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1990

归来1990

第60章专家的意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你猜江奕接下来会问什么?价格还是产量?”

“都有可能,不过我感觉他肯定会说能不能生产出来。”

江奕不知道,江文社和赵晓晴已经在悄悄地打赌,看谁更懂江奕、谁能够把他的举动猜得更准。

“Electronika笔记本电脑应该很贵吧?”果然,江奕最关心的就是价格问题,这是笔记本能否推广的主要障碍。

“好像是三四千美元,你也知道,卢布的价值变化太大了。”阿卡廖夫费了好大劲才回想起来,而且不好意思用卢布标价,毕竟八十年代末的卢布已经完全不具有参考价值。

相当于华国的3万元,普通工人五六年的收入。这么贵的价格,也只有少数技术人员才能有机会用一用了。

江奕一回头又问纪兵:“纪兵,你从美利坚带来的这台笔记本多少钱?”

“4350美元。”纪兵倒是毫不迟疑地报了出来,这么贵的价格让他心疼好久了,咋都忘不了。

“处理器是25MHz Intel 486SLC,可移取的120MB硬盘,加上镍氢电池,还能用差不多4个小时。没想到短短几年笔记本电脑就发展这么快!”阿卡廖夫迅速查看了一下电脑的配置,不住地叹着气,然后提高音量叫了一声:“拉达,你来看一下。”

这时候,那个收银员才快步走了过来,江奕知道她就是那个期刊的前编辑了。

女人保养地很好,倒不像是一般女人结婚几年后具有的大妈级别的身材。当她看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瞳孔明显地放大了一些,跟阿卡廖夫交流着什么。

只是不知道她在跟阿卡廖夫说些什么。

“她是问华国也在卖这种笔记本···好像想买一台···男的说不是···而且很贵···”江文社学了挺长时间俄语,这次总算有了表现一把的机会,只是看他磕磕巴巴的水平,做同声传译肯定不合格。

江奕看着阿卡廖夫两人聊着,思绪却跑到了远处。笔记本电脑和PC电脑功能差不多,虽然只是外形有差异,可是从PC机到笔记本的距离却不是一般地大。

尤其是微电子设计、芯片等华国比较弱的领域,短期更是难以逾越,所以他压根没有想过笔记本电脑的生产。

阿卡廖夫却提醒了他:有了罗沙国专家、PC电脑的研发基础,向笔记本电脑进军的路程会快得多,而且从组装为主,关键部件逐渐跟上。

同时,纪兵带来的笔记本也让江奕忽然想起了几个潜在的产品:有了这么大的液晶显示屏,商务通、好译通等对液晶面板要求较高的快速消费品,现在就可以考虑推出了。

“在兰陵的前苏联专家有没有参与笔记本电脑生产的?”江奕忽然打断了阿卡廖夫的谈话,非常突兀地插了进去。

“我没有参与过,不过来了这么多人应该有人是那个分厂···”阿卡廖夫老老实实地回答着,可是没想到却被拉达截断了。

两人小声交流了一会儿,阿卡廖夫才继续说:“我刚想起来,以前我们车间做的支架就有用在笔记本电脑的,还有,玛利亚是质量检测方面的,也跟这个有关。”

一句话说得江奕想要抽抽了。

支架生产,产品质量检测,这是最边缘的零部件了,连组装车间的工人都比不上。

或许是看到了江奕脸上的失望神情,拉达又和阿卡廖夫交流了一会儿,然后阿卡廖夫补充了一下:“玛利亚家离这里很近,她肯定还认识一些笔记本电脑车间的人。”

看在Electronika是个大企业的份上,江奕也就等他们一下。

趁着机会,阿卡廖夫又说了起来:“我们厂本就生产笔记本电脑,只是卖得不太好,加上国内管得不严、走私严重,所以企业的重心就放在了家电领域。”

阿卡廖夫的态度变化太快,让江奕有些摸不着头脑。

“江奕,我刚刚偷听了一下···”江文社的脑袋伸了过来,悄悄地告诉江奕一个人:“是那个女的,让这个男的尽量跟笔记本电脑走近一点儿,估计是想···想捞点儿好处吧。”

果然还是编辑们的眼界最开阔,江奕看了一眼拉达。她肯定是知道了江奕是个能做主的,才说服了自己丈夫一定要跟笔记本电脑挂上钩。即使没有直接联系,千方百计找人来也可以撤上点儿关系。

