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

第289章 永乐大阅兵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章说到各国使节齐聚北京城欣赏上元节。

话说晚宴结束后,众位使节有的离开紫禁城,到街上欣赏上元节,有的则不胜酒力返回驿馆,奉天殿内除了浩成与安娘等后宫嫔妃、皇子之外,仅留下部分大臣以及各路藩王。

浩成举起酒杯朝岳飞说道:“岳大哥,今日之盛世想必在前朝大宋可是绝无仅有啊!。”

岳飞举起酒杯,满饮后回应道:“大明国强的确远胜前朝,望陛下能多多善待已归顺我大明之异族百姓,这样更能体现我大明海纳百川之胸襟,也好让世人知道陛下不仅是汉族的皇帝,更是天下各族百姓的共主!。”

浩成一听,心里有种说不上的高兴,毕竟自从浩成举兵反宋后,岳飞就没给过自己好脸色。而刚才那番话,岳飞明显是认可了浩成这个皇帝,且更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像唐太宗一样,做天下各族的皇帝。

一旁的忠孝王罗鸿也举起酒杯,朝浩成说道:“岳叔父说得不错,陛下乃当今雄主,古来帝王有能与陛下相比,本王在此预祝我大明江山千秋永固。”

“说得好!。”浩成激动地喝下杯中美酒。

过了两日,浩成又与诸国使节以及众文武前往北京北边的怀来,举行“狩猎活动”,但是则是一次大型阅兵式,此次共调动军队达十万人左右,浩成精心挑选了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以及关宁铁骑的部分精锐部队,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步炮协同等项目,加上之前从襄阳、四川调来的岳家军步兵、川军中的弩兵等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这场面可谓“军容齐整”,每个士兵皆步调如一、兵甲鲜艳。

在场的列国使节纷纷惊讶,尤其是对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中所展示的虎蹲炮、红衣大炮、佛朗机、冲击式战车、赛贡铳(骑兵专用火枪)、三眼铳、迅雷铳(是浩成参考了历史上《神器谱》中所记载的明代火器专家赵士桢的发明,此火铳可谓吸收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铳身上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度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铳管上配有圆牌作护盾用,射击时支撑铳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后用来防卫,射程一百五十米左右)等诸多高科技火药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而且此次在观看此次阅兵式中的一行人中,浩成也带着安娘、银瓶、呼延玉英以及火臣别吉,还有七岁的太子袁承志以及还有几个月就满七岁的袁是明。

浩成认为儿子“宜习劳”,所以在抓孩子们读书学习的时候,又命这两个孩子时常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并且希望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还会在安排他们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话说回来,此次阅兵浩成准备已久,在得知宝船队数月之前即将回京,周边战事稍平之时便开始谋划。

因为浩成认为就算要以德服人,也是要完全建立在强大实力之上,而国与国之间的以德服人,最好方式就是通过战争,从而展示实力!。

这也是为什么毛爷爷当年执意要抗美援朝,只有坚决出师,击败世界上最强悍的敌人,才能让世界真正认识到中国的实力。此战之后,中国昂首进入世界最强国家行列,列强们再也无人质疑中国的大国地位!。(当然这只是浩成自己的见解)。

从目前来看,大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战事已平,诸国不是被打服就是称臣求和。而在海上,大明的船队基本上无人能敌,可以这么说东南亚、西欧甚至此时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海军联合起来,也不是大明船队的对手。

本身古代中华自清代以前的软硬实力皆在世界前列,尤其是软实力,此次浩成通过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心想一定要秀秀肌肉才能让各国真正心悦诚服。

阅兵结束后,各国使节皆“叩首触地”,甚是恭顺。但此时刘子阳的使节唐丹琦昂然站立地说道:“大明虽然国强,但却是得国不正,再者大明一向依仗武力征服诸国,所以即便大明国力再强也是难以令诸国真正心悦臣服!。”

此话一出,在场的大臣无不愤怒,尤其是次辅王珏率先怒道:“大胆!竟敢说此大逆不道之话,臣恳请官家立刻将此人推出去斩首!。”

