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败家子

大唐败家子

第266章 为达目的,以身犯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虽然面对李承乾的质问,哈曼国王心里早就慌了一批了。

作为一国之君,他现在就算再慌,也不能在李世民的面前丢了面子。

毕竟他和雷哈曼二人代表的都是他们天竺的脸面。

如今事已至此,他必须把事情给咬死了,让李承乾翻不了身,把他杀人这件事给彻底坐实。

这样雷哈曼才有机会不留在大唐做质子。

面对就站在眼前的李承乾,哈曼尽量的把头别向一边,不敢跟他有任何的眼神交流。

可就算如此,他额头上那层细密的汗珠,还是把他内心的慌乱和忐忑一下子给出卖了。

“这件案子本来就是跟太子有关,要问也是大皇帝或者你们这儿的大理寺去问你,而不是你来问我。”

“太子殿下怕是糊涂了吧?”

面对李承乾这种强大的压迫感,哈曼不敢接招了。

虽然他不知道李承乾会问他什么问题,但只要他开口,胜算几乎没有。

连他都难逃李承乾的灵魂质问,就更别说一旁早已经吓得面如死灰的雷哈曼了。

此时的哈曼心里一阵后悔,自己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做的就是把雷哈曼今天也带到朝堂上。

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那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哈曼被他自己的亲儿子雷哈曼给坑了。

虽然此时的哈曼故作镇定,对李承乾表现的也十分强硬,但不得不说,他还是太低估大唐的太子了。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李承乾此时的心中所想,在哈曼看来,李承乾对于这个案子的线索和掌握可以说是几乎为零的。

所以在这个案子调查清楚之前,作为本案最大的怀疑对象,李承乾就应该接受众人的质疑。

且更何况,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这些质疑都是具有合理性的,并不是一些胡乱的猜测。

所以无论他怎么说,他错了,可以被大家理解。但李承乾错了,那就是错了,他是要承担最大责任的。

更要接受来自整个大唐百姓的质问,接受各种流言蜚语的洗礼。

等到那个时候,无论李承乾到底有没有杀人,有没有做错事,那都不重要了,他整个人会陷于舆论漩涡之中。

根本无暇顾及的哈曼和雷哈曼他们父子二人。

这就是他的计划,但也不完全是他一个人想出来的。

此时的哈曼面对李承乾有一些扛不住了,就在他的心理防线快要有些绷不住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齐王的那句话。

“遇强则强!”

其实,当时就是因为这句话才给了哈曼勇气,让他下定决心要以身犯险,为了自己的儿子雷哈曼来做这件事。

因为,齐王对哈曼说过,永远不要把李承乾当成一个小孩子来对待。

他不光比小孩子厉害,甚至比一般的大人还要强。

所以对待这样一个十分强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要变得更强。

当然了,李佑说的这种变强指的并不是能力,现在临时让哈曼去增强自己的能力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想要对付李承乾,对付他身上那种强大的压迫感和他对人的洞察力,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变得比他更强。

只有心理强大的人,才能在他面前表现出处事不惊、不慌不忙。

这样才能把李佑交给他的那些话完完整整的说出来,才不至于露出了马脚,自己先泄了气。

所以此时的哈曼定了定神,悄悄的深吸了一口气,忽然抬头看向李承乾。

此时的哈曼忽然像是换了一副面孔,他神情十分镇定,眼神中更透着一丝凶狠,嘴角的那抹讪笑更是让李承乾有些意外。

看着他们像是川剧变脸了一样,李承乾在心里不禁怒骂道:

“什么鬼?”

“在本宫面前,你在这儿演什么呢?跟我玩川剧变脸吗?”

“本宫还怕你这野狗在这呲牙咧嘴的给我装狠吗?”

不过,就算哈曼装的再像,演的再好,嘴里说着再多冠冕堂皇的话,李承乾也依旧不会放过他。

因为现在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哈曼父子二人跟这件事有绝对的关系。

放了他们俩不就等于害自己吗?李承乾可没这么傻。

“这件事从昨晚案发至今,只有我和侯将军还有京兆府的三人知晓。”

“绝无第四个人插手此事,且这件事案情蹊跷,一直到我刚刚上朝前,才刚从案发现场回来。”

“京兆府查案,有他们的查案手段和规矩,绝不同于其他的府衙,这件事想必没人跟哈曼国王讲吧?”

“所以,我现在好奇的是哈曼国王说现在京城里都在传着我的案子,而你们对案情也如此的了解。”

“我倒想知道,这么详细的案情,你们是从哪儿听来的?是谁告诉你们的?”

“像这样泄露重要案情的人,是要受到唐律的处罚的!”

面对李承乾的质问,哈曼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一样,当他悄悄的松了那口气的时候,李承乾便觉得不对劲儿了。

因为接下来他要听到的答案,可能根本不是他想要的,而是哈曼早就准备好的。

“太子殿下真的该好好查查了,此事不光我在街头巷尾听到了,你不妨去打听打听。”

“现在真的满大街都在传这件事,恐怕再去说什么案情的重要性,已经没人听了。”

“你们大唐的人不是常说‘法不责众’吗?这么多百姓,都在传这件事,殿下要杀怕是杀不过来吧。”

“再说了,如今坊间都在传闻,这个案子跟太子殿下有关。”

“我想现在太子殿下最关心的不应该是怎么给自己洗脱嫌疑吗?而不是在纠结案情是如何传出去的这种小事吧?”

李承乾不得不承认,哈曼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的滴水不漏,甚至还暗戳戳地“怼”了李承乾。

此时朝中的大臣们更是私语声不断,而李世民的脸色也变得更加铁青了。

虽然他一大早就接到了一封密函,而在这封密函当中可以说很详尽的描述了昨晚案发的一切经过。

至于这些经过是否是真实的,就无从考证了,李世民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还没老到别人一说什么他就信的程度。

更何况,这封信的指向性实在是太明显了,这反而让李世民更怀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