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第1卷

最三国第1卷

第32章 仁慈的力量 2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张飞要自杀,除了城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刘备的两个老婆没有被救出来。

她们都沦陷在徐州城内。

对于张飞来说,这是一个男人不可承受的侮辱:自己屁颠屁颠地跑出来了,两个弱女子却在吕布手下遭受凌辱。他枉为男人,更别说什么大丈夫了。

所以他的剑拔出来了。

目标是自己。

这是张飞的决绝。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杀别人易,杀自己难。一个人最难杀的人其实是自己。将自己杀死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绝望,对这世界的绝望。

张飞现在就对这世界绝望了。

根据地没有了。

做男人或者说做大丈夫的资格没有了。

最重要的是,人生的目的地没有了。

他不知道,就区区三个人,百十条枪,惶惶如丧家之犬般,还能折腾出什么明天来。

乱世没有明天,张飞闭上了眼睛。

刘备没有对这世界绝望。

刘备以为,闯世界,不在人多人少,而在于心中有没有信心。

信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刘备还以为,人生的目的地不在于一座城池,而在一个王国上。

所以他认为,区区三个人,百十条枪,惶惶如丧家之犬般,还能折腾出美好的明天来。

因为他的心中还有信心。

不错,根据地是失去了。但是没有失去,就没有得到。下一个根据地说不定更加诱人。

至于他的两个老婆,刘备也以为无足轻重。和张飞比起来,他宁可要张飞,也不要那两个老婆。

这是乱世的潜规则,兄弟比老婆重要。

所以当刘备夺下张飞用于自杀的剑并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时,张飞哭了。

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这个时候他突然明白刘备能做他大哥的理由了:不是比他年长,而是比他能舍,舍常人所不能舍。

更重要的是比他能等。

等待明天,相信明天。任何时候不抛弃不放弃。这才是做大哥的范儿啊。

张飞心服口服。

他不再寻死觅活了。他要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去搏它一个美好的明天出来。

给自己看看,也给世人看看,以此证明,他还是男人。

还是大丈夫。

袁术蠢蠢欲动了。

在得知吕布偷袭了徐州之后。

袁术蠢蠢欲动并不是要拿下吕布,而是要拿下刘备。他要借助吕布的力量前后夹击拿下刘备。

袁术对刘备穷追猛打是因为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人必须首先拿下。而一个人对自己有没有威胁不看他现在手头的兵有多少,要看他屁股后面可能能跟随的兵有多少。

从这个思维出发,袁术感觉:刘备比吕布可怕得多。

不错,吕布现在是得到徐州了,刘备则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是在袁术心中,他们俩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吕布得到徐州是偷袭来的,刘备得到徐州是别人哭着喊着送给他的。

技术含量不一样。

袁术以为,偷袭得逞者只有小聪明,不可怕;义满天下之人却是太可怕了。

义满天下者,心中只有天下,这样的人对一座城池的得失是满不在乎的。

事实也确是如此。刘备看上去还是淡定从容,荣辱不惊。

刘备如此的表现不禁让袁术心惊。

曾经,袁术以为未来和他一起争夺天下的那个人会是曹操。现在他才明白,金麟岂是池中物,刘备竟然也是一个重要人选。

甚至是不二人选。

曹操兵满天下,刘备义满天下。这两个人,谁比谁更可怕呢?

答案不言自明。

袁术觉得,必须趁刘备羽翼未丰时将他一举拿下。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人生不是绕口令

吕布是看在袁术付出代价的基础上才同意出兵的。

虽然剿灭刘备对他来讲也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但是吕布却不排斥“利”多多益善。

因为袁术准备送给他金银一万两、粮五万斛等好处,条件只有一个:吕布出兵夹攻。

吕布很高兴。高兴自己得到了利益。

吕布总是这样,喜欢意外之利的出现。得到徐州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利,袁术对他许诺的好处同样是意外之利。

他的人生,总是满足于从一个意外之利滚到下一个意外之利那里去。总之,得与失对他来讲是最重要的。

吕布不明白:人生除了“得到”之外还有什么。人生就在得失间嘛。站在徐州城头遐想袁术即将送给他的那些金银财宝,吕布感觉人生至此,真是夫复何求。

但是,遐想成了空想。

吕布什么都没有得到。袁术拒付他所许诺的那些好处。

理由是刘备跑了。

刘备神鬼莫测地从两大部队的夹击缝隙中跑了。所以袁术不准备为这次劳而无功的军事行动买单。

袁术以为,每个人都想得到命运给他的机遇,但很少有人知道,机遇的背后是陷阱。

而人生往往是踩进去时以为是机遇,直到拔不出来时才知道是陷阱。他希望把这样的人生感悟拿出来和吕布共勉。

吕布没有和他共勉。

在吕布的字典当中,机遇就是机遇,陷阱就是陷阱。如果有人敢跟他玩绕口令,那他只能将这个人的机遇打成陷阱。

吕布准备出兵了,目标是袁术。他要狠狠教训一下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他要让他知道,人生不是绕口令。