说话间,一男一女就到了。

“玛利亚!”女的率先跟拉达行礼,两人貌似也有点儿时间没见到了。

不过有些不太对头的是,这个女士好像身体不太方便。

“这是玛利亚和卡扎科夫。玛利亚现在也是在洗衣机厂的质量检测部门,卡扎科夫现在是在腾龙交换机公司。”阿卡廖夫一一介绍了两人:“哦,他们的爸爸是马科?米哈伊洛维奇。这个咖啡馆也有他的股份。”

看到两人毕恭毕敬的表情,江奕估计那个叫做拉达的肯定已经告诉他们自己是谁了。

“我爸爸现在···身体一般,所以他无法过来···”卡扎科夫虽然跟阿卡廖夫差不多时间到兰陵,可是汉语水平却差了不少。

“原来是总工程师的子女,幸会!”江奕不认识其他人,可是米哈伊洛维奇老爷子却必须知道。那可是为他管理苏联产业园众多家电企业技术的老专家了。

“老板,听说苏联专家的薪水要涨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玛利亚的汉语比自己哥哥的水平强多了,不过性格方面却没有向华国人靠拢,一点儿太直接了。

“应该是的,不过要先从那些水平高的专家开始。”江奕也不打算隐瞒,花了大钱本来就是要吸引更多专家投靠的。

“那可真是太好了,没有白费我一条腿,哎呀!”玛利亚一时高兴,动作就大了一点儿,刚刚可以隐忍的疼痛也藏不住了。

“我这个妹妹···”卡扎科夫脸上红红地,还挺不好意思地向江奕解释:“她听说薪水要涨了以后就开心地不行,结果摩托车就有点儿太快了···”

“你有钱了,侄子才能去远东大学读书呢,我是为大家高兴,我的傻哥哥!”有下一代的切实需求在,玛利亚并不觉得有什么尴尬。

原来,前苏联专家的子女在华国考试的竞争力比不上齐鲁省的考生,绝大多数人都读不了大学。苏联专家的收入比较高,可是相比留学的费用还是有些吃力,支持子女去那里读书还有困难,毕竟每年的学费是用美元支付,并非使用汇率超低的卢布支付。

“华国的美元管得也严,不过人民币在远东的一些城市也有流通,换成美元大概是10:1,都是这么出去的。”玛利亚或许也感觉自己要得太多了,尤其是这个老板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学生模样的人时。

估计他们是把人民币交给一些东北的朋友,然后通过边贸城市带出边境,那里能够有少量资金流出流入,算是外汇严格管理、人民币跨境出入的特殊政策。只是长此以往,做父母的就太辛苦了。

更不用说还要忍受一次10%以上的黑市盘剥。

江奕又想到了四所罗沙国的大学与华国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不过合作基本上停留在罗沙国单向输出教师的模式上。无法满足前苏联专家子弟读大学的需求。

“我有个叔叔在远东,可以让他推动当地使用人民币支付学费,不过要找到银行愿意接收人民币,而且还要建立支付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动作,虽然技术层面并不难,只要将华国与巴国共同搭建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复制过去就行了:“短期可以为各位专家的子女专门给一个额度,足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这种模式很简单。境内扣除专家们的一定薪水,然后在境外支付他们的子女美元就可以了。

“江老板,你说的是真的?”

“要是能用人民币付学费,以后能去留学的孩子可就多了。”

这个措施绝对是惠及多人的,在场的四个人不禁欢呼起来。

估计以后每年会有上万人到罗沙国留学,四年大学滚动起来就是四五万人在外留学,估计每年花费的外汇在两亿美元左右。想想都让江奕有些肉疼,可是长期来看肯定是值得。

只有打通了人民币支付学费和银行支付渠道,外汇失血才能停止,只是想想两个大国之间的货币博弈问题,就知道短期绝无可能。

别的不说,莫斯科大学就足够江奕眼馋了。那所学校曾经获得13个诺奖和6个菲尔兹奖。而华国只有到了2015年才有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者出现,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菲尔兹奖更是从未清零。这就是苏联的一个重大遗产,不由得江奕不去挖掘一下。

“江老板,以后我们能不能也去推销交换机?”卡扎科夫原本不好意思一个劲地要好处,可是看到自己妹妹争取到了这么大的利益,心里也有些发痒了:“我现在腾龙那边做研究,可是我更想去做销售,别的地方不好说,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我会有优势。”

