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第181章 征南首战顺利 惩治贪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章说到沐闯离开北京,准备南下征大理国以及刑部部长包永年奏报浩成义子袁顺贪污等大案。

话说一个月后,1145年四月。沐闯抵达江南金陵与朱逸奇、贾延武三人会合,而大理国主段正严得知自己儿子被杀,果然以此未由,起兵攻打大明,又得知浩成早已命沐闯为帅,率领大军攻打大理。面对明帝国浩浩荡荡的南征大军,段正严似乎想凭借着山高地险而有恃无恐。

段正严修书一封致明军主帅沐闯,信中写道:“方今天下平犹易,自古云南守最难。”信中意思很明显,即明军南征是不智之举,段正严反复劝说沐闯,希望沐闯不要自不量力攻打大理,陈述理由也有理有据,甚至说即使明军拿下大理,镇守此地,不仅损兵折将劳民伤财,而且路途遥远也不便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是“有泰山之损,无鸿毛之益”。不如仍由“大理国”自行治理,则“有贡赋之利,无供给之害”。

最后,段正严还带着威胁性的语言写道:“拒汝不假砺兵,杀汝不需血刃。四五月间,雨淋河泛,粮绝气弊,欲活不能,汝之进退狼狈矣。莫若趁此天晴地乾,早寻活路。宁作中原死鬼,莫作边地游魂,汝宜图之。”

意思就是:“我们要弄死你沐闯的南征军,甚至不需要厉兵秣马,只要等四、五月雨季一来,环境恶劣兵粮寸断,你想活命门都没有,劝你们还是早日退兵,别自寻死路了!。”

沐闯看到这封信后,大笑而不语。随后直接起草讨逆檄文,在檄文中对段正严的威胁进行回复:“新附州县,置府道府,广戍兵,增屯田,以为万世不拔之计。又岂有兵久生变之弊哉。”

其实就是一句话,我大明天兵一到,马上自行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别拿什么兵粮问题唬我们。大理方面一看,既然吓不走明军那就拉开架势打吧!随即段正严先派手下大将夏百胜率兵十余万驻扎在大渡河一线准备迎战明军。因为段正严估计明军从四川过大渡河入云南是最佳路线,而且沐闯之前就散布消息,说是明军将会合吴阶的川军,一同南下灭大理。所以段正严深信不疑,在大渡河一线布置重兵。

岂料经过沐闯、朱逸奇、贾延武三人商议,大理国的战马身材高大肌肉饱满,且能负担起人马俱装的重量。而且大理军队有44%是骑兵,并且有相当高比例的重甲骑兵,“步军二百队,马军一百队夹道排立,带甲马六十队引前”,“马军一百三十队、步军一百七十队,夹道排立”,“马军一百队,步军三百人夹道排立”,“马步军三百队夹路排立”,而且“马步军排队二十余里”。

大理的军队按照不同兵种的用途来划分,可以划分为重骑兵、通用骑兵、重步兵、轻步兵四大类。其中骑兵、重骑兵重甲骑兵的比例不低。

要命的是大理是全民皆兵,强壮的人作为战兵,骑兵,还选拔各地士兵作为重步兵罗苴子,罗苴子戴着红色的头盔,有铠甲与盾牌,能背着铠甲与盾牌走险如飞。大理属下还有望苴蛮,善于骑马作战,擅长使用茅和剑,用铠甲保护胸腹,头盔上皆插猫牛尾,驰突若神。之前大理出兵时,就以望苴子为前锋,所以说大理国军队的体制完全继承了之前南诏国军队的体制。

沐闯的实际进军路线是:大军出发到湖广一带,途经辰州、沅州,再经过四川,随后悄悄入贵州,再入葱峦叠障的云贵高原。而之前在西线布置重兵只不过是沐闯故意放出风,故意让段正严以为明军主力要强渡大渡河而已。

而且沐闯还让防守大渡河的明军士兵打出沐闯旗号,白天令守军晾晒盔甲,夜间饮酒高歌,因为沐闯之前派人调查过夏百胜此人,此人乃是唐朝僖宗年间名将夏书棋(又名夏鲁奇,人称金枪老祖,详细可参考《残唐飞虎全传》)之后,年方十八,使得一手好枪法,但为人谨慎,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沐闯才敢故布疑阵。

又过了一个月,由于大理国一部分主力大军被调往大渡河一线,所以沐闯的十万大军连克普定、普安两地,军兵士气势如虹,准备直逼云南曲靖。段正严得知后派手下大将夏成光率兵十五万前往曲靖一带,双方准备在此地展开激烈交锋。

首先说明下,曲靖这个地方位于云南的东部,处珠江源头,乃是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距鄯阐城(今昆明市)120公里。曲靖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地带的乌蒙山脉,西与滇中高原湖盆地区相嵌,东部逐步向贵州高原倾斜过渡,中部为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话说回来,在沐闯率军攻下普定、普安两地,准备直逼云南曲靖时,北京城这边也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情。