陈宫觉得,吕布的想法是对头的。人生的确不是绕口令。

但陈宫还觉得,吕布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

因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知道自己的分量。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吕布同志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现在去打袁术,那不是找死吗?被打死了那当然没二话,万一没打死,逃回来了,徐州也不是他吕布的了。刘备现在正围着徐州城打转,想方设法要钻进来呢。吕布若出兵打袁术,徐州空虚,对刘备来说确是天赐良机。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让刘备去打袁术,自己遥控指挥。

吕布笑了。他笑一贯正确的陈宫这回竟然也犯错误了。

错得还不轻。

让刘备去打袁术?刘备要肯听他的话去打袁术,条件只有一个,他是刘备他爹。再说了,刘备现在打袁术,完全是鸡蛋碰石头,自取灭亡嘛。

陈宫坚持,坚持他的想法。

陈宫告诉吕布,刘备现在需要一个窝,极其需要一个窝来安顿自己。我们就把小沛给他,让他在那里休养生息。刘备是一个非常念恩、感恩的人,如果我们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帮助了他,他肯定愿意为我们去做点什么。再说打袁术对他来说也是复仇之举,正所谓一举两得……

吕布沉默了。

现在,即便他没有被陈宫完全说服,但起码有一点是被说服了,那就是刘备是一个非常念恩、感恩的人,给他一瓶矿泉水,他绝对还你一条瀑布。

只是另外有一点他没被说服——刘备会屈尊窝居小沛吗?特别是在他吕布抢了徐州之后,刘备会愿意接受仇家的赏赐屈居一隅苟且偷生?最要命的是还得听从仇家驱使为其效犬马之劳?!

吕布赌他不会。

因为他是刘备。

陈宫赌他会。

也因为他是刘备。

两个人兴致勃勃,对一个男人可能的人生抉择各抒己见并坚信自己的判断。那么接下来,刘备究竟会怎样去做呢?

失去是为了得到

刘备决定窝居小沛。

他作出这个决定时,表情平静。没有人知道,这其实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若干年后他的三顾茅庐之举。

因为他可以活下来了。

以当时的中国之大,可以说除了吕布施舍给他的小沛外,刘备并无立锥之地。所以“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张飞却几乎挺不住了。

他挺不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拒绝与吕布见面,带着刘备的两个老婆直接回小沛生闷气。与此同时,刘备则笑呵呵地去徐州拜谢吕布,真诚地感谢对方在其最危难的时刻接纳了自己。

吕布倒吸一口冷气,见过能忍的,没见过这么能忍的。

但是这样的精神,吕布不相信。

他决定做一个试验,良知试验。

徐州城的牌印出现了。

出现在刘备的眼前。

牌印在轻轻地摇晃。

一双眼睛也在轻轻地摇晃。

那是一双隐藏在牌印后面的眼睛。

吕布的眼睛。

另一双眼睛却是闭上了。

刘备的眼睛。

刘备不仅把眼睛闭上了,他把心也闭上了。

这一回,不仅是吕布倒吸一口冷气,陈宫也倒吸一口冷气。他怕了这个人了。

甚至,他开始在心里后悔接纳这个人了。

因为陈宫以为,这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刘备貌似无欲无求,但他真的无欲无求吗?能成大事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隐藏自己的。

刘备现在就隐藏了他的。

没有人知道他的有多大,只是有一点陈宫可以肯定,这绝不是个可供驱使的人。

相反,他是个别人甘愿被其驱使的人。

关羽就甘愿被其驱使。

张飞也甘愿被其驱使。

接下来还有谁甘愿被其驱使呢?

陈宫想到了两个字,两个让他绝望的字:世界。

这个世界甘愿被其驱使。

在寿春,袁术的眼睛也在轻轻地摇晃。

因为在他眼前,有一个比城防牌印更重要的东西在轻轻地摇晃,传国玉玺。

袁术很想得到它。

事实上他的这个愿望即将得以实现,孙策不想要这块传国玉玺了。

当然,准确地说,孙策不是这块传国玉玺的主人。他死去的老爸孙坚才是。

更当然,严格说起来,孙坚也不是这块传国玉玺的主人。他只是暂时拥有了它,然后很快失去了它。

就像这个乱世的很多东西一样,没有人可以是它的主人,只能是它的拥有者,暂时拥有者。

得到是快速的,失去也是快速的。

现在,这样的游戏规则降临到孙策头上。

孙策之所以想失去传国玉玺,目的是为了得到。

得到袁术的部分武装力量,以为其所有。

应该说,这是一种交易。

孙策相信,这样的交易注定会成功。因为他的交易对象是袁术而不是刘备。

袁术爱传国玉玺,就像老鼠爱大米。

刘备避传国玉玺,就像鸡避黄鼠狼。

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世谋略。

所以孙策只找袁术交易,袁术虽然爱他手中的武装力量,但更爱传国玉玺。这样的交易在袁术看来,毫无疑问是划得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