苏联Electronika厂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生产很多种产品,跟西方的集团公司有点像。而且由于大部分产品的生产都要有许可证,同时还要和业内的其他企业共享技术、反向开发,这让总工程师多了很多与主管部门、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交流机会。

以前江奕只想到过利用他们的技术,却没有想过利用他们身后的渠道。如今在销售利润分成的激励下,这些人自己提出了想法。

“卡扎科夫的爸爸——就是总工程师——跟很多加盟共和国,哦,他们现在是独立的国家了,关系都不错的。”阿卡廖夫帮着解释了一下,还不忘记打趣一下卡扎科夫:“卡扎科夫以前是研究定位技术的,现在华国还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给他,所以就有些闲了吧?”

卡扎科夫一般情况下会对此予以否定,可是现在不同,于是他开心地笑纳了,又加上几句:“苏东地区的市场也很大,总好过非洲那些贫穷的国家吧?那里就算是签约了,后面也要花大力气跟踪、还款。东欧等过还是有商业传统的,也受到良心的约束。”

这句话江奕倒是相信。非洲很多国家的人只信仰酋长和族长,酋长和族长可不会提醒他们遵守契约。

“你们可以利用前苏联的老关系,推荐交换机,新一代移动电话也可以销售。你们按照销售量奖励,”江奕对专家的想法也是乐见其成,大头还不是在自己家的企业里嘛:“我们还打算生产笔记本电脑,以后在罗沙国和东欧肯定能卖出去很多。罗沙国就不用你们操心了,东欧那边能卖出去就行。”

在江奕的记忆中,美利坚、扶桑,甚至南高丽和湾湾都有自己的笔记本品牌,华国也有很多组装和贴牌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可是唯独没有见到欧洲的品牌。这个大市场可以成为今后的潜在蓝海。

“在这里生产笔记本电脑?”经过江奕的一再暗示,卡扎科夫和妹妹才想起来江老板叫自己过来是有其他原因的。

“没错,琅琊——也就是邻市——已经在生产PC机,所以想延伸到笔记本电脑领域。”既然这个领域是完全竞争的,江奕也没必要隐瞒什么:“我感觉苏联···罗沙的笔记本电脑很不错,不知道生产方面的专家愿不愿意到华国来?”

收入很不错,各方面生活设施齐全,与经济秩序崩溃的罗沙国相比,兰陵算是一个天堂了。所以,江奕刚刚说出自己的想法,几个前苏联专家的脑瓜子就活泛了起来。

尤其是玛利亚的积极性最高,下面基本上就是她和江奕的单边对话。

玛利亚:“当然愿意,以前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到华国来找不到工作才不敢来。不过,不知道他们的收入是不是也有那么高?”

江奕:“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技术专家肯定是优先享受高收入的一群人。前提是,他们必须确定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玛利亚:“如果是一个团队,大家一起过来呢?”

江奕:“那样的话,可以考虑给他们集体一部分股份,或者叫做技术入股吧。”

玛利亚:“要是有些人只会生产一些零部件呢?”

江奕:“关键零部件方面的生产专家可以加入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有条件、愿意创业的也可以自己创办企业,反正市场是有。”

玛利亚:“我认识的人就很多,他们能够串起来一个生产线。不过有些东西——比如CPU,苏联也生产不了,只能进口——你觉得···”

江奕:“包括很多软件,也要进口的。”

玛利亚:“苏联的笔记本电脑现在比不上美利坚和扶桑国了,你看这个THINKPAD多漂亮。”

江奕:“那就由精打细算的扶桑专家参与进来,或者直接从扶桑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挖一些专家过来。”

一顿答疑下来,江奕差不多了解大概:前苏联的笔记本电脑技术自主能力非常强,但是受到了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设计能力的局限性,加上国营企业对消费者心里把握的滞后,所以卖相也不够好,随着国门打开,本国产业日益式微。

CPU等关键部品需要进口,加上本国配套能力较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替代品,所以单纯地生产笔记本电脑或许赚不到大钱。但是有了平台之后,软件、数据库和服务器等配套服务能力就可以组合营销。否则,思科、IBM等在位者的市场地位很难动摇。

玛利亚终于开心地闭嘴了。江奕不知道的是,她并不是在为那些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技术专家开心,而是在为自己。

她还有个身份并没有透露:马科?米哈伊洛维奇,也就是她的父亲,还兼任苏联专家基金的受托人。玛利亚就协助他维持基金的运作,其中有些资金,玛利亚就打算投资创业。

笔记本电脑生产带来的大量零部件市场,将会催生一批配套企业创业,而这些初创期企业就会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江老板,你刚才说的软件,苏联也有不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拿过来用?”阿卡廖夫也是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专家,对于专利权的尊重无法超越“共享技术”的认知。

江奕刚刚提到的软件使用,恰恰提醒了他:硬件生产技术可以引进,软件引进岂不就是几张存储盘的事情?

