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一名帅

宋朝第一名帅

第300章 辛弃疾与陈亮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上章说到浩成一行人在绍兴禹王陵遭到白莲教与明教教众刺杀,幸而在全真五子以及南北少林武僧的协助下,将叛贼全部诛杀,并俘获白莲教教主茅子元。

话说又过了大半年,时间到了永乐十五年(即1160年)5月。浩成正在奉天殿与众百官们殿试参加科举的考生们,其中就有一人就是辛弃疾。

浩成在殿试上出两个问题,当然如果自己对国家政策有其他看法的也可以畅所欲言,其中浩成提出的两个问题分别是:

“一、如今江南百姓生活富足,但奢靡之风已然位居全国之首,其中不乏达官贵人以及士大夫们,朕想问问你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现朝廷经过十多年休整,国库也十分充裕,但大明四周还是存在着不少强悍的异族政权,包括前朝的余孽,那国家是该继续休养生息,对外实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友好政策,还是该拓展版图,先下手为强?。”

当浩成说完之后,其中学子先答道:“启禀陛下,在下认为对于江南的奢靡之风,其实重点在于教育上,即从小抓起,应当在各地学堂、书院、私塾,强调“明人伦”。朝廷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明人伦”,使人们懂得如何做人。

正所谓“其所以学者,何也明人伦也”。何谓人伦,即指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行为准则。

而朝廷目前过分强调国人的尚武之风,对人的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陛下实行严刑峻法,但大部分百姓们守法实则是因为法严以及畏惧陛下天威而守法,这并不是治本的方法,所谓治本之法即是要让他们懂得何为道德,何为好何为坏,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以此为基础再配上一定的律条进行约束,方可达到治本之法。

至于我朝是继续休养生息还是该拓展版图,在下认为我中华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崇尚以德服人,在不侵略我朝上的前提下,当以怀柔远方不宜动刀兵为好。

虽说周边四夷对我朝有一定的威胁,但目前来说还是基本上都与我大明朝交好,所以在下认为不如继续休养生息,充实国力,多在边关整备军队就可。”

这人说完,便引起朝堂上百官一片哗然,尤其是靖难派的武将。但浩成则示意文武官员不要喧哗,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才子答道:“回陛下,在下张栻。”

“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朕好像在哪里听到过?。”浩成说道。

一旁的左都御史朱熹站出来说道:“禀官家,此人乃是前朝忠献公(即原和国公张浚,死后被宋孝宗追封谥号忠献)之子,此人十四岁时就是从易学大师王大宝,而且他还是城南书院最优秀的学子。”

“对,他和你还是至交好友!。”浩成点了一下朱熹说道。

“官家,这...臣只是据实而奏。”朱熹说道。

“朕也是据实而奏啊,你朱熹前几年曾经去过岳麓书院与张栻论学,当时不少学子们称你们这次论学“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可以说是“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不少人还称张栻为南轩先生呢。浩成怒道。

“官家,臣只是与....。”朱熹额头冒冷汗地说道。

“朕没别的意思,以后啊,朕问什么就答什么,毕竟你的工作不是像锦衣卫一样给朕详细汇报,知道吗!。”浩成说道。

“是,臣知罪了!。”朱熹说完后便又站回官员队列。

浩成又对张栻说道:“张栻啊,朱熹说你师从王大宝?。”

“是的陛下,但在下二十岁后又拜师于五峰先生(胡安国之子胡宏,湖湘学派创立者,字仁仲,号五峰,人称五峰先生)。”张栻答道。

“原来你还是五峰先生的弟子啊,可惜啊朕曾多次下诏前朝的士大夫出山效忠大明,可惜啊,你师父就是特别犟!宁死都肯为本朝效力!。”

这时,另一位学子又站出来答道:“陛下,在下与乐斋兄(张栻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的观点略有不同。”

“你说说看,有何不同!。”浩成问道。

“在下认为朝廷应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蒙古、西凉、还有占据安南的前朝逆贼皆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既然我朝经过了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库充盈,那么理应收复河山,开疆拓土。

就像汉朝的文景之治,实则就是为后来的汉武帝北击匈奴做准备,倘若一味地以仁德去感化周边诸国,实则是与虎谋皮,时间一久,我大明难免会走前朝大宋的老路。”那才子说道。

“说得好,陛下,此人一语中的,臣等早就主张出兵了!。”罗鸿激动地说道。”

浩成见到罗鸿又激动地跳了出来,一脸无奈,只能用手示意他先不要过分激动,先回到自己的位子,心想“这小子这么多年还是没改调这个坏习惯,真的是一有机会就钻!。”

那才子又继续说道:“至于江南的奢靡之风,在下则赞同乐斋兄之言,当以教育为主。”

浩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在下陈亮!。”陈亮说道。

浩成一惊,原来他就是陈亮啊,之前看过他《酌古论》,在酌古论中他评论了十九位历史人物,当然他并不是对这些人物的各个方面都加以评价,而是只就他们的军事活动来进行分析与总结。

最重要的是这个人陈亮在历史上就是永康学派的代表,和朱熹一向不和,他和陈博良、辛弃疾倒是一类人,且又是好友。

最后轮到辛弃疾说话,那辛弃疾上前说道:“陛下,在下主张和陈大人大致相同,只是在下主张我朝应主动出击,先收复河西之地,再攻打北方蒙古,拿下蒙古就必先拿下河套地区。(所谓河套地区即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以及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再加上河套地区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水草丰盛。自秦渠、汉渠、唐徕渠等灌溉后,整个地区非常适合农业以及放牧的发展,在当地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民间也流传着“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陛下,一旦解决河西之地与河套之地后,朝廷可集中力量再打东面的台湾。台湾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如台湾不收复,便犹如鲠在喉。收下台湾则可更加确保我大明东南无虞,最后再相机攻打前朝逆贼所占据的安南之地、以及暹罗和缅甸。”

辛弃疾此番言论,赢得了在场不少靖难派的支持。

罗鸿、呼延钰等将纷纷说道:“陛下,这小子说得好啊,哎呀,想不到这一介书生竟能有如此构想!。”

浩成也是十分满意,但又用假装不认识辛弃疾口气问道:“来,跟众位大人说说,你叫什么名字!。”

“诸位大人,在下辛弃疾。”辛弃疾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章

更多好看的小说