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

第173章 诡辩包拯后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章说到浩成在1144年正月初四成立大明国改元永乐,并分封燕军诸将领及谋士。

浩成来到坤宁殿时,只见安娘、银瓶等众人正在厅内说话。当众人看到浩成来到,都不禁妙目一亮,流露出激动之色,一起来到浩成面前,一起跪拜道:“臣妾拜见陛下”。浩成令众人请起。

“靖难这一年多来辛苦诸位娘子啦!”浩成微笑着柔声道。

突然,银瓶用难以置信及惊讶地语气说道:“本姑娘实在难以相信,小坏蛋你竟然做皇帝了?!”

浩成一愣,朝安娘她们看去,结果除了安娘和吴瑜之外,呼延玉英与萧塔不烟竟然一脸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浩成登时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自己的鼻子用很难过的语气说道:“怎么?在你们的眼中,难道我不是做皇帝的料吗?,我征战天下,雄才伟略,我...。”

众人抿嘴一笑,安娘走到浩成面前,俏皮的一眨眼睛,温柔地说道:“官家,姐妹们可不是这个意思!你可千万不要误会啊!”。浩成笑道:“我知道的啦,你们就爱开玩笑,对了,怎么你们都在这儿啊?。”

随即,浩成与众人坐下。安娘答道:“臣妾蒙官家恩赐为大明皇后,统领后宫。所以臣妾想摘录《女则》、《女诫》,写成《内训》二十篇,再结合前人的一些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

《女则》一书为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所著。卷数有十卷、二十卷、三十卷等记载,按长孙皇后列传记载书中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汇聚在一起。

《女诫》是东汉班昭撰写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浩成听到此话,深感欣慰。一直以来安娘真的就如同历史上明成祖朱棣的发妻徐皇后一样,能文能武。安娘做燕王妃之时,她就常向浩成进言治国之道,劝浩成爱惜百姓,以天下生民为念,然而对于安娘的建议,浩成总是给予嘉奖并且采纳。而且安娘精通经史,深知治国之道有两大要素:

第一是关心百姓的疾苦。

第二是重视人才。登基大典前,安娘就提醒浩成说:“连年战争,兵民疲惫不堪,为政应当宽俭,务必要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从前伊尹辅佐商汤,姜尚辅佐周武王,这些都是杰出的人才。如今的贤才都是前朝高宗,孝宗,代宗高培养造就出来的,望官家在选拔任用时,不要分什么新旧,要一视同仁,一体擢用。

而且安娘为人低调,自觉抑制外戚势力,不骄纵自家,前几日,浩成想登基后想追赠爵位给岳飞以及岳雷他们,安娘极力表示若无新功,则万万不能这样做。

正当众人有说有笑时,忽闻殿外太监来报:“说是锦衣卫指挥使欧阳春有事觐见!。”随即浩成命欧阳春进殿,欧阳春进殿,行礼见过众人后,说道:“启禀陛下,前吏部尚书包永年及六扇门四大捕头准备离京,不知是否阻止!。”浩成怒道:“什么,朕之前三番四次请他们为新朝效力,他们屡次拒绝不说,今日又离开京城,传朕旨,将他们统统....。”

还未说完,安娘打断道:“官家,您忘了臣妾之前说的话嘛,善待前朝大臣,而且臣妾素闻包永年秉公执法,刚正不阿,颇有先祖包拯遗风,而六扇门四大捕头,也都是个个肝胆!,所以臣妾...。”

“好啦,朕明白皇后的意思,朕亲自去城门口,追回包永年一行人!”浩成打断道。

随即浩成与欧阳善率领数名锦衣卫前期追赶。浩成身穿便服,与欧阳轩等人刚追到城门口,就看见包永年一行人正欲离开汴京。只见欧阳轩大喊道:“包大人,留步!。”包永年等人回头一看,正是欧阳轩。

包永年等人随即停下脚步说道:“欧阳大人,在下已经将官印、官服交给朝廷。不知大人叫住在下有何事。”欧阳轩指着后面一人,说道:“包大人一行人离京,也不通知在下,在下在樊楼雅间特地设了一席酒宴,还望包大人,展兄等赏光!。”包永年看着欧阳轩身后数十名锦衣卫,知这架势是非去不可,否则欧阳轩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索性就去吧。