“我相信会有很多软件需求的,事实上,新浪潮已经在开发财务、物流和人力资源程序了。”江奕早就想到了苏联专家的这些才能,要不然怎么有能力与美利坚的跨国企业竞争呢?

再加上巴国小镇的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年轻人,估计能够催生上百家软件开发公司。

“哈哈,说得我都想出来创业了。”阿卡廖夫也像是捡到了宝贝一样,一个老实人也开始畅想创业了:“很多朋友的家人——至少有上万人学了汉语,他们也会英语,能够编程的人,就更多了,八十年代后苏联的大学都有这些课程。只是,华国现在有这么大的市场吗?”

“我们投资和参股的企业已经上百家了。我们可以先采购,交给合作企业免费使用三年,三年后开始收费,并把这些人财物的管理水平纳入供应商评价要素。各个地方政府也是我们的合作对象,也在试用之列。”

江奕画的饼足够大,直接把阿卡廖夫砸晕了。

其实,江奕也有些晕了。没想到这些苏联专家这么有料,一切还得拜江文社的牵线搭桥。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江文社,以及他对面坐着的赵晓晴,已经冷落了她半天了。

“今天有什么事情么?”

“没事情就不能一起喝咖啡吗?”赵晓晴没好气地说,可是忽然一阵反胃、直接让她闭嘴了,要不然就会吐了出来。

好吧,江奕知道她心情不好,也没敢多问她。

还好,纪兵悄悄靠近,给了江奕一个台阶。

“老大,韩晓琪对你这么好,你···可别把人家耽误了。”纪兵早就知道了韩晓琪的心结,刚刚又看到了赵晓晴的古怪,让他的心理天平有点儿向韩晓琪摇摆。

江奕更是无语。自己在韩晓琪最困难的时候扮演了救助者的角色,给了她最大的支撑,可是没想到女生这么坚持。

“你就发挥自己的大嘴巴优势,编点儿内容不行吗?比如,就跟她说···赵晓晴这边的事情估计很难善了就行了。”

“什么叫善了,你该说清楚一点儿吧?”纪兵还是不放心,毁人可以,可是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让江奕抱复自己呢?

“怎么都行,咱们要的是结果。”

纪兵乐呵呵地偷瞄了一眼不远处的赵晓晴,不由得计上心来:“那就说···赵晓晴有了,怎么样?”

“随便,她们又没有机会见面的。”韩晓琪都快30了,江奕不想再耽误这个无辜的女生,真要能让韩晓琪解脱出来,哪怕是自污也值得。

“这样也行?这样兴许真的行耶!”纪兵没想到江奕的底线放得这么开,那就容易操作了,不过想想那个倔强的女生宿舍,好像没那么简单:“她要是失恋了,要寻短见怎么办?”

“你怎么···”江奕本想骂他一顿,可是想起一个女生要是绝望了会有什么极端的行动,他可不敢赌,还是作罢:“你给她找些事情做不就行了?寻死觅活,都是无聊惹得!”

“我可不知道她喜欢什么。”纪兵一边说一边跳开了,他知道自己撂挑子会引发江奕的反弹。

韩晓琪···纽约···英语专业···当过老师···去过非洲···

“那就让她看看股市,用钱去扰乱她的精神。”

“她现在还没炒过股呢。这又不是看电影电视,想一出是一出地。”看到江奕这么贬低投资这个有前途的职业,纪兵都有些恼了。

“行啊,就让她做电视节目吧,干脆就从纳斯达克股市开始。”这次,江奕没给纪兵撂挑子的机会,直接给了他死命令:“找个专家做顾问,就找人民大学财金系的安主任,摄影就从纽约那边租摄像师,编辑工作可以在齐鲁电视台完成。播放也在鲁视。”

江奕在一不经意间发现这个创意还真是不错。既挽救了韩晓琪,又让安主任打响了资本市场专家的名头,还能为鲁视摆脱“土气”贡献一些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