皇后”的戏言。柳云若也认为,若是皇帝要立皇长子为太子,就要抬高太子之母的身份,以防止将来再有儿子,发生宠母夺嫡的事,引发后宫纷争。若要废后,就要先给大臣通通风,不如先停中宫笺表,一些懂事的大臣必然后见风使舵,请立皇长子之母为后,到时候宣德“勉为其难”听从大臣建议,就可以免除“薄幸”的非议。

宣德也知道太后必有这一问,从容答道:“是,儿臣和孙贵妃许下了‘母以子贵’,她现在生下儿子,是我大明功臣,儿子要给她些奖赏。”

太后忽然站住了脚步,转脸静静望着宣德:“要奖赏她什么不能奖赏,非要立皇后么?皇后跟了你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是皇帝能包容天下,为什么容不下她一个女人?”

宣德咬了咬牙,沉声道:“民间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太后炯炯有神的眼睛黯淡了一下,喟然叹了口气,却不再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对黄俨和柳云若吩咐道:“皇帝晚上在哀家那里用膳,你们都回乾清宫吧,哀家那里有人伺候。”

宣德诧异了一下,随即明白有些事母亲要和他单独谈,向柳云若使个眼色,让他先回去。

进了慈宁宫,太后屏退了宫女宦官,开门见山道:“皇帝,你跟哀家实说,你要废后,是为了孙妃,还是为了那个太监?”

宣德惊道:“母后!”

张太后苦笑了一下:“知子莫若母,你喜欢什么,在乎什么,为娘的知道。孙妃得宠不假,可你宠她还没到能为她大动干戈的份儿上,就算要立太子,一个贵妃的身份足够了,你真的是为了柳云若么?”

这个心思,宣德连柳云若都没有说过,却被母亲洞悉,一时间他也有些窘迫,迟疑着道:“也不全是……”

“为什么?”

太后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宣德觉得他在母亲面前真的是无事能瞒,咽了口唾沫道:“儿臣……怕将来万一我早走一步,皇后会难为柳云若。邓通在汉文帝时多大权势,可是汉文帝一死,就被窦皇后活活饿死,儿臣,不想他落个这样的下场……”

太后黯然点头:“哀家猜就是这样……皇帝,真值得么?”太后忽然有些气喘,颤声道:“他毕竟是个男人啊……你全忘了哀家告诉你的话了么?”

宣德咬了咬嘴唇,终于抬起头直视了母亲:“儿臣以前跟您说当他是一个玩物,现在要收回这话了,娘,儿子爱他!”

“爱……”太后失神了一下,“皇帝,这话不能轻易出口的。”

宣德突然提衣跪下道:“儿子知道,天子无私事,但儿子也是人,儿子爱谁,喜欢谁,自己心里清楚。儿子并没有让他干政,没有给他官职,没有给他越份的封赏,甚至为了保全儿子的名声,儿子把他……儿子就想留他在身边,让他平安一世,这点权利都没有么?”

太后缓缓伸出手去抚上了宣德的脸,叹息道:“皇帝……听我说,只要你高兴,当娘并非不通情理,哀家不拆散你们。但是,废后一事哀家坚决不能答应,天子家事人们看都是国事,不要厉颜厉色的大动干戈。汉武帝的阿娇皇后,十几年没有子息,还捣腾巫蛊,汉武帝废了她后人还念叨《长门赋》。为什么?只因为‘糟糠之妻不下堂’!现在皇后没有过失,你这样平白无故的废掉,是让天下人骂你薄幸汉子……你说的事,我会劝皇后,让她对柳云若好一点,对孙贵妃也好一点,她底子里是不嫉妒的,是你这些年太冷淡她了,多少有点怨气,哄一哄就好了。人,将心比心呐,后宫的女人,哪个是不寂寞的,为娘也是这么过来的……”说着已淌下泪来。

宣德沉思良久,实在没有理由可以反驳母亲,无奈地笑笑道:“儿子听您的就是,您别伤心了。”挪身到榻上给母亲拭泪。

欢迎来玩儿:掠水惊鸿 577900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