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

第243章 桃花不断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章说到浩成微服私访,前往江南嘉定县散心。

浩成等人随百姓来到嘉定县县衙后,只见在厅前站着一女子及一干涉事人等。

这里说明下,古代虽然有跪拜礼,但是大多数朝代,老百姓见到县令都是不用跪的,哪怕是作为被告,也只需要站着。这种动不动就下跪的文化、怕官的文化,并不是贯穿中国古代的,比如历史上明朝的初期,朱元璋皇帝立法规定,如果地方官实在太坏,当地老百姓可以将其“绑缚来京”。

据记载,在宋朝的时候,老百姓哪怕是打官司,也是不需要下跪的。

宋代的《名公书判清明集》,记录了朱熹、真德秀等20多位名人的判案情况,而这些人在审问老百姓,没有一条是记录老百姓下跪的。

那么,“跪官”这一现象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除非这个官员是奉着圣旨的,下级对上级自称“卑职”、“下官”。上下级之间人格上还是平等的,有“士可杀不可辱”之说。

到了清后就完全不同了,由于满清具有奴隶制残余,下级是上级的奴才、包衣,尤其汉官被满人当作俘虏,见上级满官必须下跪,上级有权在堂上打下级的板子。发展到后来,满、汉所有官员上、下级之间都变成了主子与奴才之间的关系,下级必须给上级下跪迎接。

不过在清代只有一种情况的人不用跪,那就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没有功名的人见了父母官要叩头下跪,称谓县官为大老爷(清朝的官员只有知府以上才气称大人),秀才则可以不拜,自称生员,与知县谈话有座位坐。

其次在清朝,念书人的屁股最先变的名贵,犯了罪容易不能打。

而一旦中了秀才有了功名,屁股更是动不得,县官连打的权力都没有,最多只可打手心,而且要先生(学官)才气打,不能由衙役打,因此秀才比衙役的职位高,下等人是不能随便打上等人的。除非谁人秀才犯下了重大罪行,由知县禀告藩台革去秀才功名后,方可受通俗刑罚。

秀才可以不应徭役之征,连自己家的衡宇也可以立马升高,比通俗人家的衡宇凌驾三寸,因此秀才头上可以戴三寸的顶子。

当然由于浩成是接受过21世纪教育的人,加之历史上明朝太祖朱元璋就曾规定官民行揖拜礼即可。所以如今浩成的大明朝百姓见官员如无特殊情况皆实行揖拜礼。

只见堂前那女子头发长七尺,浓黑如漆,光亮可以照人,富有神采,举动闲雅华贵,容色端庄秀丽,让人好不垂涎。

坐在堂上主位的就是嘉定县知县汤思退,那汤思退先说道:“童徐悦,本官问你,你等外国商人来我大明做买卖,本来应该按照我大明规定进行合法贸易,可是本官收到市舶司下的海关通告,说是你等夹带兵器﹑铜钱﹑逃亡军人等,更过分的是你等居然为了晾晒货物,居然在崇明镇(今上海崇明岛)上私自建造仓库,你可知你此举已经违反了朝廷的规定!你可知罪!。”

童徐悦听后,立马反驳道:“汤大人这话不对,您说我等夹带兵器、铜钱以及逃亡军人,当时我等就跟市舶司下的海关说了,这些都只是用来贴身护卫的防身武器,至于铜钱只是我等在大明贸易之时,所未花完的大明货币。我等长期在海外从商,身上有点各国的货币也属正常。至于逃亡军人之说,那更是子虚乌有。”

汤思退听后大怒道:“大胆,还敢狡辩。如果真是用来贴身护卫的防身武器,那为何还有大量的火器以及火药?那几个在你船上的逃亡军人,明明就是前朝松江府的本地军兵,本县早就查得一清二楚!你还不认罪!。”

童徐悦摇了摇头,笑道:“汤大人啊汤大人,连你也说了,他们是前朝的兵,请问汤大人,您是用大明的律法去治前朝的事,还是用前朝的律法来治本朝的事?。”

“你!好,就算这几天你说得过去,那么你等在崇明镇上私自建造仓库这件事总说不过去吧?。”汤思退继续质问道。

“大人,之前奴家就已经将申请建造仓库的申请书提交市舶司与大人,而且也已经得到同意,大人今日拿此做文章,无非是要讹诈我们这些海外来的生意人!。”童徐悦说道。

童徐悦身旁的丫鬟也说道:“就是,大人您之前就贪图我家小姐美色,我家小姐不允,你就故意拿此事来定我家小姐的罪!。”

“大胆,区区一个丫鬟敢诬蔑本官!来人,给本官重打三十大板!。”说罢,两旁的衙役正准备上去动手。

忽然,却被堂外的浩成阻止道:“且慢!。”

只见浩成上前说道:“大人,既然童姑娘的手续公文都有,大人如此做法实在有违朝廷的规定,至于这位小姑娘的话,如果大人真没做过,警告一下即可,何必小题大做呢?。”

一旁的汤奕茗也附和道:“哥,袁公子说得不错,你就别再...。”

“住口,来人,把这个多管闲事的男的一齐打!。”汤思退大喝道。

说罢,那些衙役立马就要对浩成用刑,岂料被浩成身边数名身穿便服的锦衣卫三下五除二打倒在地!

汤思退指着浩成怒道:“大胆,你们敢造反?。”

此时,白一凡走到汤思退身边,并在汤思退耳边轻声说了几句。汤思退先是心中诧异,表情逐渐恐慌,又用余光看到白一凡腰间的锦衣卫腰牌,遂调整了语气说道:“此案案情复杂,今日暂且退堂,待本官调查清楚之后,再行传召,退堂!。”

众人散去后,童徐悦朝浩成施礼,并谢道:“多谢公子仗义相救,敢问公子姓名?。”

浩成笑道:“姓名不重要啦,我也是生意人,从北京城而来,路见不平而已。”

遂即浩成刚想离开,童徐悦又问道:“公子今日仗义相言,替奴家讨回了公道,奴家做东请公子到樊楼一叙,不知公子可否赏脸!。”

“这,好吧。”浩成遂朝白一凡使了个眼色后,白一凡便先护送汤奕茗回府,自己便遂童徐悦前往樊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