浩成之前由于不敢相信袁顺会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尤其是袁顺还饲养家奴!因为奴隶制度在宋朝时,已经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宋朝极少籍没罪犯家属为奴,所以唐朝式的奴隶制度开始走向瓦解。当然,宋朝社会也有奴婢,但宋朝奴婢的法律身份比之唐朝奴婢,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从法律上讲,宋朝奴婢属于自由民(虽然北宋前期尚有贱口奴婢的残余,但已处于消亡的过程中),并不从属于主家,不是主家的奴隶,更不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只不过是跟主家结成了经济上的雇佣关系。这一雇佣关系基于双方自愿而订立,而且有雇佣期限,期限一到,雇佣关系即解除,有点接近于我们现在从劳动力市场雇佣的保姆、家政工人。所以宋朝人又将奴婢称为“人力”、“女使”。

而历史上的明代,在法律上也承认奴婢贱口制度,并且前期还有奴隶性质的“匠户制”,直到成化年间才彻底瓦解。不过浩成的大明国是继承了北宋的优点以及浩成自己结合历史上的明朝体制的优点,所以在浩成的大明国是没有奴隶制度。

结果锦衣卫副指挥使白一凡负责调动锦衣卫在汴京与北京暗访,而六扇门则负责明察。果然查出了确切的证据,只不过贪污的数据有变化,就是所谓的贪污赈灾的两千多万石粮食以及五百万两白银,实际上调查下来乃是两千万两白银,五百万石粮食,而且这钱乃是当地官员收到朝廷的赈灾粮后,居然以高价卖出,然后为了担心此事被朝廷知道后会派人彻查,所以又从卖出的高价“赈灾粮”中的回扣,拿出了一部分贿赂了袁顺。

因为大家知道袁顺是浩成的义子,就算事情被查出了,浩成也会不看僧面看佛面。

怪不得,浩成最近总是得到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徐明皓的奏报,说是灾情异常严重,需要朝廷再拨银两和粮食。浩成还动用了军粮和之前国库里的储备来赈灾,这一下总算是真相大白,要不是少林寺的一众和尚,在玄无(戒律院首座)、玄云(达摩院首座)两位大师的组织下,日夜在山下赈济灾民,河南百姓恐怕就要民变了。

至于霸占民田和饲养前朝遣散的宫女,以及秘密派人将前朝潘贤妃接入自己府中之事均以属实。但是更为要命的是,此案牵涉官员几乎涉及河南全省官员以及内阁八部的部分官员!

一日,晚上浩成心中甚是烦恼,便来到了坤宁宫。安娘见浩成一脸忧愁便问道:“官家怎么一脸忧愁,难道是沐闯在前线打得不顺?。”浩成先是冷笑了下,说:“倒不是因为这件事情,说起沐闯这小子,反而倒令我刮目相看,这小子用兵不按常理,已经拿下了普定、普安两地,正准备直逼云南曲靖。”

安娘松了一口气,说道:“我还以为官家是因为前线的战事而烦恼呢,想不到沐闯能有如此长进!那官家是在为何事而烦恼呢?。”浩成叹了口气,说:“唉,真是成也义子,败也义子!。”

随即浩成便将袁顺所做之事一一告诉了安娘,安娘听了以后,既伤心又惊慌。伤心是因为没想到袁顺竟然做出如此“惊天大事”,惊慌的是安娘知道浩成的性格,浩成向来是嫉恶如仇,执法如山,照浩成的性格,袁顺恐怕是难逃一死。

其实这也不能怪浩成无情,毕竟女人和男人对待感情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在古代,有句话不是叫严父慈母。虽然袁顺犯下如此大罪,但是对安娘、浩成等长辈确实是极为孝顺和尊重!人嘛又都是感情动物,浩成终于明白,真的要做到大义灭亲,这是要有多大的毅力啊!

两人经过一番探讨,最终浩成个人决定将此案有关人员,统统抓起来。

主要为三部分人:1、负责运送粮食的,杀!

2、送粮食到河南,再送往黄河水灾的。杀!

3、负责征集粮食,地方上的粮长,主要是大户。杀!

至于袁顺,浩成则令六扇门将其收押审理,但念其有御赐的免死铁券,就判其终身监禁。至于前朝潘妃,则赐其自尽!而安娘觉得杀那么多官员,当中肯定有冤死的,所以请求浩成不要牵连那么多官员。浩成其实本身也知道当中肯定是有冤枉的,但是只有杀一儆百,才能做到官员不敢贪污。

重要的是浩成本人其实是最讨厌贪官,贪官往往是促使百姓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况且人的本性是坏的,先要有法律法规去约束,等养成了好习惯后,国家就会太平。

半月之后,河南当地的涉及此案官员,以及京城八部的官员从达到小累计被杀两万多人,而且死后都是被实行“剥皮实草”!

此刑罚在《大明律》中并无规定,但在浩成颁布的《大诰》中却有规定,此刑罚乃是将剥下的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而京城八部中,每个部除部长与副部长之外,例如郎中、员外郎、主事全部被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