不一会儿,众人来到了樊楼,只见楼下空无一人,原来是欧阳轩包下了整间樊楼。来到樊楼二楼雅间,欧阳轩请包大人等人进入雅间。忽见一人英气逼人,俊朗不凡。而展仁、沈妤婷、戴方三人异口同声,喊道:“燕王!。”一旁的欧阳轩立马大喝道:“大胆,燕王已经是当今圣上!不可无理。”浩成示意了欧阳轩退下,说道:“无妨,朕做皇上之前,本就是燕王,来吧,诸位,我们边吃边聊!。”

皇上?包永年疑惑道。

毕竟这是包永年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燕王,因之前登基大典包永年也没去,对燕王的印象也只是从麾下几位捕头及百姓口中得知。

六人随即坐下,浩成见众人皆不动筷,笑道:“怎么,害怕朕下毒不成,你们不吃,朕吃,反正朕是饿了。”包永年见燕王如此随和,心里已经暗自佩服燕王确实与先帝不同,包永年说道:“皇上,臣等已经向朝廷递交辞表,皇上为何还要阻拦臣等离开京城!。”

浩成放下筷子,擦了擦嘴,又开始他一贯的风格,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浩成说道:“包大人,新朝初立,你等却要辞官归隐,你们如果是对朕个人有不满,朕呢也没话说,毕竟你们认为朕的皇位来路不正,但朕想问你们,你们是给某一皇上当官卖命,还是为天下的百姓而当官,旺你还是包拯之后,在朕看来,你们这几个人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虚名,你们只记得忠臣不事二主,却忘记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说完,包永年笑道:“在下素闻皇上为燕王时,就擅长诡辩,皇上不但能引经据典,而且还能熟练地运用,在下佩服,只不过先帝待我等不薄。我等也知皇上雄才伟略,或许皇上以后的功绩不比先帝,甚至是大宋朝的历代皇上差。但是皇上应该知道在下几人乃是先帝提拔,对于先帝的知遇之恩,在下等不敢忘,所以....。”

“哈哈哈....。”浩成突然之间发笑。

包永年等见到皇上发现也不知所以然,只见包永年问道:“皇上为何发笑,难道在下说错了嘛。”浩成回道:“先帝知遇之恩?唉,想不到连你包永年都是死读书的人,没错,知遇之恩是应该报,但是如今先帝已死,你们要是真的报恩,无非就是两种,第一反抗到底,刺杀朕,但是朕告诉你,如果朕死了,天下立刻大乱,到时候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你们几个可就是名垂青史。第二就是你们赶紧自刎,随先帝去吧,你们觉得还要报恩嘛!。”

这一席话,把众人确实说得哑口无言。这时,一旁的沈妤婷却说道:“燕王以武力篡位,天下皆知,这点想必燕王无法圆得过去吧,倘若燕王能解释皇位来路正当,我等尚可考虑替新朝效力!。”

浩成嘴角一笑,说道:“朕就等着你们说这句话,说来说去,你们无非就是觉得朕的这个皇位是篡的!首先朕乃是遵从高宗皇上遗训,奉天靖难!朕打到京城之后,并没有篡位自立啊,朕的这个皇位乃是众百官推举的,而且还是上天授意,你们别说假,这是事实啊!还有先帝孝宗是自己吐血身亡,国不可一日无君,照你们这个思路就是,即使皇上死了,天下无主,这天下就得是姓赵的坐?难道天下是赵家天下而不是百姓的天下,你们书是不是读呆了!啊!如果你们真的是这种人,就当朕看走眼了,朕还不稀罕!庆幸你们没在新朝当官,否则朕早就把你们推出去斩了,不为百姓着想的官,朕宁可不要!。”

包永年等人没想到燕王如此诡辩,关键是燕王说得句句在理,你连反驳的观点也没有,确实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不为百姓当官的官员就没资格入朝。

五人想了想,随即跪下说道:“陛下,您的一席话,振聋发聩,臣等愿意为大明新朝效力。”浩成心想,总算是把你们几个书呆子给制服了。

浩成立马让众人免礼,而后说道:“这样,包大人之前就是刑部尚书,所以包大人还是原封不动,继续做刑部部长兼统领六扇门,而狄世中就做副部长,至于展仁,沈妤婷,戴方仍为六扇门捕头继续为本朝效力。”

宣布完后,众人在樊楼吃喝一顿便各自拜别。而浩成与欧阳轩刚回到宫中,却得知西凉国特使与首辅范直清已在垂拱殿等候多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