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

第293章 南京诗词大会(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章说到安娘皇后经过白一凡的诊治已无大碍。

话说浩成一行人暂住在沧浪亭园中,经过十日的休息,安娘皇后的身体也渐渐康复。

一日中午,众人正在吃午膳,那白一凡突然说道:“陛下,听闻在南京城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将会半月之后举行,不知陛下可有兴趣?。”

“这个诗词大会朕听过,是朕下令让虞允文组织的,当初朕只是想让江南那些准备在自己下一年赶考的士子们,还有那些不愿意参加科举的高人们出来表现一下自己,表面上说是诗词大会,其实啊不单是诗词,也可以议论朝政,天下大事等等。

唉,朕就算了,朕的文化水平不高,就不必上去献丑了。”浩成说道。

“陛下切莫谦虚,陛下虽然出身寒门,但陛下可是自学成才,而且陛下读书往往能读精读透,不像那些传统的文人,死读书嘛!。”白一凡笑道。

“哈哈,我说一凡,还是你懂朕!来,干一杯!。”说罢,白一凡站起身来与浩成干了一杯。

这时,一旁的沈妤婷却面容诡异地说道:“陛下,我听说每年的诗词大会都会来不少既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子,陛下难道真的不愿去?。”

刚说完,安娘也在旁边补刀,调侃道:“是啊,官家。臣妾也听说江南的美女不但姿色上佳,而且女子善于诗词歌赋,官家何不趁此收几个纳入后宫,也可缓解臣妾和后宫妹妹的压力!。”

浩成听完,差点没噎着,赶紧给安娘夹菜,一脸尴尬道:“妹子,这个玩笑开不得,我可是正人君子!。”

“得了吧,我还不了解你,你可是风流皇帝,处处留情!。”安娘边吃边调侃浩成。

众人见浩成被安娘怼得一脸尴尬,也不敢说话的样子,纷纷强忍住笑容。

半月之后,浩成一行人来到了南京城内的秦淮河。这南京城的秦淮河如今已然成为江南文人墨客、达官贵族,优伶艺伎的汇集之地,这里几乎聚集着全国最顶尖的优伶和艺伎。

浩成等人经过打探得知,诗词大会的地点定在秦淮河北岸江南贡院以西的夫子庙内(浩成成立大明国后又改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后为应天府学)。

一路上,安娘赞叹道南京城的繁华,说道:“官家,没想到十年之间,这南京比之前更为繁华,真不愧是江南诸城之首,只怕不亚于京城啊!。”

“妹子,这就是文化复兴后的结果,你想呀,这十年之间,国家基本上没有打仗,专注于经济,文化等发展,再加上江南之地又是鱼米之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浩成说道。

“陛下,那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经济却得到发展?。”身后的典尽忠问道。

浩成笑了笑,拍了下尽忠的肩膀说道:“哎呀,尽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这么说吧,主要是三点。

一、经济是战争的支柱,没有经济,肯定就不会持续长久战争,况且在那个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个诸侯国实行自治,范围也就会相对小些,相对也就好治理,这样可以根据各国国情,发展所特有的经济,建立合适的经济框架,才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

外加,各个诸侯国,也不是天天打仗,一场战役下来,相对会有很长的休战期的。这个时期就是发展经济的时期,如果天天不断的打仗,再好的经济后盾得不到休息的话,也会垮掉。

二、各国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胜利(或者不被灭亡)纷纷实行改革。其实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例子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

三、生产工具有了改进和发展,主要是战争推动军事改革,然后这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就会民用使农业,手工业都有进步,这样就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战乱之中流民众多,促进了工商业交流。明白了吧!。”

典尽忠听完浩成所言,似懂非懂地摸了摸头,说道:“好像懂了,但是又好像没懂。”一旁的安娘、花逢春见到典尽忠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浩成只能摇了摇头,一脸无奈地说道:“行了大哥,以后给你请个老师,专门给你讲讲哈。”

当晚,在南京城秦淮河内的诗词大会在夫子庙开始了。

这次有不少的四海才子前来赴会,据说是因为请到了四大才子前来。一时之间,夫子庙外人来如织,纶巾云集,这许多才子聚集一堂,真可谓难得的文化盛事。

浩成等人进入庙内,发现坐在评审一席的人当中的确是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他们四人。心想“怪不得之前他们四个跟我请三个月的假期,说是想休息一下,好嘛,原来是为了诗词大会,不过算了,他们四个也的确是辛苦,修书修了那么久,终于把《永乐大典》也完成了。”

只见那虞允文以主持人的身份接待来自各方的才子,而来的每一个人都对虞允文以及陆游等人非常尊重,毕竟虞允文之前就在江南深得民心,加之四大才子的名气又十分响亮,四人于永乐七年(即1152年)编成《永乐大典》之后,便已名垂青史。

正当各地才子进来之时,虞允文则和身旁的陆游等人说道:“务观兄,至能兄、廷秀兄、延之兄,今年的诗词大会能来如此多的才子和佳人,都是你们四人之功啊!。”

四人纷纷向虞允文拱手回礼,说道:“哪里哪里,都是彬父兄将江南治理得好,江南的百姓们谁人不知雍国公的大名!。”虞允文抱拳回道:“四位仁兄客气了,四大才子之名才是真正的名动天下。”

说罢虞允文又朝陆游身边一女子,拱手说道:“陆夫人,这次虞某将务观兄请到江南,还望陆夫人恕罪!。”

那陆夫人不是别人,正是陆游之妻唐琬,此人家世也是书香门第,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儒少卿唐翊。

此人与陆游大约在二十岁结婚,婚后感情很好。但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以及陆游耽于情爱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陆母认为唐琬会耽误陆游前程并且进门一年未有孕,遂命令儿子休了唐琬。

而后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幸而安娘得知此事后,便告知浩成,遂替唐琬主持公道,并下旨封唐琬为一品诰命夫人,命陆游重娶唐琬为妻,王氏为妾,如无七出之过,则不得休妻,就算犯了七出之过也必须由皇家审查后方能休妻。

唐琬说道:“哪里,彬父兄客气了,如若不是彬父兄的邀请,我等夫妻也没有机会游览这江南景色。”

过了一会儿后,虞允文见庙内已是“人满为患”,遂宣布道:“诸位,今年的诗词大会正式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