浩成则示意众人暂压怒火,遂后眼神示意身旁的陈博良。

陈博良上前说道:“不知唐大人为何说我大明得国不正?。”

“众人皆知,大明天子乃是当年大宋亲封的藩王,而后燕王造反率军与大宋的朝廷军抗衡,最后弑主夺权,难道不是得国不正嘛!。”唐丹琦见是一个小小的孩童,便不屑地说道。

“唐大人,你这么说就不对乐。当今陛下乃是一介平民出身,当年为了抗击金兵而投身军旅,如果不是孝宗皇上听从奸臣史浩、陈俊卿、李侗等奸臣之言,迫害燕王,燕王遵《宋室祖训》清君侧、靖国难,直捣汴京。

而后孝宗皇帝驾崩,经众臣商议,才推举燕王,也就是当今陛下即位,所以请问哪里得国不正?

如果这也算是得国不正,那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之臣,但他却不思周世宗柴荣之恩,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取而代之。其弟宋太宗赵光义的”烛影斧声”之事就更不用说了!。

你主绍熙帝下的辅政王刘子阳霸占了安南之地,杀了安南国李天祚,并灭其皇室,这么血淋林地夺人帝位,难道就是得国正吗!。”陈博良说道。

“好,说得好啊!。”众大臣纷纷为陈博良之言喝彩。

唐丹琦见此人年纪如此之小便口才了得,心想“早就听闻大明有个十岁神童的翰林学士叫陈博良的,难不成就是此人。”

陈博良见唐丹琦不语,便继续说道:“所谓得国正不正,不外乎两种说法。

其一、指的是在继承上是否是华夏正统,这点想必就不必我再此向各位一一道来,想必各位也清楚。

其二、古今帝王大多皆是贵族出身,就算是汉高祖刘邦,他也好歹是一个朝廷体制下的泗水亭长。而我主陛下,出身乃是下相(今宿迁,因浩成爷爷乃是宿迁人)一介平民,各位可以想想,自古有哪个帝王是从一介平民当上皇帝的。”

说到此处,浩成对陈博良所言甚是满意,心想“这小子说话就是舒服,果然没枉费我对他一番培养!。”

浩成见唐丹琦哑口无言,为怕气氛尴尬,遂说道:“唐大人,朕看你身为一介女流,却能作为一国之使节出使我大明,实属难得。至于前朝之事,自有后人评说,但朕萌心自问,自朕成立大明国以来,海内外无不生平,倘若绍熙帝仍然想着发兵攻打大明,那么朕必发兵讨伐!。”

唐丹琦见情况如此,只能一言不发。

两天后,各国使节纷纷各自回国,但唯有日本国使者没有离开,跟随浩成返回京城,只见那日本国使者在奉天殿跪下说道:“启禀陛下,我受我皇后藤原得子(即日本鸟羽天皇的第二任皇后,也称美福门院)的嘱托,希望陛下能支持我皇—近卫天皇重掌朝政!。”

遂后日本使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致说了下,众人才知原来近卫天皇一生下来就成了宫廷斗争的工具。

出生时,其父鸟羽天皇已经退位,长兄崇德天皇在位,美福门院得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即位为帝,向崇德天皇提出收养体仁为养子。结果,信以为真认为自己会在禅让后开设院政的崇德天皇答应了美福门院的要求。

但是在下诏禅让之时,美福门院得子在诏书上将太子改为太弟。体仁亲王以崇德天皇之弟的身份即位为帝。是为近卫天皇,其父鸟羽天皇出家为法皇,继续掌握政事。近卫天皇在位时,政事由其父鸟羽法皇一手操纵。

其母藤原得子得知中土已经是大明王朝,且其主雄才伟略,称霸一方,又恰逢张环与阮英的大明宝船队经过日本国,遂派使者出使大明,希望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

浩成虽然是现代人穿越,但对日本的历史仅仅了解战国时代到当代日本,对于战国时代之前的日本却知之甚少。

所以浩成便让众大臣议论此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