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钱王

贞观钱王

第一百零一章 扔雷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后宫殿内,案几上放着一盘子刚刚炸过的蝗虫,边上放着酒壶,李世民的手刚

被萧铮纱布包扎好,长孙也是一脸肃穆地在旁边伺候着。

“要不是你拦着,老子真想把他们斩尽杀绝,这几个老混蛋竞敢利用这等危难

这机来要挟朕,老子恨不得食其肉”说完又抓了两只蝗虫塞进嘴里喝了口酒。

“圣人当下应以灭蝗为主,五望七家现在的目的答到了,圣人灭蝗时他们自然

不会横生事端,现在灭蝗有了好地开头,我们就要乘胜追击”萧铮劝道。

“只是这口气实在是难以下咽,哪怕是在突厥入侵时他们来这么一出朕都不恨

他们,可他们却趁我大唐百姓之危发难,卿可有办法替朕出这口气?”。

“他们早己在我华夏大地盘踞数百年,改朝换代都没把他们怎么样,足见这些

家族根基深厚。他们无非仗着手中有田,家中有钱,房中有书,朝中有人而已,把

这几方面解决了,五姓七望土崩瓦解己是必然。但圣人千万不要心急,可能会十年

二十年或更长些,只要我们从这几方面下手,臣可以保证这些家族成为历史,不过

圣人可不要心急,目前一定要忍耐”。

“也罢!只要能看到这些世家倒台,朕就心满意足了”李世民想了想萧铮的话无

奈地回道。

贞观二年地一场大蝗灾,虽经李世民和所有朝臣努力,但各州府县报上来的损

失依然触目惊心,被蝗虫啃食过的庄稼有些能继续生长,有些不能生长的秧苗直接

毁掉改种黍子,好在有萧铮的预警,国家粮库中倒也充盈,对于缺食少粮的人家由

官出具文书后去官仓免费领粮。

裴明礼也向所有粮商转达了萧铮的意见,严禁哄抬粮价,所有粮商都知道现在

国库中粮食不少,再加上有突厥来时萧铮给那些粮商的教训,长安市面上的粮价只

是稍长了点,因为粮价稳定,受灾的地方倒也没有引起骚乱。

显德殿上,房玄龄报出了受蝗灾影响人口近百万,关中平原农田被啃食近半之

时,还是把所有人吓了一跳。李世民听完当场向群臣宣布宫中用度在减少一半以度

国难,这也让所有朝臣感激涕零,尉迟老黑、长孙无忌、李道宗等人也要求俸禄减

半,这也让李世民大为感慨,君臣之间又上演了出团结一心的大戏。

削减用度压缩开支也只是表了态度,正当人们正在对受灾最重的长安城附近三

十万难民如何安置一筹莫展这之时,民部杜如晦出来提了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

建议:三十万难民全部照单全收,再在长安至洛阳的官道边上修一条同样宽的官

道,规矩照旧就行。

朝堂之上一向沉稳的杜如晦拍着胸膛向所有人保证不花国库一文钱,只是提供

粮食即可,而且粮食也是从国家粮仓中购买。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钱从哪来的,既然你民部能筹到钱,又有杜如晦用脑袋担

保,那群臣也就无话可说。三十万灾民几天之间便变了成劳力,就这人手还不够,

各官府还要发出榜文召人干活。

等路一修,让所有人大跌眼睛的是,新修的官道似乎早就有准备,十丈宽的路

面与原来修的路刚好凑成一左一右两大主路,这他娘的可就奇怪了,不过对民部这

种以工代赈不动国库的本事羡慕者有之,好奇者有之。

站在正在修砌的路上,萧铮对杜如晦说道:“老杜,你这段时间露脸可露大

了,看在满朝文武对你敬佩的人不少,小心荣宠加身遭人恨”。

“我就奇怪,这么露脸的事儿你不出马?”杜如晦向萧铮问道。

“因为我还有更露脸的事儿”萧铮对杜如晦有些讳莫如深地笑着说道。

第二天,在民部等杜如晦散朝回来,萧铮笑着递给他一本奏章和小册子。

杜如晦一开始以为是什么正常的奏章,等翻了几页之后,他脸上的表情越来越

严肃,看完之后胸膛不停的起伏着,坐在椅了上闭上双眼久久没有说话。

屋里一时间陷入了沉默,等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杜如晦突然间开口问道:“萧

侍郎,你知这本奏章递上去之后会惹出多大的事儿吗?你会名垂千古,但也是会万

劫不覆”。

“我当然知道,如果不是圣人执掌兵权,弄不好我就会被清君侧”萧铮座在椅子

上满不在乎地踢着个二郎腿说道。

“你既然知道还干这蠢事儿!你多聪明的一个人,趟这浑水干什么,好好在长

安城挣你的铜钱,给百姓谋点福利不成嘛?”杜如晦一下子跳了起来,脸上有些扭

曲的揪着萧铮的衣领吼道。

刘义节一进门看见两人这样吓了一跳,连忙过来把杜如晦拉开问原因。

杜如晦把奏章转手递给刘义节说道:“你也看看,我们萧大人准备为国捐躯了”。

等刘义节看完这本奏章,用极为复杂的眼神看着萧铮,冷汗都下来了。

拍了拍刘义节的肩膀把奏章从手里拿了过来说道:“老杜,你现在也看到了,

一场简简单单的蝗灾,这些阀门世家都能兴风作浪成这样,当时魏征等人都不敢说

话,足见这些人的势力有多强大。如今我大唐如一张白纸,当今圣人又有雄材大

略,如果在让这些阀门左右我大唐朝局,早晚还会如南北朝时重蹈覆辙,能和这些

势力对抗的不是圣人,也不是你我,而是我大唐千千万万之百姓和民心,而我只愿

将这民心唤醒”。

听完萧铮的话,杜如晦眼圈有些发红,拿过这本册了来说道:“自从我老杜认

识你就知你是不世之材,别看你平时吊儿郎当的,从玄武门开始到现在,我大唐危

难之时你何曾退缩过,再说你如此年轻,将来大唐没有我杜如晦可以,没你不行,

这事你写好,我来!”。

“老杜,怎么样你也不如我聪明吧,以我为聪明才智,我早就想好退路,没

事,放心吧,再说了民部的事还指望着你呢”萧铮又恢复了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说道。

“行了,先不说了,你我还要同去找房相,长孙胖子,还有圣人”拉着杜如晦走

了出民部……。

五日之后的大朝会上,自打当官后一本奏章都没写过的民部侍郎兼工部侍郎萧

铮突然间站了出来。

郑重其事的向李世民递上份,同时附了篇的文章还有

首诗。

将明经、进士两科考试方法进行详细论述,首次提出了请李

世民“策问贡人于显德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除此之外还提出了由兵部主考

武举。

奏章中将所用的方法一条条一款款写得清晰无比,创造性的提出了糊名和誊抄

后再由主考判卷,更重要的还提出了杜绝以后的举荐和行卷,所有官员的提拔和任

命全部由科举产生。

这本奏章一经提出,如同一道霹雳在显德殿内炸响。

,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